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提升基层群众健康素养,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卫生院于11月5日组织医护团队赴棋山艾草园开展"传承中医智慧·服务百姓健康"主题宣教活动。秋日的棋山艾草园在阳光的照耀下,紫褐色的艾穗低垂,仿佛在向大地诉说千年的故事。当卫生院的医疗队伍踏入这片土地时,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医疗设备,更是一场唤醒文化记忆的春雨。这场以艾草为纽带的宣教活动,恰似一柄钥匙,打开了中医药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密码。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符号复制。医护人员在艾草园中架起的不只是科普展板,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他们用放大镜展示艾叶背面的绒毛,让村民直观理解《本草纲目》中"艾叶生绒,纳阳最盛"的记载;通过对比不同生长周期的艾草,现场演绎《齐民要术》"五月五日采艾为上"的时令智慧。当抽象的典籍文字转化为可触摸的植物纤维,文化传承便获得了扎根土壤的力量。

香包制作区成了文化交融的舞台。苍术、白芷、辛夷等药材在竹匾中铺陈开来,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本草图经》。医护人员教村民辨识药材:"这辛夷花像毛笔头,能通鼻窍;这丁香花蕾像小钉子,能温中止呕。这场宣教活动最深刻的启示,在于揭示了文化传承的本质——不是将传统封存在玻璃柜中,而是让其成为滋养现代生活的活水。卫生院将艾灸体验与慢性病管理结合,让村民在感受"阳气若天与日"的温暖时,也理解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智慧;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使单次活动延伸为持续的健康关怀。这种创新模式证明:当传统文化找到现代生活的接口,便能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棋山艾草园的秋风里,最后一缕艾烟袅袅升腾。这缕穿越千年的药香,既见证着《神农本草经》的智慧,也承载着当代医者的使命。当村民们将香包挂在门楣,当孩童们记住艾草的模样,中医药文化便真正完成了从典籍到生活的转译。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美好的模样——不是刻意的保护,而是让传统如艾草般,在每个季节自然生长,在每代人心中生生不息。(李悦)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