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井档案
洼60-H25井位于冷家油田洼59块,是典型的特深层超稠油油藏,2005年5月以蒸汽吞吐方式投产,2009年10月成为“直-平组合小井距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先导试验井组的首口注汽井,目前以间歇注汽模式持续运行,带动井组累计产油突破41.7万吨,阶段采出程度达39.2%。
洼60-H25井
助力辽河油田
实现了蒸汽驱开发技术的双重突破
是超稠油开发技术
从“跟跑”迈向“领跑”的见证者
开发碰到“硬骨头”
在石油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稠油看中国,中国稠油看辽河!”而洼60-H25井所在的洼59块,则是辽河油田公认的“硬骨头”。
这里的主力油藏埋深超过1400米,原油最大黏度高达20万毫帕•秒,相当于常温下的沥青,以蒸汽吞吐开发为主,常规蒸汽驱技术无成功先例。
到2008年,洼59块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达74.4%,地层压力下降至4.1兆帕,产量进入快速递减期。开发瓶颈如巨石般横在油田科研团队面前。
跳出常规找活路
“不能盯着老办法等死,得跳出常规找活路!”科研人员日夜攻关,图纸画了一稿又一稿,数据算了一遍又一遍。最终,一个大胆的设想逐渐清晰:设计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立体井网开发方式。
该项技术体系主要设计者、现任冷家油田开发公司一级工程师的孙洪安介绍:
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在100米间距的直井之间,垂向间隔20米设计双水平井,上水平井注汽、下水平井排液,直平组合构建立体井网,让蒸汽‘均匀走、高效驱’!
这个设想打破了当时国际上“蒸汽驱仅能在1000米以内浅层应用”的认知藩篱。
2009年10月,“直-平组合小井距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技术正式落地,洼60-H25井成为这项新技术的首个“试验场”。
参与试验的技术人员回忆:
转驱初期,我们每天都盯着产量曲线,心提到了嗓子眼。
半年后,井组生产井陆续见效,下水平井产液量骤升至100吨,产量不仅没降,反而实现长期稳定。截至目前,洼60-H25井组累计产油41.7万吨,阶段采出程度达39.2%。
试验井组的成功,极大提振了油田科研人员的士气,标志着辽河超稠油开发技术步入世界前列。
自2011年起,冷家油田以洼60-H25井组为标杆,将相关技术推广到另外6个井组,成功实现了452万吨地质储量的工业化开发。这些井组的蒸汽驱采油速度长期稳定在1.5%,采收率相比传统的蒸汽吞吐方式提升34.3个百分点,为特超深层超稠油的开发闯出了一条全新路子。
近年来,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洼59块遇到了新难题:蒸汽容易向上“跑”,导致油藏下部低温区域难以被“有效驱替”。
技术人员加强攻关
面对挑战,2021年,冷家公司成立攻关组,研发出5项“汽腔向下调控技术”,成功让洼59块蒸汽驱日产升至280吨,年油汽比从0.14提升至0.17,新增可采储量105万吨。
目前,洼60-H25井作为汽驱井组中心注汽井继续生产,以间歇注汽方式运行,年注汽量约5万立方米。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