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里,裴喜君一出场就带着名门闺秀的底气,敢爱敢恨还懂权谋。千万别以为这只是编剧虚构 —— 她的祖上河东裴氏,在真实历史里比剧里还传奇,连唐玄宗都要亲笔为其族人题诗。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的寒冬,一份联名奏折递到了大明宫,领衔者是吏部尚书裴漼,核心诉求就一件:请皇帝去泰山封禅。《册府元龟》卷三十六清清楚楚记着,奏折里 “咸申就日之诚,愿睹封峦之庆” 的肉麻话术,把玄宗哄得龙颜大悦。
这可不是裴漼第一次 “搞大事”。作为裴氏在开元年间的代表人物,他靠着和宰相张说的交情一路高升,从兵部侍郎做到吏部尚书,掌管全国官员选拔。《旧唐书・裴漼传》说他 “典选数年,多所持拔”,意思是选官眼光极准,相当于大唐 “组织部部长”。
更厉害的是裴漼的 “朋友圈”—— 他所在的文士集团里,既有张九龄这样的诗坛大佬,又有张说这样的政坛巨擘。后来张说被弹劾,裴漼虽受牵连却能全身而退,70 多岁善终还获赠礼部尚书,这份手腕正是裴家传家宝。

裴喜君的祖上里,最有侠气的当属裴宽。这位开元年间的刑部员外郎,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 万骑将军马崇白天杀人,霍国公王毛仲想包庇,裴宽直接顶回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最终硬是把凶手绳之以法。
这事让唐玄宗记了一辈子。后来裴宽任太原尹,政绩斐然,玄宗亲笔写下 “德比岱云布,心似晋水清” 赐给他,把他的品德比作泰山云、晋水清。即便到了天宝年间,河北部将入朝还念叨:“北方夷狄至今还念着裴尚书的好。”
可就是这样的清官,却栽在了权相李林甫手里。因为裴宽和李林甫的仇人交好,又深得皇帝信任,李林甫撺掇同族裴敦复陷害他。裴宽心灰意冷想出家,玄宗不准,还升他为礼部尚书,直到 75 岁善终,这份体面正是裴家声望的最好证明。
到了中晚唐,裴家又出了个能臣裴休。《旧唐书》说他 “长于书瀚,深于释典”,既是书法家又是佛学大师,却偏要啃最难啃的硬骨头 —— 漕运改革。
当时江淮粮食运到长安,沿途被官吏偷抢糟蹋,四十万斛米能到渭仓的不足二十万。裴休一上任就立了三条规矩:明确官吏责任、把佣金全给办事人员、制定十条漕运法。《山西日报》记载,他任职三年,每年运到长安的粮食达一百二十万斛,一粒都没浪费。
这位宰相还特刚直,藩镇专横他敢怼,皇帝做错事他敢劝。晚年被贬荆南,依旧潜心学问,活成了裴家 “达则兼济天下” 的典范。

裴家能从魏晋火到唐末,绝非只靠运气。裴漼身居高位却 “家世俭约”,只是晚年爱养妓妾就被骂,可见家族对品行要求多严;裴宽当官清廉,连李林甫都抓不到他贪腐的把柄;裴休推行改革,首先想到的是 “利国利民” 而非自己的政绩。
更绝的是裴家的 “政治智慧”。《资治通鉴》记载,驸马裴虚己因妄谈谶纬被流放,公主立马与其离婚,绝不连累家族。这种 “明哲保身却不违道义” 的尺度,让裴家在安史之乱、牛李党争等风波中总能站稳脚跟。
想知道裴家多牛?看看这些正史记载:
难怪《唐朝诡事录》里的裴喜君那般有底气 —— 当你的祖上既有敢斩权贵的清官,又有能救国运的能臣,还有三百年传下来的家风,自然腰杆硬气。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