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这事儿不是简单的“水果贵不贵”,而是百果园把自己往“消费者对立面”送的经典案例。
一句“教育消费者成熟”,换谁听着都像是在骂:“你穷不是因为我卖得贵,是你不懂事。”
这种话,放在餐桌上朋友之间调侃还行,董事长正儿八经对全国消费者说?那你得准备好被全网围着打。
8月8号,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视频挂出来,短短几小时热度飙到热搜。
他慢条斯理地说:水果是普通商品没错,但好水果稀缺,所以贵得有理,我们的任务是——教育消费者成熟。
听懂了吗?他意思是:你花几十块买几颗李子,那是提升认知,不是割韭菜。
结果评论区直接成了大型吐槽大会:
“原来不是百果园贵,是我不成熟。”
“月薪两万不敢进门,怕买完芒果连公交都坐不起。”
“教育费交了,可水果还是烂的。”
有人晒小票:51块,四颗进口樱桃李。
有人算账:家里三口人,百果园买一周水果要花1500块,这在北上广不是高端,是奢侈。
百果园一直靠“品质”人设混得风生水起,早年“三无退货”简直是教科书级营销——坏果退、少果退、不甜退,稳稳抓住了中产的钱包。
但这两年,翻车新闻多得像家常便饭:
武汉有店用烂水果做果切,削皮一看,里面都黑了。
隔夜切好的水果换个盒子继续卖,“今日鲜切”的牌子还摆着。
2J车厘子(小颗)硬当4J(大颗)卖,价格直接翻番。
上海还被查出翠冠梨农药残留超标,罚了9.3万。
这些事儿一件顶一件,慢慢把“高品质”的底气掏空了。
你要收高价,行,但质量不能一边涨价一边下滑。
消费者吃一次亏,下一次就去菜市场了——那9.5块一斤的巨峰葡萄,不比你差到哪儿。
外界很多人只看到了消费者骂,其实加盟商骂得更狠。
重庆的李老板,日销3000块,结果总部硬塞1500块的滞销货,还得自己兜退货的成本。
广州的黄老板更绝望,60平米的小店,月亏两万,从日销八千多掉到三千出头,最后挂牌转让——29万甩卖,带设备,“快来接手,我真撑不住了”。
你以为这是个例?
2024年,百果园全国关了966家店,平均每天2.6家关门。
总部说这是“优化门店布局”,可加盟商心里明白——这布局就是甩锅。
百果园的贵,不全是因为水果好,有很大一部分是烧在低效上:
冷链损耗率20%以上,社区团购是3%以内。
包装成本是普通纸箱的三倍。
光冷链物流就占售价18%,门店自身损耗还有7.2%。
简单说,你花32.8元买的葡萄,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钱是在给它的“烧钱模式”买单。
这模式经济好的时候能撑下去,中产愿意花溢价买“省心”和“面子”;但现在,经济下行,谁还为你这个交学费?
2024年,百果园营收102.73亿,同比降9.8%,净利润直接从赚3.62亿到亏3.86亿——每天亏100万。
股价蒸发八成,市值只剩26.94亿港元。
更讽刺的是,他们自己在财报里提到“性价比”25次,这不是打脸吗?
嘴上说坚守高端,手上推9.9元的车厘子引流活动,还搞“好果报恩”打六折——这不是自证“我也得下沉求生”?
消费者的信任,一旦掉到负值,你再谈“教育”,就是往伤口撒盐。
加盟商信任没了,大家就会用“集体关店”逼你低头;
消费者信任没了,就会用“用脚投票”逼你降价;
资本信任没了,就会用“股价暴跌”逼你改模式。
可笑的是,那段“教育论”视频后来被余惠勇删了。
删视频就等于承认话不该说,可事情已经传遍全网——这不是按下暂停键,是按下了加速器。
老实讲,百果园的路没到绝境,它比很多小品牌强在规模、供应链、品牌知名度。
但它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贵”,也不是“品质下滑”,而是——把自己摆到了消费者的对立面。
在这个人人都在精打细算的时代,讲“教育”就是自找没趣。
水果自由不该是奢侈品,中产也不该被当成韭菜精修班的学员。
等哪天百果园真能用价格和品质说服人,不用教育,消费者自然会回来。
在那之前,你说什么,都会有人回一句:
“谢谢啊,我去菜市场上课,不用交学费。”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