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鸡毛飞上天》第三集的剧情中讲到了女主人公骆玉珠起早摸黑摆摊买相片挣取家庭开支的故事,昨天,骆玉珠的原型人物之一——何海美来到了设在义乌大酒店的《浙中故事会》第22期演播会场,再次回忆40多年前的那段往事。
昨天,是义乌市场开放43周年纪念日。2022年9月21日,义乌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将每年的9月5日设定为义乌“市场开放纪念日”。自此,义乌市场有了自己标志性的节日,这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节日。
亲眼见证义乌六代市场发展的何海美说:我出生在义乌东河乡(现城西街道)五星塘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我为食品厂包过糖纸,开过小裁缝店,以卖剧照为契机,一步步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从廿三里集市上最初的摸索,到县前街摊位聚集地的日渐熟稔;从露天马路市场里风里来雨里去的坚守,到如今设施齐全、享誉全球的国际商贸城…… 这不仅是义乌市场四十载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更是我与这座城市、这个市场共同成长的四十年。
何海美回忆,自己是在1978年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那年走上经商道路的,“当时老公在单位里上班,30多元一个月,不够全家人的生活开销。怎么办,我想到了做点小买卖。当时义乌上映电影《红楼梦》,既然《红楼梦》这么火,要不我们搞几张照片去卖卖?一句看似的玩笑话,让我真的提了一个篮子,跑到当时的交流会上去叫卖照片,结果,吸引了不少人购买。我当时卖照片,林妹妹卖得最多,我每天卖几千张。后来我又去廿三里把货物批给别人,就这样,我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从此走上了做生意的道路。”
“当时摆了三天三夜,就赚了33元,别提有多高兴了。”何海美说。
再后来,何海美四处赶交流会、集市,龙游、萧山、东阳等地都有她的身影。到1980年的时候,她已经有了5万元的存款,她不仅给自己买了生意上要用到的相机,还给家里买了台电视机。
为了多赚点钱,何海美常常在廿三里和义乌城里两头跑。1982年9月,工商部门引导这些流动贩子集中迁移到湖清门,加以统一管理,在街两旁架起两排水泥板,每人一摊做买卖,义乌由此出现了第一代市场——湖清门小百货市场。而那之后,何海美先后增加了太阳帽和裙子的业务。
湖清门小百货市场虽已建成,但当时国家政策依然抓得紧,困难重重,使得第一批个体户格外没有安全感。1982年下半年的一天,在湖清门市场,何海美碰到了县委书记谢高华,并且还对上了话。
“当时我和几个商户正谈论为什么这么多东西都不能卖,是不是向县里去说说,碰巧看见县委书记谢高华走过来,我就壮起胆子上前说,为什么上海城隍庙都可以卖的东西,义乌不能卖?听了我们的反映,谢书记表示回去问一下,这让我有了期盼。”何海美说,一两个月后,工人影剧院召开全县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大会,全县干部和很多个体户都参加了,谢书记在会上说要引导农民进城经营,允许议价销售等,老百姓富了我们才能富。
“当时大家都在鼓掌,但我没有,因为我已经泪流满面,谢书记的话给我吃了定心丸,委屈化为欢喜。从此后全县上下的思想从此放开,我也坚定了做生意的信心,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歇下来。”何海美说。
再后来,何海美先后辗转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做生意,后来在国际商贸城四区经营至今,生意蒸蒸日上,她的外贸生意广销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如今的她已经担任义乌市围巾行业协会会长多年,所带的徒弟与会员遍及义乌市内外。义乌市场上所从事的围巾行业有三千多家商户。
“以前这么苦都过来了,现在条件这么好,我没有理由不坚持做生意。做生意不光是为了赚钱,也是一种人生享受。”何海美说。
何海美说,自己虽然是奶奶辈的人了,但始终心系义乌发展,先后担任义乌市个协副会长、工商联副主席、浙江省个协副会长等职务,被推选为义乌市政协委员、金华市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协委员。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光彩之星”“全国诚信工商户”“全国百佳个体户”“全国诚信工商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浙江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她说,自己刚刚看了9月3日的大阅兵,深受鼓舞,也祝福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本期故事会的助讲嘉宾是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义乌市市场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何建农。何建农介绍了9月5日被定为义乌市场开放43周年纪念日的来由。他说,经义乌县委批准,县政府办公室于1982年8月7日发出《关于建立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的通知》。同年8月25日,以义乌县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的名义,发布了“第一号通告”,即《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明确宣布稠城镇小百货市场于当年9月5日正式开放。通告是用手抄了十几张红纸沿街张贴的。通告发布后,人们奔走相告这件新鲜事,每天到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咨询登记摆摊者络绎不绝。
1982年9月5日,义乌第一代市场——“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应运而生:经营面积仅4252平方米,摊位300多个,从业600多人,当年成交额392万元。但它为培育发展义乌市场经济争得了一个“早”字,赢得了千金难求的先发优势。
1982年9月5日,义乌小商品市场开放后,如何把市场红起来、旺起来是谢高华日思夜想的课题。开放市场是基础,只能算是“扶上马”,给市场经营户创造优良宽松营商环境才是根本,这叫“送一程”。于是,谢高华经过反复调查研究,采取一系列举措,如提出并实施“四个允许”,制订“兴商建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冒着巨大政治风险在市场推行方便、新颖、实用的“定额计征”税收征管办法。
纳税人除了“上缴国家的,留足市场的,余下的都是自己的”,税收征管办法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不仅公平了税负,创造了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还大幅度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这一“点石成金”的举措,等于给义乌挖了座“金矿”,全国各地“掏金者” 纷至沓来,“要致富,到义乌”成为当时南来北往客商的口头禅,义乌迅速成了经商者乐园,购物者天堂。因此,当年义乌县委、政府创造的优良营商环境是成就全球最大市场的奥妙所在。
为了表达对市场创业者的尊敬,故事会现场,连环画《谢高华的故事》的创作者、衢州籍画家曾令兵,《义乌不能忘记谢高华》一书作者何恃坚,《鸡毛飞上天》一书作者何赛阳向何海美赠书表达敬意。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义乌市委原书记严高文,义乌工商学院原副院长、“跨境电商”首创导师贾少华教授,义乌市政协原副主席宋荣潮等嘉宾参加了故事会现场演播。来自义乌市场的部分经商骨干代表,义乌市围巾行业协会骨干会员等到会进行了互动。楼芳艺、骆圣武、黄克庭等人与何海美进行了现场交流。
本期故事会由金华市科普作家协会、义乌市作家协会主办,义乌热线、义乌大酒店、浙江汉宇设计有限公司、义乌围巾行业协会等单位协办。故事会同时通过线上直播形式开展,未能及时收看直播的网友可通过义乌热线等平台扫码观看回放。
更新时间:2025-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