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狂增万亿!A股ETF突破5万亿,ETF爆发式增长改写A股玩法

有个现象你注意到了吗?今年以来,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买ETF,而不是直接炒个股了,这可不是巧合,A股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仅用4个月时间,国内ETF总规模就从4万亿飙升到5万亿,这个"5万亿"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投资方式大变天,"炒股"正在被"买指数"取代

说起来有点意思,以前大家聊投资,张口闭口都是"我买了某某股票",现在画风变了,变成了"我配了个科创ETF"。

这种变化可不只是说说而已,数据摆在那里,截至9月18日,全市场ETF基金总数达到1308只,总资产净值5.34万亿元。

更夸张的是增长速度,要知道,从2004年第一只ETF产品推出到突破1万亿,花了足足16年时间。而从1万亿到5万亿,只用了不到5年。特别是这最后一个万亿,4个月就搞定了。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挺简单:普通投资者发现,在A股这个市场里选对个股实在太难了,今年A股5426只股票中,超过70%的个股都跑不赢科创100指数,换句话说,你辛辛苦苦选股票,结果还不如闭着眼睛买个指数基金。

开源证券的分析师韦冀星说得很直白:居民资金入市的方式已经变成了ETF。

原因很现实,ETF产品丰富、渠道方便、费用低、决策成本也低,对普通人来说,与其花大量时间研究个股,不如直接买个行业ETF,省心又省力。

"国家队"入场,ETF成为稳市场的新工具

这轮ETF的爆发式增长,还有个重要推手,"国家队"。中央汇金从去年开始就频繁通过ETF入市,今年上半年又大举增持12只ETF产品。

截至6月末,"国家队"持有的股票ETF市值达到1.28万亿元,占整个A股ETF总规模的三成左右。

这个操作很聪明。ETF具有持仓透明、容量大、交易便捷的特点,非常适合大体量资金进出。当市场波动时,通过ETF投入资金,既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又不会对个股造成过大冲击。

不只是"国家队",企业年金、保险机构、外资机构也都开始把ETF当成入市的重要工具,这些长期资金通过ETF流向国家战略领域,慢慢构建起"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

ETF的力量是把双刃剑,寒武纪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年8月,寒武纪股价一路飙升,一度超过1500元成为A股"股王",这背后,ETF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为寒武纪被纳入科创50等多个指数,相关ETF的持续买入为其股价提供了稳定支撑,数据显示,仅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科创50ETF等几只基金,就持有寒武纪170多亿元的市值。

但是,当寒武纪在科创50指数中的权重超过10%的上限时,规则就变成了它的"紧箍咒"。

9月份的指数调整要求将其权重降至10%以下,这意味着跟踪科创50的被动基金必须减持约100亿元的寒武纪股票。

结果呢?9月4日,寒武纪单日暴跌14.45%,市值蒸发超过800亿元。这就是ETF机制的另一面,规则驱动下的被动卖压。

个股时代终结,指数化投资成为主流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ETF的崛起标志着A股正在告别"个股时代",进入"指数时代"。

这种变化有其必然性,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越来越突出,个股分化严重,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准确捕捉市场热点的难度越来越大。

而ETF,特别是行业主题ETF,能让投资者便捷地参与到创新药、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热门赛道中。

就连私募机构也开始"借道"ETF,数据显示,135家私募机构出现在153只年内上市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合计持有份额达24.48亿份。

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市场ETF占公募基金的比例已经达到26.64%,而国内才11.56%,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结语

ETF突破5万亿,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A股投资生态重塑的标志,从"炒个股"到"配指数",从散户博弈到机构主导,A股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虽然这个过程中会有波动和调整,但长期来看,这种变化让市场更稳定,也让普通投资者有了更好的投资工具,未来的A股,注定属于那些懂得借助指数力量的投资者。

信源:

证券时报2025-09-21 5万亿市场高歌猛进!这些隐忧,不可轻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玩法   寒武纪   个股   指数   市场   投资者   国家队   基金   市值   机构   股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