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一篇美媒发表的文章引发震动,文中罕见承认特朗普对华战略判断失误。
与此同时,一个被忽视的信号浮出水面: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债,一个月就抛了超1800亿元!
连美媒都“低头”了,看得出来,白宫开始感受到真正的压力。
作者-水
美国媒体这次的反思,来得有点晚,但总算来了。
其罕见承认,特朗普对中国的判断出了大问题。问题到底在哪?
说起来,这不是美国第一次看走眼。当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想靠拢西方,美国却把俄罗斯当工具人用;等普京硬起来要恢复主权,立马翻脸说人家是威胁。
日本更惨,80年代经济腾飞,被迫签下《广场协议》,从此进入"失落三十年"。看出门道了吗?
美国信奉的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这套路用了几十年,对谁都一样。问题是,中国既不想当俄罗斯那样被耍,也不愿像日本那样被压。
美国最大的误判,就是把中国"想要平等地位"当成了"要推翻它的霸权"。中国从没说要当世界警察,但也不愿再当制度门外汉。
这个区别,美国至今没搞明白。可错误的认知一旦形成,就像深入骨髓的顽疾,想改都难。
从尼克松访华到现在,美国对待崛起大国的逻辑从未改变:不服从就是威胁。
这种根深蒂固的霸权思维,直接导致了美国接下来一系列昏招。
特朗普上台后,对中国打出了三张牌:科技战、外交战、贸易战。
信心满满地以为,只要狠狠压一把,中国就得低头。
荷兰阿斯麦被逼着不卖先进光刻机给中国,想一举"断芯"。
结果呢?中国28纳米芯片产能现在占全球40%以上,汽车芯片、工业芯片,该有的都有了。
华为Mate 60的回归,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更搞笑的是,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美企——高通、英特尔,现在财报会上一个比一个惨,营收肉眼可见地往中国本土企业那儿流。
这不是巧合,是封锁的反作用力。
美国越卡脖子,中国越补短板。结果,美国原本想锁死中国,没想到反而激活了中国的科技自立。
再看外交。特朗普喊着要北约一起围堵中国,还提出把对华关税提到100%。
结果呢?德国、法国一脸冷漠,根本不买账。
北约内部在要不要"对付中国"这事儿上,分歧越来越大。
特朗普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结果搞得"美国优先孤立"。
盟友看穿了他的算盘——不是打中国,是割他们的韭菜。于是,"对华包围网"变成了"美国自闭墙"。
面对科技封锁和外交孤立的双重压力,中国并未选择正面对抗,而是亮出了金融反制的精准底牌。
就在美国媒体反思战略的时候,中国的金融操作已经悄然展开。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止至,3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已降至7650亿美元以下。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买入黄金。
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
一方面,中国不愿再为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埋单——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窟窿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调整外汇结构,让自己的财富配置更稳健。
美债就像老牌保险箱,大家都觉得安全。
但如果发现这个保险箱的主人信用有问题,还会把贵重物品放里面吗?中国的减持,就是这样一张不信任票。
更要命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债权国之一,一旦减持,美国发债难度就会陡增。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因此飙升30个基点,意味着政府借钱的成本直接上涨。
如果日本、沙特等其他债权国也跟进,美元的信用地基就会出现裂缝。
有意思的是,日本和英国还在继续买美债,中国却反其道行之。
这个对比说明了什么?中国的独立自主,不是口号,是行动。
而且,中国的操作很有分寸。既不是一夜抛光,也不是情绪发泄,而是有节奏地调整。
这说明,中国并不想用金融工具搞对抗,而是通过"边走边看"的方式,表明态度、争取空间。
特朗普或许没想到,中国的金融反击会如此"安静而致命"。这不是情绪宣泄,而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精准打击。
中国抛售美债,不只是削弱美国的财政能力,更是对二战后金融体系的一次深度挑战。
看看全球的趋势:金砖国家越来越多地用本币结算,中东产油国开始接受人民币买油。
连拉美一些国家都在讨论"去美元化"的替代方案。
沙特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金砖国家讨论建立新的国际支付系统,要绕开美元主导的SWIFT。
欧盟与中国完成《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也是在寻求多元化的贸易体系。
未来5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预计将达到15-20%。
这个变化,是特朗普政府始料未及的。他原本以为,只要打压中国,美国就能继续当全球老大。
结果却是,金融体系开始变天,美元的统治地位正在失守。
白宫现在面临两难:要么继续大规模发债,维持减税和高支出,但这会加剧通胀、压迫中产。
要么开始紧缩财政,但那会让经济增长放缓,民众不买账。
特朗普的"强人政治"此刻显得特别无力——他不能既要面子,又要票子。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场金融博弈不是靠嘴炮能赢的。
中国的操作是系统级的改造,不是一时的投机炒作。
美国过去靠信用吃饭,现在信用开始缩水,连自己人都开始怀疑"美国梦"还能不能继续。
从"科技围堵"到"金融反击",中国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特朗普本想一招制胜,结果却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且还没找到退出路径的泥潭。
而这一切,正是他自己一手策划的。
美国若想止损,得先学会尊重规则,而不是动不动就翻桌子。
零和思维的时代,该翻篇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拦不住。
美国的战略误判不是偶然,而是霸权思维的必然产物。当一个国家习惯于用实力而非规则解决问题时,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未来十年,去美元化将持续深化,多极格局将基本成型。中国的战略定力和金融智慧,正在重塑国际秩序的游戏规则。
面对这场深刻变革,你认为美国还会继续执迷不悟,还是会理性调整?中国的应对之道给我们什么启示?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