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克可致死!央视曝光的“毒玩具”,90%小孩都在玩,家长要注意

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真是没想到,市面上有些玩具竟是潜伏在孩子身边的“隐藏杀手”。

看似“解压”的软泥类玩具,实则背后却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轻则过敏,重则中毒,更严重的当场丧命。

而这种所谓“解压神器”的内幕,其实央视早就曝光过最高含毒量超标19倍,儿童误食5可就可能致死。

那么,这看似平平无奇的玩具,为何会隐藏着如此大的“毒性”?

央视曝光“毒”玩具

央视近期的曝光,撕开了玩具市场的安全漏洞,校园里风靡一时的软泥类玩具毒性巨大,其中硼元素含量严重超标,可能导致孩子食欲减退、休克甚至昏迷。

央视记者暗访时,批发商直言不讳:“没硼砂做不出这手感,加得越多成本越低,家长根本看不出来。”

要知道硼砂的毒性远超常人想象,成人摄入1-3克就会出现呕吐、休克等中毒症状,儿童的耐受度更低,5克,约一小勺的量,就可能致命。

更危险的是,伤害并非仅来自误食,孩子玩耍时手心出汗,硼砂会溶解并释放有毒气体,通过呼吸刺激呼吸道。

国内已发生多起悲剧,广州一对孩子因玩耍水晶泥后出现呕吐,确诊为硼砂中毒;宿迁12岁小学生误食后腹痛不止,均需紧急救治才脱险。

即便没有明显症状,毒素也会在体内累积,给孩子埋下永久性健康隐患。

除了软泥玩具隐蔽的风险,家长们给孩子买的毛绒玩具和塑料玩具也藏着大坑。

这些毛绒玩具在黑心商家手中,成了“垃圾回收站”,为压缩成本,部分商家使用未消毒的回收垃圾作为填充物,其中混杂着破旧布料、碎海绵、废弃塑料袋,甚至发霉衣物。

这些材料在密封包装中极易滋生细菌和螨虫,而孩子常抱着毛绒玩具睡觉,皮肤直接接触后容易引发红疹、瘙痒,长期暴露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央视记者随机检测发现,一款售价20元的毛绒玩具,细菌菌落总数竟超标50倍,足以引发严重感染。

塑料玩具的安全问题同样严重,从彩色积木到卡通模型,都可能暗藏重金属和增塑剂,市场监管总局抽检结果显示,多款塑料玩具的铅量远超国标,增塑剂超标情况更突出。

儿童天性好动,玩耍时频繁啃咬、触摸玩具,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口腔、皮肤渗入体内,不仅损伤肾脏等器官,还会扰乱内分泌系统,甚至影响智力发展。

那为什么这些玩具危害这么大,还能在市面上流通呢,其实是因为商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商家的“隐身术”

“硼砂加得越多成本越低,肯定超标,所以包装上绝不能写硼砂俩字,卖的时候也不能提。”

央视记者在某软泥玩具批发地暗访时,一名店铺店员的直白供述,揭开了国内软泥玩具市场长期存在的安全黑幕,这种深受儿童喜爱的“解压神器”,正成为潜伏在孩子手中的“隐形毒药”。

更严重的是,部分企业为逃避监管不惜铤而走险,某公司负责人曾向媒体透露,其生产的“泥趣多”等品牌软泥套盒及成型水均含硼砂,为掩人耳目不仅使用虚构厂名,还伪造质检报告。

虚假宣传更是乱象的重灾区,多款硼砂超标的产品在电商平台宣称“采用食品级原材料”“通过欧盟质量标准”。

浙江一家网店的自制软泥套装月销8000多单,其“成型水”实为硼砂粉末,包装上无任何生产信息和安全提醒,商家仅告知“加温水调配即可”。

当然,这些“毒玩具”想让他们“露馅”也十分简单。

如何避免毒玩具

首先要认准标识,这是玩具的“安全身份证”,无认证标识产品坚决不买。

其次要仔细检查包装,查看是否有完整的生产信息和安全警示,避免“三无产品”;挑选时可通过感官鉴别,软泥玩具若有刺鼻气味、手感过黏,可能硼砂超标。

毛绒玩具可拉开缝线查看填充物,若为异色碎料或有异味,立即放弃;塑料玩具避免选择颜色过于鲜艳、质地过软的产品,防止重金属和增塑剂超标。

玩耍时需全程监护,教育孩子不啃咬玩具,玩耍后及时洗手,尤其接触软泥玩具后要彻底清洁手部,避免揉眼睛、摸口鼻。

若发现孩子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接触过的玩具类型。

结语

玩具是孩子童年的伙伴,却不该成为“隐形杀手”,央视曝光的“毒玩具”事件,敲响了安全警钟。

家长作为孩子的守护者,需摒弃认知误区,学会科学鉴别,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玩具;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线上线下排查力度,堵住“毒玩具”的流通漏洞。

唯有多方合力,才能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玩耍,让玩具真正成为童年的美好记忆,而非健康隐患。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育儿   央视   小孩   家长   玩具   硼砂   软泥   孩子   增塑剂   毛绒玩具   商家   毒性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