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没背景没靠山,靠自己的天份掀翻各路大佬

说到明朝的皇帝,大家可能先想到朱元璋那从乞丐到开国皇帝的传奇,或者朱棣那靠抢侄子皇位上位的狠角色。但今天要讲的这位,既没朱元璋那样的草根逆袭,也没朱棣那样的家族靠山,他从一个偏远小藩王的儿子起步,硬是靠自己的脑子和手腕,在明朝那复杂的政治泥潭里站稳脚跟,还干翻了一堆权臣大佬。他就是明世宗朱厚熜,庙号嘉靖,人称嘉靖皇帝。要我说,他可能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没背景没靠山,全凭天赋和谋略闯出一片天。

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出生在湖广安陆,也就是现在的湖北钟祥。他爹是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的第四个儿子,被封到这地方,离北京那权力中心远得要命。兴献王为人低调,跟朝政基本不沾边,他妈蒋氏出身也挺普通,没啥显赫背景。朱厚熜小时候就挺聪明,读了不少儒家经典和道教书,还特别擅长书法和诗文。1519年,他爹去世,13岁的他接手当兴国世子,管点地方事务,年纪轻轻就显出不一般的才干。

1521年4月,事情来了个大转折。当时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突然挂了,年仅30岁,还没留下子嗣。朱厚照这人荒唐得很,整天沉迷玩乐,朝政早乱成一锅粥。他一死,朝廷得赶紧找人接班。首辅杨廷和跟张太后商量,从武宗的堂兄弟里挑人,朱厚熜就这么被选中了。说实话,他能被挑中挺意外的,毕竟他家在朝中没啥根基,属于边缘人物。1521年5月27日,14岁的朱厚熜在太和殿登基,改元嘉靖,正式成了明朝第12任皇帝。

一个没背景的少年皇帝,乍一看像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白。可朱厚熜不简单,他一上来就得面对一堆老狐狸,想把他当傀儡使唤。他心里清楚,软弱就完蛋,于是立马动手收拾局面。

嘉靖刚登基,朝里啥情况?武宗留下的烂摊子一堆,权臣和宦官勾结,朝政乌烟瘴气。杨廷和这帮老臣想着控制新皇帝,把他当个摆设。朱厚熜可不吃这套,他先拿武宗的两个宠臣钱宁和江彬开刀。这俩家伙一个是锦衣卫头子,一个是边军将领,仗着武宗宠信胡作非为。嘉靖直接下令抓人,抄家,处死,雷厉风行地把这俩祸害铲了。

收拾完这俩,他又开始整顿朝廷。下令裁掉冗员,精简机构,还改了赋税政策,想让国家财政喘口气。这些举措后来被史书称为“嘉靖中兴”,听着挺牛,但其实也就是救急,把武宗搞乱的局面稍微稳住。别看他才14岁,这份果断和眼光可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不过,最能看出他聪明劲儿的,还得是接下来这场硬仗——“大礼议”之争。这事儿直接让他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也暴露了他强硬的一面。

1521年到1524年,嘉靖跟朝臣们因为他爹的地位问题干了一场大仗,史称“大礼议”之争。啥问题呢?嘉靖想追尊他亲爹兴献王朱祐杬为皇帝,可朝臣不干。按他们的说法,嘉靖是继承他堂兄武宗的皇位,理应尊明孝宗(武宗他爹)为父,兴献王顶多算个皇叔父。杨廷和领着一群大臣上书劝阻,态度还挺强硬。

嘉靖不服气。他觉得自己是兴献王的儿子,凭啥不能给亲爹最高的尊号?这事儿对他来说不光是孝道问题,更是立威的关键。他要是让步,朝臣就能拿捏他,以后啥事都得听他们的。于是他顶住压力,坚持己见,跟朝臣杠上了。

这场争论拖了三年,越来越激烈。到1524年,嘉靖彻底撕破脸,直接下令廷杖反对他的官员。啥叫廷杖?就是把人拖到午门外,用棍子打屁股,当众羞辱。那次一口气打了134个官员,16个当场被打死。这招够狠,满朝文武都吓懵了。杨廷和扛不住压力,辞职回老家,反对的声音彻底被压下去。最终,兴献王被追尊为睿宗,他妈也被封为皇太后。

这场胜利让嘉靖彻底翻身。从一个被老臣看轻的少年,他硬生生变成了朝堂上说一不二的主儿。14岁能干出这事,脑子和胆子都让人服气。不过,他这强硬作风也埋了个隐患——他对道教的迷恋开始露头,后来差点把他自己玩崩。

嘉靖能被叫“最聪明”,不光是因为“大礼议”,还因为他对付朝中大佬的手腕。接下来要说的是严嵩,这家伙是嘉靖朝最有名的权臣,也是嘉靖手里的一张牌。

严嵩是江西分宜人,1505年中进士,算是个老资格。嘉靖年间,他靠写青词(道教祈福文)入了皇帝的眼。1536年被召到北京当礼部尚书,慢慢成了嘉靖的亲信。到1551年,他爬上内阁首辅的位置,权势滔天。严嵩这人聪明归聪明,但贪得无厌。他跟儿子严世蕃勾结,掌控盐政、漕运这些肥差,大肆捞钱。朝里谁敢反对他,像杨继盛、沈炼这样的耿直官员,直接被他弄死,朝野上下都怕他。

嘉靖为啥用严嵩?因为这家伙能干。他给嘉靖弄来大把银子,修道观、炼丹药,啥需求都能满足。1560年,严嵩一次就献了20万匹丝绸和10万匹棉布,内库都塞满了,嘉靖乐得不行。但严嵩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党羽遍布朝野,贪到连皇帝的钱都敢动。1561年,严党的人鄢懋卿巡盐,收了530万两银子,国库才拿230万两,嘉靖分了100万两,剩下200万两全进了严党的腰包。嘉靖知道后火冒三丈,觉得这帮人太嚣张了。

其实,嘉靖早就看透严嵩了。他容忍严嵩,是想用他牵制其他派系,顺便给自己弄钱。但严嵩贪过头,嘉靖就找机会收拾他。徐阶这时候站了出来。徐阶是严嵩的政敌,暗地里攒了不少证据。他递上奏疏,列出严嵩的罪状,嘉靖顺势让锦衣卫查。1562年,严嵩被罢免,家产抄没,严世蕃被砍了头。这事儿干得漂亮,嘉靖没费啥力气,就把这个大佬弄下台。

严嵩倒台不是偶然,嘉靖一直留着后手。他用严嵩赚钱,又用徐阶收拾严嵩,玩得是平衡术。这种手腕,换别人还真学不来。

嘉靖的聪明还不止于对付单个权臣,他还特别会平衡势力。明朝那会儿,文官和宦官斗得厉害,谁占上风都可能威胁皇权。嘉靖就玩了个高招,用宦官牵制文官,再用文官压宦官,谁也别想一家独大。

比如1542年的“壬寅宫变”,一群宫女想勒死嘉靖,差点得手。这事儿让嘉靖对宦官警惕起来,之后加强管控,不让他们太嚣张。但他也没完全倒向文官,而是提拔徐阶、高拱这些能臣,盯着严嵩那帮人。这种左右互搏的招数,让他在朝堂上始终站得稳。

嘉靖不爱亲自带兵打仗,但他在军事上也有两把刷子。1550年代,北边蒙古俺答汗老来犯边,南边倭寇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嘉靖咋办?他挑了戚继光和俞大猷这俩猛人去收拾。戚继光练兵有方,把倭寇打得满地找牙;俞大猷也立了不少功,稳住了东南。这俩人能被重用,说明嘉靖看人准,用人狠。

他不亲征,但靠识人用人,把边境危机摆平。这份眼光和决断,也是他聪明的地方。

说到嘉靖,就绕不开他对道教的痴迷。这事儿既是他政治策略的一部分,也差点毁了他。1542年“壬寅宫变”后,他搬到西苑,住进道观堆里,天天烧香炼丹,整得跟神仙似的。他用修道当借口,离朝堂远点,保持超然地位,需要时再出手震慑群臣。这招挺聪明,但玩过头了。

在西苑,他亲自调药,炼丹药,花钱跟流水似的。三清殿这些道观修得金碧辉煌,国库的钱全砸进去了。1556年,陕西、山西大地震,死伤83万人,国库空得叮当响,他还在那炼丹。后来他吃那些含汞的丹药,身体越来越差,脑子也不太清醒。

嘉靖后期,朝政全靠严嵩这些人撑着,腐败加剧,边防也废了。俺答汗和倭寇又开始闹,他偶尔管管,但心思全在长生上。到1562年严嵩倒台,徐阶接手,朝政才稍微好点。可嘉靖还是没回朝堂,继续躲在西苑炼丹。

1567年1月23日,嘉靖在乾清宫驾崩,59岁。死因多半跟吃毒丹药有关。他被埋在北京昌平的永陵,儿子朱载垕继位,就是隆庆皇帝。隆庆上台后搞宽政,想收拾嘉靖留下的烂摊子。

嘉靖在位45年,前半段靠智慧和手腕带来“嘉靖中兴”,后半段沉迷道教把国家搞乱。他的统治充满矛盾,既有惊艳的成就,也有让人叹气的失误。聪明如他,最后却被自己的偏执拖垮,真是让人唏嘘。

嘉靖皇帝从一个没背景没靠山的藩王之子,靠脑子和胆识坐稳皇位45年,干翻杨廷和、严嵩这些大佬,确实称得上明朝最聪明的皇帝。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和谋略能让人爬到顶点,但偏执和失控也能毁了一切。历史就是面镜子,嘉靖的功过留给咱们慢慢琢磨。你觉得他这辈子咋样?欢迎聊聊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大佬   明朝   道教   皇帝   聪明   权臣   朝臣   宦官   嘉靖   朝政   靠山   天份   背景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