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动手!解雇库克,这场“央行独立性”之战为何引爆全球?

今天,全球金融市场被一条消息搅得“心跳加速”——特朗普宣布解雇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Lisa Cook)。消息落地仅半小时,美元指数应声下跌0.3%,黄金价格直线拉升15美元/盎司。

这场看似“人事变动”的背后,藏着一场美国政经圈最敏感的博弈:总统VS央行,谁该掌控“美元的阀门”?


“房贷欺诈”还是“政治清算”?特朗普的“第一枪”打了谁?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给出的解雇理由很“具体”:库克涉嫌“房贷欺诈”——2021年,她将两处房产申报为“主要住宅”(而非投资房或出租房),从而享受了更低利率的房贷。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更像是一场“政治清算”。

库克是谁?她是美联储理事会中少有的“鸽派”强硬派,曾多次公开反对美联储过快加息,主张“维持低利率以刺激就业”。而特朗普的“小心思”早已写在脸上:自2022年美联储启动激进加息(基准利率从0%飙升至5.25%-5.5%)以来,他几乎每个月都在批评鲍威尔“搞崩经济”,甚至放话“要是自己当主席,早就降息了”。

如今,库克成了“出头鸟”——她的存在,成了特朗普推动“降息议程”的最大障碍。

更关键的是,根据美国法律,美联储理事的任期是14年(远超总统4年任期),本应是“超越党派的独立决策者”。但特朗普此次以“涉嫌违法”为由解雇库克,直接撕开了这条“保护线”。

用前美联储理事莎拉·拉斯金的话说:“这是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核打击’——如果总统能随意开除不‘听话’的理事,那以后谁还敢说‘不’?”


美联储的“独立性”,为何是全球经济的“定海神针”?

要理解这场风波的严重性,得先明白美联储的“特殊地位”。

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核心职责是维持物价稳定(控通胀)和充分就业(双重使命)。它的独立性,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如果央行被政治力量直接操控,政策可能沦为“选举工具”:

历史上,这种“政治干预”曾酿成大祸。最典型的例子是1970年代美国“大通胀”:当时的总统尼克松为连任,施压美联储主席伯恩斯维持低利率,结果导致通胀率飙升至15%,经济陷入“滞胀”十年。

正因如此,美联储的独立性被写入法律,理事任期设计成“超长待机”,就是为了避免总统“翻云覆雨”。

但特朗普此次的操作,相当于把这层“保护罩”砸了个窟窿。


特朗普的“降息野心”:若亲信上位,全球市场将迎“巨震”?

更危险的是,特朗普的目标远不止赶走库克——他正在为“换血”美联储理事会铺路。

目前,美联储理事会7个席位中已有2个空缺(库克离职后剩3个)。特朗普曾公开表示:“我会任命支持降息的人,不管他们过去说什么。” 若他成功在2024年底前填满所有空缺,可能有4名理事与他“立场一致”(即倾向快速降息)。

这意味着什么?

假设2024年美国经济放缓(甚至衰退),特朗普可能施压美联储提前降息(比如在通胀未达标时就启动)。短期看,这会刺激股市、楼市上涨,美元走弱(利好出口),但长期风险巨大:

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扬·哈丘斯警告:“如果美联储的独立性被破坏,全球经济将进入‘政策高度不确定’时代——企业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衰退可能提前到来。”


这场“战争”的结局,可能比你想的更深远

现在,这场风波还远未结束:

但无论结局如何,有一点已清晰: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政治力量悄悄改写

从特朗普的“推特治国”到美联储的“人事清洗”,这场“央行独立性”之战,本质是民粹主义与专业主义的碰撞。当“选票逻辑”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最终买单的,可能是每一个普通投资者、每一户普通家庭。

你说,这场仗,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财经   库克   独立性   央行   全球   通胀   政治   理事   美国   美元   鲍威尔   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