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巨头争相“降度”,年轻人为何不买账?换瓶容易,换“心”难

“不是在卖低度白酒,就是在卖低度白酒的路上”,这句网络调侃精准戳中了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们的现状。

大人!时代变了!曾坚信“年轻人不喝,到了年纪自会来喝”的茅台,去年一口气推出5款5度的水果味气泡酒。五粮液高调重启29度“一见倾心”,泸州老窖则宣布28度国窖1573研发成功,甚至计划推出6度的“超低度酒饮品”。

洋河、水井坊、酒鬼酒等也纷纷挤进这条赛道,白酒巨头们集体弯下腰,试图掺和“小孩那桌”的饭局。

01 降度求生:白酒巨头的集体转身

白酒江湖的“高度信仰”正在瓦解。过去三十年,52度五粮液、53度飞天茅台、52度国窖1573等高度产品是酒桌的绝对王者。如今,这些巨头却争相把酒精度数字往小了标。


并非新鲜事物——它在90年代就曾面世,却因“高度酒=高品质”的市场认知而黯然退场。历史轮回,如今它又杀了回来,背后是白酒消费基本盘的剧变。

商务宴请与体力劳动者这两大传统主力消费场景正在萎缩。2024年餐饮收入增速从20.4%暴跌至5.3%,餐厅包间大量消失,高端酒店甚至开始“摆地摊”求生。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在2025年7月降至50.1,接近疫情时期的低迷水平。与此同时,全国建筑业农民工十年减少1500万,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引擎,“解乏刚需”型饮酒需求随之减弱。

年轻人成了酒企眼中的“救命稻草”。五粮液调研显示,20-35岁群体中白酒偏好率仅19%,远低于啤酒(52%)和洋酒果酒(29%),60%的年轻人明确排斥高度白酒的辛辣感。

“不降度,连上桌资格都没有”,一位酒业观察者如此总结巨头的焦虑。

02 技术难题:低度酒不是掺水那么简单

巨头们很快发现,降度是门比想象中更精妙的手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五九点破关键:低度化绝非简单稀释,而是分为“减材制造”(降低乙醇含量)和“增材制造”(调制鸡尾酒式)两种技术路线。

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酒体浑浊、香气流失、口感变淡?五粮液技术总顾问赵东提出“低而不浊、低而不杂、低而不淡”三大标准,直言“低度酒技术比高度酒更严”。

传统工艺的极限更让酿酒人头疼。纯粮酿造的白酒一旦低于48度就会自然浑浊——高级脂肪酸在低酒精环境下析出,传统工艺至今无法攻克。市场上的低度酒只能靠过滤和人工增香,但过度添加香精又可能让酒变成“带酒精的甜水”,被消费者吐槽“更像饮料”。难!真是太难了!

03 颜值攻势:换瓶容易,换“心”难

为讨好年轻人,酒企掀起一场“美颜革命”。在第十四届中国白酒T9峰会上,汾酒掌舵人袁清茂自揭行业短板:“白酒产业总体还是一个保守、传统的落后形象”,五粮液曾从钦则呼吁“带头推进包装审美迭代”。

陶瓷风、极简风、国潮设计成为新宠,五粮液甚至联手施华洛世奇打造镶水晶瓶身。但这些表面功夫收效甚微——茅台冰淇淋的遇冷就是前车之鉴,巨额投入未能让年轻人爱上酱香风味。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年轻人抗拒的是高度酒背后的“服从性测试”酒桌文化。正如美食评论家朱学东所言:“年轻人喜欢的酒吧式腔调,对低度白酒有需求”,但这种轻松悦己的饮酒文化尚未在中国扎根。

五粮液在宜宾、上海等地开设“五粮·炙造”体验店,试图复制酒吧场景,但零星门店难改大局。

04 红海厮杀:低度战场强敌环伺

当白酒巨头艰难转身时,竞争对手已抢占先机。新中式精酿茶啤上演逆袭神话:市场份额从2024年初的0.01%飙升至11月的2.91%,年轻女性消费者占比超60%,成为传统白酒最难触达的群体。

国际酒类更是凶猛。日本清酒2012-2022年对华出口额暴增33倍,獭祭、十四代等品牌牢牢占据高端市场。保乐力加等巨头不仅引进洋酒,还在中国本土生产威士忌,通过调酒大赛培育消费习惯。

渠道变革同样颠覆格局。酒类即时零售以60%的年增速狂奔,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微醺夜饮”成为新消费场景。传统酒企的渠道优势正在消解。

05 出路探寻:低度化只是起点

白酒的真正出路需跨越三重门:

①技术破壁:攻克低度酒风味流失难题。汾酒以“清蒸二次清”非遗工艺开发杨梅酒,既保留果香又强化健康属性,提供了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技术思路。

②场景革命:茅台1935打造“寻道中国”IP,将酒文化融入地理人文;汉酱酒绑定非遗纪录片和围棋大赛,让老技艺碰撞新人群。从“服从性测试”转向“悦己体验”,是文化重构的核心。

③出海破局:茅台2025上半年海外营收猛增31.29%,达28.93亿元,占行业出口额超七成。其国际化战略已进阶到第三阶段——推动企业标准规则与国际接轨。

清香型白酒的逆袭更值得深思:借2023年新国标实施,其高端产品线迅速崛起。汾酒青花50年销破50亿元,千元以上清香酒市场规模已达280亿元

它证明:传统品类也能通过标准升级、口感优化(如针对华东推出低度绵柔型)实现价值跃迁。

酒瓶易改,酒道难移

白酒巨头们集体俯身“降度”,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消费迁徙、文化代沟与国际竞争的叠加冲击。“降度”是求生本能,却难成终极解药

当38度国窖在区域市场占比超50%,当茅台海外营收以31%速度狂奔,当精酿茶啤抢走60%年轻女性消费者,中国白酒的真正出路逐渐清晰:需在技术维度突破“低而不淡”的工艺枷锁,在文化维度重构“悦己不悦人”的饮用场景,在产业维度完成“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价值跃迁

酒精度数易降,但要让年轻人举起酒杯,需要更彻底的自我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美食   不买账   白酒   巨头   年轻人   茅台   中国   高度   传统   技术   场景   维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