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堂到地狱,工作生活全崩盘:日本经济爆炸时有多恐怖?(三)

日本我有三不喷:音乐动画片。

在娱乐产业这一块,小日子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说是全球市场的“标杆”,不仅创造了大量具有全球辨识度的文化符号,还为全球娱乐业提供了创意孵化到商业变现的完整范本。

今天我们不聊他们怎么挣钱的,只聊这种文化形成的那个时代。

我们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假如现在是1988年,日本东京,你是一个20岁的大学生。

父母因为把钱投到股市和房地产上挣到不少,给了你大把的零花钱,“任天堂”游戏机、工藤静香的唱片这种曾经的奢侈品,不过是你的日常支出,也是你和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当时间来到1991年,一切都变了。

伴随着你大学毕业的,还有一场突如袭来的经济危机。

你父母的钱烂在了股市中,公司也濒临破产,而你的大学生身份并不能给你找到一个好工作,也不能帮你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女朋友,最终你在这个高压社会下变得麻木抑郁。

从这之后,在白天,你靠《龙珠》、《灌篮高手》重新燃起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在深夜,你阴郁的思想靠着各种老师的“安慰”才重新得到调解。

而在那个时代,有千千万万个你这样的人。

也正是这样的时代下,日本政府需要娱乐产业作为“安慰剂”来缓和民众情绪,同时有意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其实同一时期的韩国也在用一招,当时全斗焕政府提出了“sport,screen,sex”的“3S”政策——即做运动,看电影,放个片,通过发展娱乐业来缓解社会舆论。

如此看来,日本看似繁荣的文化影响力背后是一曲万人血泪的哀歌。在这种极度拧巴的社会心理裹挟下,日本走上了如今的赛道——通过娱乐来满足低欲望社会的精神空虚。

本期,咱们就来接着讲——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泡沫的破裂

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日本央行已经连续27个月维持在2.5%,长期的低利率让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投机市场,日本陷入了一场全民的投机狂欢。

日本主流媒体在鼓吹——“土地是稀缺资源,只有涨价不会跌”;电视节目里在频繁报道普通人通过炒房、炒股一夜暴富的案例,给这种疯狂再添一把火。

那么有没有清醒的人呢?

当然有。

东京大学教授——宇泽弘文和早稻田大学教授——奥村洋彦,就曾不断地发出呼吁停止这场闹剧,但却被当成了杞人忧天的异类。

当时的日本央行副行长——三重野康,也对银行这种摆烂式的长期低利率感到忧心忡忡,主张加息;但行长橙田智却认为,加息会影响出口和就业,就给否决了。

这“老登儿”不会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很有可能他只想自己任内不出事就行。毕竟,“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直到1989年他退居幕后,三重野康才终于有机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一年的5月,三重野康宣布收紧货币。

利率从2.5%提升到了3.25%;到了10月再提到3.75%;12月更是提到了4.25%。

一年里调这么多,总该有点成效吧,但这时三重野康惊讶地发现,因为投机带来的货币过度需求,通胀已经从资产市场蔓延至整个消费品领域。

怎么办?只能继续加息。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想,日元不是已经升值了很多么,再加息会不会影响出口啊。

但此时的情况不比五年前,日本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和技术升级,已经抵消了不少出口下滑问题,出口压力已经退居次要,现在最紧迫的是国内金融体系问题。

1990年8月,日本央行再次将利率提高到6.0%,同时加强对土地交易贷款的监督力度,提高了融资门槛,使得房地产商无法再像以前一样,以土地担保获得贷款。

而就在同一个月,在大洋彼岸的波斯湾,萨达姆·侯赛因下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此时还没人会想到:

“科伊边境上一名士兵开枪的行为,最终可能会引起日本的金融风暴。”

海湾战争的蝴蝶效应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石油价格就暴涨了100%。

而日本作为资源匮乏的岛国,国内的生产成本和几乎所有消费品价格直接被推高。

还记得日本在70年代两次能源危机时,是怎么做的吗?

那时的他们化危机为转机,大力扶植电子科技、低油耗汽车等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转型。

但这次就没那么轻松了。

财团的钱都在股市和楼市里,为了回笼资金,他们不得不大量抛售持有的股票和土地资金,以应对流动性紧张,海外的非核心企业能并购的并购,房地产什么的也能抛就抛,能停就停。

普通民众一听说各大财团都在抛售资产,再也没当时那个狂热劲了,也跟着赎回股票基金。

但当时日本房地产表面并没受什么影响,甚至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价格还在上涨。

这是为啥呢?

因为日本人普遍认为——股票上下浮动是正常的,但是土地不一样,日本国土面积总量匮乏,地价不可能下跌。这还不止是普通民众这么想,多数日本经济专家也是这么想的。

但他们好像忘了一件事——财团们股市亏了,不得不卖地补亏空,可问题是卖地的交易周期极长,要是找不到人接盘,那就完了,土地再稀缺也没什么意义。

终于,在股市猛跌一年之后,房地产也扛不住了。

1991年5月,日本制定了“地价税”,对一定面积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征税,将于1992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抑制囤地,控制土地价格。

这一消息传来后,本来强壮淡定的房地产商们终于演不下去了,他们手头都囤了一大批烂尾地和烂尾楼,却迟迟没能等来“韭菜”接盘,怎么办?

想办法狠狠的抛售!

这下好了,日本全国范围内的卖地热潮出现了。

1991年下半年,东京住宅用地价格开始猛地下跌超14.1%;

甚至出现了“买公寓送土地”的极端促销方式;商业用地更不好过,在1991年到1993年这短短三年里,东京的核心区商业用地价格暴跌65%,大阪在接下来十年里跌幅将超过80%。

还有许多自以为聪明的郊区土地开发商,买了一大堆郊区的地等着开发,结果全砸在手里了。

连“土地价格低于拆迁成本”这种现象都发生了。

在1991年时,日本的土地交易额约120万亿日元;

到1995年时已经不足40万亿;到1999年就仅仅只有25万亿日元了。

在股市跟房产都崩溃之时,企业注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在1991年到2000年间,年均有1.5万家企业因债务问题破产;1997年,日本第四大券商——山一证券因1.8万亿日元债务破产,成为了战后日本最大的金融企业破产案。

这时候我们之前提到的日本企业的“优势”,就出问题了——在“终身雇佣制”下,老板不敢大规模裁员,员工忠于企业不会跳槽,社会舆论也对“裁员”接受度极低。

1993年,三菱电机计划裁员2000人时,结果遭到了工会强烈反对,最终被迫缩减裁员规模,并承诺“优先内部转岗”。三菱电机这种还算挺过去了,中小企业就惨多了。

狠一点的公司会进行裁员,公司进行重组;舍不得裁员的公司则像一艘艘漏水严重的小船,

从船长到水手,谁也不愿意跳船求生,最终一船的人只能和这艘船同归于尽,迎接破产。

最终还是会汇集成一片失业大潮。

在1987年前,日本经济新闻里“泡沫”一次只出现过一次。

但在1991年,“泡沫”一词出现了2546次;1992年更是多达3745次。显然,当人们处于泡沫之中时,是无法意识到泡沫的存在的;只有泡沫崩溃了之后,才能知道它是泡沫。

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日本进入了“失去的三十年”,曾经引以为傲的“日本制造”光环渐褪,年轻人背负着父辈的债务与渺茫的未来,“低欲望社会”成为时代注脚。

低欲望社会

在这场危机之后,日本的年均GDP增长率甚至不足1%,持续到如今。

而最为严重的并不是经济上的崩溃,而是整个日本的心,垮了。股市和楼市里含着许多人一辈子攒下来的积蓄,他们难以承受扑面而来的生存压力,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1995年日本约2.1万人自杀,到1999年飙升至3.4万人;

进入21世纪的前15年,一直在2.5万人以上。

而没有选择自杀的人则往往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

绝不背房贷车贷,不结婚不生子,任何潜在的风险和责任,都不想承担。

曾经泡沫时代“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被打破,年轻人对于那种“为企业、为家庭奋斗”的意识淡化,以至于只用了30多年时间,日本就从老龄化社会加速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成为了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消费观念上,日本家庭储蓄率在泡沫崩溃的十年内回升了15%至20%。

尽管日本新世纪的几代首相,都试图通过量化宽松和重新降低利率,鼓励老百姓花钱,但是日本人已经完全被那场危机吓怕了,利率调到0,都阻止不了老百姓们的存钱欲望。

曾经泡沫时代日本炫富的心态几乎彻底崩塌,大额消费被压缩,实用主义消费观念成为主流,二手市场相当繁荣,性价值之上取代“品牌崇拜”。

日本有一个牌子叫无印良品(MUJI)很火,因为这个牌子的提倡的“没有商标与优质”的理念,迎合了年轻人对于“极简生活”的渴望。

对现实的无力感,阶级固化的焦虑,人际关系的疏离。

最终,日本宅文化应运而生。

不管是沉溺于二次元老婆蕾姆,还是痴迷于忍界大战,更或者喜欢看那些“太太你也不想让你丈夫失去工作吧”的小电影,本质上都是对低欲望社会结构性矛盾的创造性回应。

日本在这种安慰剂产业上,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匠人精神”,做到了行业顶尖。

“热爱反思”的日本人正在痛苦地摸索爬出来的路径,正如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所说:

“泡沫的破裂不是终点,而是让日本重新审视经济本质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日本经济   地狱   恐怖   天堂   工作   日本   泡沫   土地   股市   社会   企业   时代   日元   东京   欲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