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市级机关第四办公区召开“提质五个服务·生态赋能营商”新闻通气会,系统通报了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五个服务”为导向,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工作举措、成效及下一步计划。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唐冉熊作为主发布人,全面介绍了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区(市)县、园区、产业、企业和项目五个方面的创新实践。规划与环境统计处处长吴军、应急信访与企业服务处处长康岷春、行政审批处处长杜康、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张川分别就相关专项工作作了通报。
“五个服务”系统推进
环保与经济协同发展
唐冉熊在发布词中指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牢固树立“环保工作就是经济工作,环保部门也是经济部门”的工作理念,以“环保35条”为纲领,持续推进“五个服务”,包括服务区(市)县精准发展、服务园区提质增效、服务产业圈链融合、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服务项目高效审批。
在服务区(市)县方面,通过同频共振、资金支持、示范引领、要素保障等举措,推动31个项目纳入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库,总投资达7.27亿元。在服务园区方面,创新建立“园区环保首席服务工作制度”,实现全市区(市)县园区上门帮扶全覆盖,选派28名干部驻点服务20个园区。在服务企业方面,搭建“生态优园惠企会客厅”,截至目前,已举办35场政企交流活动,协调解决941个环保问题。
环评改革与执法监管并重
突出“服务+监管”温度
杜康表示,行政审批处聚焦“五个服务”,通过制度创新与自我革新助推高质量发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调整215个环境管控单元,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园区首席服务制度,累计解决558个企业诉求;承接国家级全链条改革试点,创新“工业上楼”打捆环评模式,为企业节省成本5-13万元;开发智能审批系统,将环评报告编制时间从1个月压缩至1天。1-8月全市审批环评项目829个,承诺制占比超63%,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以高质高效审批服务激发经济活力。
张川则重点通报了执法部门助力营商环境的具体做法。通过“出台措施”“精准检查”“无感执法”“差异监管”“全域执法普法”等创新机制,大幅减少现场检查频次,1-8月涉企现场检查次数同比下降77.3%。对1593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93%,对清单企业原则上实行“现场免检”,切实做到了对企业“无事不扰”与精准监管的有机统一,为市场主体营造了更加宽松、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生态优园惠企会客厅”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康岷春在介绍“生态优园惠企会客厅”制度时表示,该制度通过“线上+线下”“1+5+23”网格化服务体系,实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目前已举办35场政企面对面活动,涵盖危废、辐射、大气等多个环保领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政策精准直达。
吴军介绍了排污许可提质增效情况,通过建立预审机制,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联办”,从企业正式申请排污许可证到生成排污许可证电子证书,时间可压缩至5个工作日。实现排污许可“竣工即核发”,推动企业“竣工即投产”。
提问环节,记者围绕“非现场执法”“政策直达企业”等热点话题踊跃提问。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正通过智慧执法系统、三级预警机制、电子督办等方式推进“无感执法”,既精准发现问题,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干扰。
此外,通过“生态优园惠企会客厅”和《成都生态优园惠企服务手册》等渠道,已实现政策咨询、问题反馈、技术帮扶一站式服务,真正打通环保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以“五个服务”为抓手,深化环评改革、优化执法方式、强化政企互动,持续提升审批与服务效能,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余洋
编辑:王靖涛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