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英雄聂曦,改姓延续烈士的血脉,与70年期盼精神传承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的枪声划破天际,33岁的聂曦身中七弹,仰面朝天望向苍穹,脸上还带着微笑,作为吴石将军的副官,这位潜伏台湾的地下工作者,用生命践行了对信仰的忠诚。

但七十多年来,一个谜团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这位英雄是否留下了血脉后人?解开这个谜团的过程,比想象中更让人感慨。

从闽清到马场町英雄的烽火人生路

1923年,聂曦出生在福建福州闽清县的一个书香世家,家族的文化熏陶,早早在他心里种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那个年代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聂曦没选择安稳度日。

他亲眼见过侵略者的暴行,也目睹过同胞的苦难,最终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闽清县在近代本就有着浓厚的革命氛围,不少年轻人都投身到抗日和解放事业中。

聂曦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革命信念越发坚定,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他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和战友们一起,他把298箱国民党绝密档案悄悄藏了起来。

这些档案里有军事部署、人员名单等关键信息,后来为东南地区的解放工作提供了不小的帮助,本来想在福州解放后稍作休整,但革命工作没有停歇。

聂曦跟随吴石将军前往台湾,继续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在台湾的日子里,危险无处不在,他凭借着机智和勇气,成功传递出《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等核心情报。

这些情报对了解台湾的防御情况至关重要,为国家统一事业埋下了重要伏笔,可惜好景不长,1950年,叛徒的出卖让整个潜伏小组暴露,聂曦和吴石、陈宝仓、朱枫等人一起被捕。

狱中,敌人的严刑拷打没能让他屈服,任何机密都没泄露,同年6月10日,他在马场町刑场英勇殉国,当时台媒的报道记录了细节,身中七弹的他,到死都保持着望向祖国大陆的姿态。

这样的气节,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血脉之谜背后不姓聂的忠烈传承

聂曦牺牲后,关于他是否有后人的讨论就没停过,官方档案里写得明明白白,他牺牲时“未婚未育”,没有直系后代。

这个结果让不少关注英雄的人感到惋惜,毕竟谁都希望英雄的血脉能延续下去,但有意思的是,热播剧《沉默的荣耀》里,编剧给聂曦虚构了妻女的情节。

剧中他和妻子关系紧张,却一直惦记着要把孩子从福州接到身边,本来想借着影视剧的热度,让更多人知道聂曦的故事,可后来发现,这样的虚构反而让不少观众混淆了史实。

很显然,艺术创作可以加工,但革命先烈的事迹,还是应该以史实为基础,这并非明智之举,不过历史的真相,往往比表面看到的更复杂,聂曦有个弟弟叫聂磊,和他同年出生。

1959年,36岁的聂磊才在马尾儒江劳教所正式工作,但据家族后裔回忆,聂磊其实也参与了地下工作,为福建的解放事业默默付出。

兄弟俩都投身革命,聂氏家族“满门忠烈”的名声,在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更让人意外的是聂氏家族的族谱记载。

聂曦赴台前,曾特意叮嘱弟弟聂磊,“为了革命工作的安全,我们的后代不要再姓聂了,”无奈之下,聂磊的子女后来都随母姓了黄,这个决定在当时的环境下完全可以理解。

那个年代,革命家属随时可能面临危险,改姓或许是保护家人最直接的方式,如今,聂曦的精神传承,落在了侄孙女黄怡然身上。

作为聂磊的孙女,她经常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活动中代表家族发言,她会把聂曦爷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英雄的事迹不至于被历史遗忘,而聂曦的遗骨,至今还漂泊在台湾。

他的骨灰长期存放在台北六张犁公墓附近,只有编号,没有照片,相比吴石将军和朱枫烈士,他的遗骨归乡之路,显得格外漫长,2006年,聂曦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黄怡然曾把烈士证书的复印件撕碎,洒向台湾海峡,那飘散的纸片,是对英雄的追思,也是对遗骨归乡的期盼。

2013年,北京西山无名英雄广场建立,聂曦的名字和另外三位烈士并列,雕像并肩望向祖国大地,2020年,闽清的聂氏祠堂经宗亲集资修缮后,也成了缅怀英雄的重要场所。

毫无疑问,聂曦没有直系后人,但这并不影响他的精神传承,所谓血脉,不一定非要直系亲属来延续,黄怡然的讲述,祠堂里的缅怀,广场上的雕像,都是英雄精神的另一种延续。

如此看来,英雄的“根脉”,从来都不只是血缘上的传承,更是精神上的生生不息,七十多年过去了,关于聂曦烈士的血脉之谜,或许还有不为人知的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无名英雄   血脉   烈士   精神   聂曦   英雄   闽清县   福州   台湾   闽清   遗骨   工作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