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但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会感到闷热,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
处暑是暑气终结、秋凉渐起的过渡期,此时“暑湿未退,秋燥渐显”,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易出现口干、疲乏、肠胃紊乱等问题。所以在饮食方面,应当遵循“滋阴润燥”的原则,多吃一些能够清热润燥、健脾生津的食物,这样可以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让身体平稳地适应季节变化。
今日处暑,有钱没钱,建议大家:吃2肉、2谷、1菜,滋阴缓秋燥!
处暑后天气渐凉,秋燥来袭,鸭肉味甘性凉,能养胃生津、滋阴补虚,抵御秋燥。另外,鸭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镁、硒、铁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可以补充“苦夏”耗损的营养。
食谱推荐:红烧鸭肉
具体做法:
1、鸭肉要焯水;锅里烧热放油,放入生姜炒一下,倒入鸭肉继续翻炒,再放入老抽翻炒上色,倒入开水没过鸭肉。
2、放入酱油、蚝油、十三香、咖喱,大火烧开改中火慢慢烧,烧到30分钟后用筷子插一下肉熟了,就可以改大火收汁。
龙利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丰富,处暑后气候转凉,适量食用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因过于油腻加重身体负担。另外,龙利鱼性平味甘,易消化吸收,适合在秋燥渐起时吃,对肠胃较为温和,能减少秋燥对身体的影响。
食谱推荐:清蒸龙利鱼
具体做法:
1、龙利鱼洗净沥干水分,切成两小段放入盘中;大葱切丝、生姜切片备用。
2、鱼上会放葱丝和姜片,倒入少许料酒,撒上白胡椒粉和盐,鱼身两边抹匀方便入味,盖上保鲜膜腌制1小时。
3、锅中水烧开,把腌制好的鱼上锅蒸8分钟后出锅;出锅后把剩余的汤汁倒掉,淋上蒸鱼豉油,撒上葱丝。
4、热锅烧油,将热油淋在鱼身上就可以出锅啦。
玉米,性平味甘,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处暑后慢慢开始秋燥了,吃点玉米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补水润燥,减少秋燥带来的不适。
食谱推荐:银耳玉米羹
具体做法:
银耳去芯切块,与玉米粒一起放入锅中,加1.5升清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煮半小时,加酒酿、枸杞,煮至再次沸腾即可。
处暑后天气干燥,从中医角度来讲,小米性凉,能滋阴润燥,帮助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问题。
另外,小米易消化,且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调理脾胃功能,尤其适合处暑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
食谱推荐:小米雪梨粥
具体做法:雪梨去皮切块,小米洗净,红枣去核,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纯净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熬煮25min,放入枸杞和红糖再煮5分钟即可。
处暑后天气逐渐干燥,容易出现肺热情况,西兰花能够滋阴润燥、清肺化痰,可帮助平衡体内燥热,改善肺部健康。另外,西兰花富含维生、叶酸等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食谱推荐:西兰花炒白玉菇
具体做法:
1、白玉菇切段,西兰花切小朵,西兰花焯水后过凉水
2、锅中少许油炒香蒜末、姜丝、小米辣,加入白玉菇,加点水炒熟,再加入西兰花,加2勺生抽、1勺蚝油调味,翻炒均匀出锅即可。
大家好,我是食养小厨,一个喜欢美食的营养师、食疗养生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