震惊世界的基辛格预言:美国虽已搞垮四个"世界老二",但第五个——中国将反手干掉老大。
从英国帝国到苏联解体,再到日本衰退和欧盟受挫,美国用不同手段维系霸权。然而面对中国,这些老招数却像撞上铁壁一般失效。
为何基辛格如此看好中国?美国惯用的霸权套路为何失灵?
作者-山
一位92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居然公开"背刺"自己的祖国!基辛格这位国际政坛"常青树",在众多场合反复暗示:中国很可能会在2049年左右全面超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领导者。
他曾在1971年秘密访华,为中美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此后40多年间访华超过80次,被中国人亲切称为"老朋友"。这样一位既了解美国又熟悉中国的人,为何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预言?
在接受采访时,基辛格曾意味深长地表示,美国过去成功搞垮了四个"世界老二",但中国的崛起模式与前几个"老二"截然不同。他认为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传统和独特的战略思维,这使得中国能够避开美国设下的种种陷阱。
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快速推进,基辛格的预言似乎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这位老人在生前曾多次提醒美国政界,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美国与其竭力遏制,不如寻求合作共赢之道。
然而他的忠告却常常被华盛顿的鹰派人士嗤之以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神话中那位说出真相却无人相信的卡桑德拉。基辛格的预言会成为美国的警钟,还是成为未来国际秩序变革的预兆?
翻开美国对付"世界老二"的历史剧本,每一幕都堪称教科书级的霸权维护战略。先看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上世纪初还是傲视全球的霸主,地盘占据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但美国巧妙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抽空英国元气的同时自己却坐收渔翁之利。
二战期间,英国向美国求援,请求提供军事装备。美国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却以《中立法案》为借口拖延交付。等英国实在撑不住时,美国才姗姗来迟地参战,此时英国已是伤痕累累。战后,美国又推出"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援助欧洲重建,实则将英国等欧洲国家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苏联的例子更是触目惊心。作为曾经唯一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苏联最终在与美国的长期较量中倒下。美国不是通过正面战争,而是通过逼迫苏联进行军备竞赛,让其经济不堪重负。
里根政府甚至抛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星球大战计划",诱使苏联投入巨资研发太空武器,进一步拖垮其经济。同时,美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对苏联进行外交孤立和意识形态渗透,最终导致苏联在1991年轰然解体。
日本则是美国的"经济猎物"。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汽车和电子产品风靡全球,一度被视为可能超越美国的经济强国。美国急眼了,强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出口竞争力骤降。紧接着,美国又迫使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引发泡沫经济崩溃,日本由此进入了"失去的二十年"。
至于欧盟,美国则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成功分化了欧洲国家,英国站队美国,而法德则持反对态度。更不用说近年来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在暗中操纵俄欧关系,甚至有证据表明北溪管道的爆炸可能与美国有关。这一系列动作使得欧盟内部严重分裂,经济发展受阻,远无法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回顾美国这四次"霸权保卫战",可以发现其惯用手段:经济胁迫、军事压力、意识形态渗透和离岸平衡战略。这套组合拳曾经屡试不爽,然而面对中国这个第五个"世界老二",美国却似乎找不到有效的打击点。与前四个案例不同,中国的崛起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模式,这也是基辛格预言能够成真的关键所在。
为何中国能在美国的霸权游戏中独树一帜?关键在于中国具备其他四个"世界老二"所没有的特质。首先,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苏联依赖军工、日本依赖出口不同,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当美国发动贸易战时,中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束手就擒。反而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化解了大部分压力。即使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等产品受到限制,中国市场也能迅速找到替代品源,这种经济韧性是前几个"老二"所不具备的。
军事上,中国牢记抗美援朝的历史教训,坚持自主发展国防科技。不同于英国和欧盟,中国没有把安全托付给美国,也不同于苏联,中国没有陷入军备竞赛的陷阱。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价值观层面具有免疫力。美国通过"自由"、"民主"等价值观输出颠覆过不少国家,但在中国,这套把戏效果有限。随着国民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对西方价值观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不再盲目崇拜。这种文化自信成为中国抵御美国软实力渗透的坚固盾牌。
"一带一路"倡议则展现了中国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全球战略。美国习惯于通过军事联盟和价值观输出来扩张影响力,而中国则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赢得国际支持。截至目前,已有近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美国的传统对手们被各个击破,而中国却构建了一个多元合作的国际网络。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种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全球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
基辛格深谙国际关系之道,他看到了中国与前几个"世界老二"的本质区别,也预见到美国传统的遏制战略在中国面前可能失效。美国习惯于将对手推向极端,逼其做出错误决策,但中国的定力和智慧使其能够避开这些陷阱,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要理解基辛格为何对中国如此钦佩,必须回溯他与中国的特殊缘分。1971年7月,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长达17小时的马拉松谈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之后的数十年间,他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五代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交往。
每次访华,基辛格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变化。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从闭关自守到开放包容,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令这位老人叹为观止。在《论中国》一书中,基辛格将中国人比作"围棋高手",而西方人则是"国际象棋选手",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决定了中美在国际舞台上的不同表现。
晚年的基辛格提出了构建"第三种世界秩序"的理念。他认为,当前国际秩序面临两种可能:一是形成新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各大国各自为政,二是陷入无序和混乱。但基辛格认为应该有第三种可能,即建立一个共同的秩序,各国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在他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中美两国能否找到合作共处之道。
2023年11月29日,百岁高龄的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家中去世。生前最后几年,他仍然关注着中美关系的发展。在中东局势紧张之际,他高度评价中国促成伊朗和沙特恢复外交关系的努力,称中国已成为"和平缔造者"和国际秩序的关键者。这一评价引发美国舆论的强烈反弹,但基辛格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
基辛格曾对美中差异有过精辟总结,美国人相信可以通过教化,改变其它国家的价值观。但是中国人更相信以身作则。中国人寻求别人的尊重,美国人寻求别人的皈依。他预言中国将在2049年建国百年之际全面超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领袖。这一天离我们并不遥远,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和美国霸权的日渐衰落,历史的天平正在悄然倾斜。
基辛格洞察历史规律,预见国际格局变化,其预言并非空穴来风。无论美国如何阻挠,中国崛起已成不可逆的历史潮流。
中美两国应抛弃零和思维,共建新型大国关系。世界未来不是一方"干掉"另一方,而是构建更公平的国际秩序,实现多元共存、互利共赢。
大国崛起必然遭遇阻力吗?和平共处与竞争对抗,人类会选择哪条路?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