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美食类综艺的舞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厨艺大战拉开了帷幕,各路厨师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都想在这场舌尖上的较量中拔得头筹。而岳云鹏,是以大众评审的身份参与其中,本以为只是一场常规的美食评判,却没想到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议。
其中有一位被尊称为 “炒饭仙人” 的厨师,来头可不小,他乃是市级非遗 “扬州炒饭制作技艺” 的传承人。比赛之时,他信心满满地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那便是在市面上售价高达 588 元一份的扬州炒饭。从选米开始,他就极为考究,一颗颗米粒仿佛都经过精挑细选,颗颗饱满。在烹饪过程中,火候的把控更是遵循古法,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生。待炒饭出锅,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幅诱人的画面:米粒分明,在灯光下泛着金黄透亮的色泽,配料搭配得恰到好处,各种食材相互交融又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香气。在场品尝的评委们无不被这美味所折服,专业评委周晓燕更是对其传统技艺赞不绝口,称其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然而,岳云鹏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关注点。在休息间隙,他踱步来到了这位选手的操作区,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只见选手的灶台上,油污肆意横流,仿佛许久未曾清理过一般,米饭零零散散地洒落在各处,残留的蛋液干涸在台面上,厨具、碗碟毫无秩序地堆积在一起,整个操作台显得杂乱无章,与那美味的扬州炒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到了表态环节,岳云鹏先是诚恳地承认,这位厨师所做的扬州炒饭确实美味至极,从口感、色泽到味道,都无可挑剔。但紧接着,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众人意外的决定 —— 淘汰这位选手。在他心里,灶台的整洁度本就是厨艺的一部分,这关乎着餐饮的基本素养和职业规范。即便当时其他评委以及在场的厨师们都纷纷表示,味道好才是关键,灶台乱一点并无大碍,可岳云鹏依旧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评判标准,最终导致这位 “炒饭仙人” 遗憾地被淘汰出局。
节目一经播出,这件事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对此也是各抒己见。一部分网友对岳云鹏的评判标准深表认同,他们觉得卫生本就是餐饮行业的底线,尤其是对于这样价格高昂的炒饭,更应该严格要求各个环节,从制作到呈现都要做到尽善尽美。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觉得岳云鹏有些小题大做了,认为灶台脏或许只是因为刚刚炒完饭,还没来得及收拾整理,没必要因此就将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淘汰掉。
其实,岳云鹏在做出淘汰决定时,还道出了一番缘由:“我当过服务员和厨师,见不得厨房脏乱。” 这简单的一句话,着实让不少网友大为吃惊。原来,很多人只知晓他来自德云社,却不曾了解他早年在餐饮行业有着一段摸爬滚打的底层经历,而这份对 “厨房整洁” 的执念,正是源于那段艰辛岁月在他心底刻下的深刻印记。
过往坎坷人生
1985 年,岳云鹏出生在河南濮阳的一个大家庭里,家中兄弟姐妹足足有 7 个,他排行老六。在这样一个有着 5 个姐姐和 1 个弟弟的大家庭中,经济条件本就十分拮据,有限的收入要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因为家庭经济的压力,岳云鹏读到初二便无奈辍学,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起初,在姐姐的帮助下,他进入了一家纺织厂工作。那时的他,身形还略显单薄,每天穿梭在纺织机之间,听着机器的轰鸣声,努力地跟上工作节奏,可毕竟年龄太小,没过多久便因不符合用工要求被辞退了。之后,在老乡的介绍下,他的工作轨迹变得十分波折,先后做过饭店服务员、看门保安,甚至还去学了电焊,跨界之大,令人咋舌。
直到 2003 年春节,年满 18 岁的岳云鹏,再次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了海碗居炸酱面馆,重新做起了服务员。在这里,他结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孔云龙,当时孔云龙在面馆里做门童。两个年轻人,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拌嘴争论,不过他们的脾气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吵完没一会儿又能嘻嘻哈哈地聊天,就这样,两人渐渐变得熟络起来。
到了年底,店里举办联欢会,要求每位员工都要表演节目,岳云鹏和孔云龙很自然地被分到了一组。两人一合计,决定上台表演一段双簧。表演那天,他们怀着些许紧张又兴奋的心情登上了舞台。没想到,两人配合默契,表演得绘声绘色,台下的观众被逗得哈哈大笑,阵阵喝彩声和掌声在小小的联欢会场里回荡。
当时,面馆有一位常客赵铁群老先生,特别喜欢孔云龙,看到两人的表演如此精彩,觉得他们颇具表演天赋,便热心地引荐他们去找郭德纲学习相声。两人听了老先生的建议,按照给出的地址,找到了那时还未声名大噪的郭德纲,就这样,在 2004 年,他们意外地踏入了相声界的大门。
然而,入门容易,学起来却困难重重。岳云鹏文化水平不高,又毫无相声基础,学习相声对他来说简直是难如登天。别的师兄弟只需几天就能学会的《报菜名》,他却花费了整整一个星期,还说得结结巴巴,磕磕绊绊。而且,曾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经历虽然让他拥有了坚韧不拔的内心,可面对台下观众时,他却始终缺乏自信。
2005 年,在德云社学习了将近一年的岳云鹏,终于迎来了首次上台表演的机会。那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上舞台,可紧张的情绪完全占据了上风,再加上基本功不够扎实,他在台上的表演可谓是漏洞百出,忘词、说错台词等状况频频出现。台下的观众见状,纷纷发出嘘声,不满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剧场。不到三分钟,他便在一片嘘声中灰溜溜地被赶下了台。
这次失败的表演经历,让原本就被师兄弟们认为 “不够机灵” 的他,遭受了更多的偏见。不少师兄弟觉得他根本就不是说相声的料,甚至有人觉得他留在德云社就是个累赘,还向郭德纲提议 “开除岳云鹏”。但郭德纲却态度坚决地说道:“岳云鹏就算在德云社扫一辈子地,我也不会赶他走。”
人品熠熠生辉
那些在底层摸爬滚打的日子,于岳云鹏而言,不仅锤炼了他坚持不懈的毅力,更让他懂得了 “感恩” 与 “体谅” 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这份从苦难生活中沉淀下来的美好品质,在他进入德云社后,愈发清晰地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成为了他为人处世的准则,支撑着他熬过了学相声的艰难时光,也助力他在走红之后依然保持着那份难能可贵的初心。
在郭德纲的大力支持下,岳云鹏愈发刻苦地练习基本功,日夜钻研说学逗唱的技巧。到了 2006 年末,他再次登上舞台,挑战表演相声《闹公堂》。这一次,他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扎实的功底展露无遗,无论是节奏的把握,还是包袱的抖落,都显得游刃有余,让台下的观众不禁为他鼓掌叫好。
随着专业能力的逐渐增强,岳云鹏在德云社的地位也日益稳固,逐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拜师第三年,他与史爱东结成搭档,开始频繁地在德云社小剧场演出,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表演,不断打磨自己的功底,提升技艺。2009 年起,他又与孙越形成了固定搭档,两人配合默契,渐入佳境。终于,在 2011 年,他们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开启了首个个人相声专场,舞台上的岳云鹏意气风发,用精彩的表演回馈着一直支持他的观众。
在相声界站稳脚跟后,岳云鹏始终将郭德纲的知遇之恩铭记于心。每当德云社遭遇风波,郭德纲在录节目时忍不住落泪,岳云鹏总会眼眶泛红,哭得泣不成声,第一时间站到师父身旁,用自己的方式给予支持和安慰。而他对师兄弟们同样关怀备至,自己曾经因为紧张而被台下观众嘘下台,所以他见不得后辈们因慌乱而露怯。
有一次,王九龙和张九龄在一场淘汰制比赛中排名垫底,岳云鹏得知后,主动提出在演出时帮他们热场子。还有一回,在德云社小剧场的一次联合演出中,王九龙被临时安排与郭德纲搭档,或许是太过紧张,王九龙在表演时频频卡壳。岳云鹏见状,悄悄地走到郭德纲身边,低声与郭德纲沟通了几句,然后主动上台,先与王九龙表演了一段短相声,帮助他放松心情,待王九龙逐渐进入状态后,再自然地衔接上郭德纲的表演环节,让整个演出得以顺利进行。
岳云鹏深知自己曾经的相声功底比不上师兄们,所以他选择了 “笨鸟先飞” 的方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不足。经过多年的磨砺与沉淀,他不仅能够独立撑起商演专场,还多次与孙越搭档登上春晚的舞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相声演员。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忘记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始终保持着那份质朴与谦逊。
这次参加综艺,尽管他坚持 “灶台干净也是厨艺的一部分” 这一评判标准,淘汰了那位选手,但在选手遗憾被淘汰之后,他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一路陪伴在选手身边,耐心地给予安慰,详细地解释自己的评判理由,让人们看到了他作为评委公正之下的柔软一面,也展现出了他善良且懂得体谅他人的品格。
岳云鹏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着,他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生活的磨砺如何铸就一个人的品质,也让人们看到了在娱乐圈这个大舞台上,坚守本心、懂得感恩是多么的重要。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