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黑海与高加索地区再度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风暴眼。俄军对乌克兰能源设施连续72小时的猛烈打击,不仅摧毁了阿塞拜疆大量境外投资,更彻底撕破了俄阿之间最后的面纱。
这一轮打击精准、迅猛且毫无留情,直接将俄罗斯与阿塞拜疆的敏感关系推上了风口浪尖。根据国际能源署(IEA)8月21日发布的全球石油市场报告,乌克兰炼油产能已较战前锐减超40%,欧洲能源短缺形势进一步加剧。
俄乌冲突已持续第四年,战场早已不局限于前线。8月18日至21日,俄罗斯空天军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能源目标打击。根据俄国防部和乌克兰国家能源部8月21日的通报,克列缅丘格炼油厂、敖德萨SOCAR油库、南部奥尔洛夫卡天然气站等关键设施首当其冲。
开战仅数小时,数百架各型无人机、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Kh-95巡航导弹轮番上阵,乌克兰中部、南部炼油厂和油库陷入火海。卫星遥感显示,克列缅丘格地区火灾烟柱一度延伸至上百公里。IEA专家指出,这一轮袭击直接导致乌克兰境内约30%的炼油产能永久消失,整个地区能源供应链被彻底打乱。
尤为敏感的是,敖德萨和伊兹梅尔等地油气枢纽,绝大部分归属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SOCAR)。这些资产不仅是乌克兰的补给要地,更是阿塞拜疆多年“西进战略”的支柱。俄军此举,无异于公开警告:如果阿塞拜疆继续在西方阵营和乌克兰之间摇摆,后果自负。
SOCAR自2006年入乌以来,已累计投入近3亿美元,布局遍及加油站、成品油批发、储运网络。特别是敖德萨的伊利乔夫斯基码头,每年处理近130万吨阿塞拜疆原油。8月19日凌晨,仅15架无人机就将这里的主要油库彻底摧毁。乌克兰能源部坦言,修复这些设施至少需要数亿美元和数月时间。
投资损失只是表象。对阿塞拜疆而言,更大的冲击来自地缘结构的剧变。7月中旬,乌克兰国有Naftogaz公司刚与SOCAR签署战略协议,通过跨巴尔干管道首次引入阿塞拜疆天然气,试图摆脱对俄依赖。
短短数周,这一合作已被俄方精准打击“点名”终结。奥尔洛夫卡加气站被炸后,乌阿天然气协议彻底破产,西方期待的能源“脱俄”方案再次受挫。
阿塞拜疆本已身处大国博弈夹缝。其北有俄罗斯,南与伊朗关系紧张,西方虽频频拉拢,但地理、能源出口渠道高度依赖俄土走廊。俄方此举,等于在阿塞拜疆对外战略的“命门”上直接踩了一脚。
自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与俄罗斯长期维持微妙平衡。两国不仅战略上保持对话,还曾多次讨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024年,俄乌冲突升级,阿塞拜疆对乌克兰的能源、军火支持开始引发俄方警惕。西方则趁机推动“赞格祖尔运输走廊”项目,力图打通阿塞拜疆与土耳其的直接陆路联系,绕开俄罗斯影响力。
8月俄军空袭后,巴库方面迅速拨款200万美元援助乌克兰修复能源设施,并通过外交部公开谴责俄方“破坏地区稳定”。虽然总统阿利耶夫刻意避免直接点名,但多家国际媒体分析,阿塞拜疆对俄态度已出现微妙变化。有传言称,巴库正在考虑放宽对乌克兰的军售限制,以实质性回应俄方军事威胁。
与此同时,土耳其外长强烈批评俄方“将中立国拖下水”,并警告如果局势升级,土耳其有可能对俄采取更多外交和经济措施。俄方则通过多家官媒,反复强调这一轮打击仅针对“乌克兰军事燃料供应”,否认有意挑起与阿塞拜疆的直接对抗。
俄乌能源战已直接波及欧洲核心利益。8月20日,乌克兰三枚“海马斯”火箭弹击毁匈牙利段友谊输油管道边境变电站,导致匈牙利85%石油进口中断。布达佩斯政府当天罕见对乌克兰提出严厉抗议,欧洲能源价格应声上涨。
IEA数据显示,乌克兰炼油损失导致整个东欧市场石油产品供应缩减,阿塞拜疆原油不得不转而通过巴尔干半岛绕行,运输成本直线上升。中国和印度也开始调整采购策略。8月,中国石化与俄罗斯签下2000万吨原油新合同,价格比布伦特基准每桶低12美元。印度则加大从哈萨克斯坦进口,日均量同比上涨40%。
欧洲各国能源安全风险陡增,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国对能源短缺的担忧空前高涨。乌克兰国内天然气储备跌至历史低点,居民用电频繁中断,工厂被迫限产。整个欧亚能源版图,正因俄乌冲突和阿塞拜疆资产受损发生深刻变化。
俄乌冲突早已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情报与反制成为核心。8月中旬,乌克兰无人艇炸毁克里米亚大桥第五桥墩,俄方调查发现,港口工人曾泄露关键潮汐数据。俄军随即利用无人机拍摄“慢镜头”爆炸画面,大肆宣传战果,试图打击乌克兰士气。
与此同时,俄军在8月20日的反击中,出动图-95M轰炸机、苏-35战机、沙赫德-136无人机与高超音速导弹,协同压制乌克兰西部防空系统。泽连斯基紧急赶赴华盛顿,推动美方加快“租借法案3.0”,希望获得F-35战机和萨德防空系统的支持。美方对乌援助政策出现调整,外界一度预期的东欧格局重塑进程因此再添变数。
克列缅丘格炼油厂60%产能已被认定永久瘫痪,卢布尼天然气厂同样遭到伊斯坎德尔导弹重创,天然气泄漏影响周边数十公里居民日常。IEA警告,若俄方继续大规模打击乌克兰能源系统,整个欧洲冬季能源供应都将陷入“极度不确定”。
这场72小时的极限打击彻底撕开了能源战的遮羞布。俄军通过精准打击阿塞拜疆在乌克兰的关键资产,用实际行动向所有“墙头草”国家发出警告:在大国博弈面前,任何摇摆都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阿塞拜疆的地缘困境日益加深:既无法摆脱对俄能源通道的依赖,又难以无视西方阵营的巨大吸引力。俄方这次“杀鸡儆猴”,让巴库陷入战略迷茫。是继续押宝多元外交,还是调整对俄立场?阿塞拜疆如果贸然走向对抗,只会让自身陷入更大的孤立。
8月的黑海和高加索,不再只是能源争夺的战场,更成为了中东欧所有国家权衡利弊、重新布局的“试金石”。阿塞拜疆还敢不敢“接招”,其实问题已不再是能不能,而是敢不敢。
参考资料:关注俄乌冲突 俄称摧毁乌多个目标 乌称击退俄多次进攻
2025-08-21 10:31·央视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