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毛岸青病重,临终前对妻子说:你把毛岸平叫过来,我想见见他

文|老闫侃史

编辑|老闫侃史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07年,毛岸青病重,他躺在床上,对妻子说:“我想再回一趟韶山,见见岸平。每次回韶山,都是岸平照顾我们,给他添麻烦了。”

对毛岸青来说,韶山并不仅仅是一个地名,那是他即便漂泊在外也从未放下的故土,而毛岸平这个名字,早就成为了故土中的一部分。

战火中的人生

毛岸青生于1923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也仅仅只有两年,毛泽东忙于革命工作,经常不在家,毛岸青就和母亲杨开慧、哥哥毛岸英生活在一起。

1925年,杨开慧跟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可以说,毛岸青从有记忆以来就是生活在韶山,在母亲的教导下长大。

只是好景不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由于特殊的身份地位,杨开慧母子三人的生命安全无时无刻都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威胁。

1930年,杨开慧同志在长沙被捕,才8岁的毛岸青无助地看着母亲和哥哥被抓走,之后没多长时间就知道了母亲英勇就义的消息。

杨开慧壮烈牺牲后,毛岸青兄弟三人被秘密送往上海生活,只是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才几个月大的弟弟毛岸龙不幸夭折,毛岸青兄弟也因为上海地下党被迫害而失去庇护,从此流浪街头。

因为特殊的身份,兄弟两人不敢向任何人求助,只能做些零活来养活自己,没有人知道,在那个动乱的时代,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

对这时候的毛岸青来说,最重要的人就是哥哥毛岸英。后来毛岸青兄弟两人被送往苏联学习,在异国他乡的兄弟两人更是互相安慰,是对方的依靠。

1950年,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毛岸青再一次失去了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人,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岌岌可危。

毛主席见状,提议让他回韶山老家,毕竟他出生在韶山,在韶山的生活也是他最幸福的时光。回到这个有母亲和哥哥回忆的地方,对他的病情或许有帮助。

毛泽连

毛泽连和毛泽东两人是同一个曾爷爷,按照韶山毛氏族谱来算,毛泽东排行第三,毛泽连排行第九。毛主席的10余个堂兄弟,革命结束后活下来的就只有毛泽荣、毛泽连以及毛泽青三人。

毛泽连比毛泽东小了将近20岁,年幼的时候,他就非常崇拜自己这位哥哥,毛泽东也非常喜欢逗弄自己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堂弟。

毛泽连小的时候,还上了由哥嫂成立的夜校,那时候的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踏上革命的道路。

但是后来参加夜会回去的路上,被树枝划伤了眼睛,又因为没有钱医治,左眼失明。这之后,毛泽连就是靠着这只眼睛,承担了繁重的家庭劳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连再次见到自己从小就崇拜的三哥,他非常激动,甚至非常愧疚,说自己为革命付出的太少。

当时他的家庭生活很困难,有人建议他去街上售卖主席纪念品和书籍,毛泽民却直接拒绝了,说自己绝对不能败坏毛主席的名声。

因为家境贫困,当地政府每个月会给他补贴钱,每次说到这里,毛泽连都非常自责,是自己拖累了政府。

毛泽连有三个孩子,大儿子毛岸平上高中的时候,家里面非常困难,即便是这样,毛泽连不想给政府添麻烦,只能让孩子回家种田。

回到韶山

“你是岸青堂哥吗?”

第一次回到韶山,毛岸青的样子非常地狼狈,当时正巧碰上韶山下雨,水雾太大,毛岸青的马又跑得非常快,他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去。

就是这样狼狈的样子,被刚刚八岁的毛岸平撞见了。

毛岸青跟着小堂弟回了家,小孩子又是帮他烧热水,又是准备饭菜,小小的年纪看起来非常的乖巧懂事。

就是在这一段时间,两个堂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毛岸青会给自己小堂弟讲功课,也会和他分享在国外的生活,讲述外面的广阔天地。

而毛岸平也会和堂哥分享自己从小到大的趣事,韶山当地的土地

乖巧听话的毛岸平让毛岸青想到了哥哥毛岸英。当年的自己,就和现在的毛岸平一样,跟在哥哥后面不放手。

毛岸平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安慰了毛岸青那颗因为失去哥哥而千疮百孔的心。

在韶山生活的这一段时间,毛岸青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故乡处处都是温情,这里似乎还留存着父母革命的痕迹,他能在这里寻找到精神上的安慰。

之后的很多年,毛岸青经常会回到韶山老家,他会向父老乡亲分享自己的快乐,比如当年自己和邵华结为夫妻,两人就千里迢迢地回来探望亲友。

1976年,毛主席逝世,毛岸青痛苦万分,他重要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对他来说,唯一能抚慰他的地方,只有韶山。

这里有父母生活过的痕迹,在这里,他似乎能感受到父亲的存在,似乎能回想起当年一家人在韶山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毛岸青每次回到韶山,毛岸平就会陪在他身边,毛岸青这样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每次看见毛岸平都会絮叨个没完。

或许在他看来,有毛岸平在的韶山,才是自己想要的故土。

所以,在临终前,毛岸青才会提到毛岸平,说自己想再回到韶山看看,那里是自己的家。这个时候的他,想起来的应该是当年,自己和家人在韶山生活的那段时间。

毛岸青还说,自己死后,希望能将他和母亲的骨灰合葬,对毛岸青来说,这是他唯一再次能和家人相见的机会。

在他艰难的一生中,母亲的遇难给他带来了太多的痛苦,他是如此渴望能和母亲团圆,回到那段他最难忘的时光中。

参考文献:追忆毛岸青:儿时流浪上海拾破烂卖报纸度日(图) 2007年06月06日17:15中国经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韶山   堂兄弟   堂弟   添麻烦   故土   临终   上海   当年   哥哥   母亲   兄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