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亮剑,李嘉诚嗅到危险,疯狂抛售大湾区房源,掐准时机大撤退

李嘉诚从香港地产起家,一路靠着低价拿地、高价卖出的套路,积累了海量财富,但今年中央出手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的政策一出,他的长实集团就坐不住了,赶紧甩卖大湾区房产,感觉像闻到火药味就撤。

这不光是个人生意经,还牵扯到整个地产行业的风向转变,那些长期囤地等升值的玩法,怕是要凉了。

中央今年在土地政策上动真格了,强调要盘活那些闲置多年的地块,避免资源浪费。早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到用专项债券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来稳楼市。

具体到大湾区,深圳作为试点,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根据闲置时长来决定怎么处理,这直接戳中了长实集团的痛点。

因为李嘉诚的模式就是低价囤地,捂着等增值,这些项目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两千年初拿下的,现在政策一变,套现窗口越来越窄,他不急才怪。

长实集团七月底的动作特别猛,一次性推出惠州、中山、广州、东莞四个项目的400套房源,对着香港买家推销,总价最低的只要40万人民币起。

惠州泷珀花园规模最大,推了300套,一房户型建面51平米,单价跌到8000元左右,中山泷珀花园、广州逸翠庄园、东莞海逸豪庭也跟着降价四五折。

这些楼盘本来就是老库存,开发拖了十几年,现在甩卖起来像清仓大处理,吸引了不少香港中产北上抢购,因为那边房价差太悬殊了,月供才1500元起步。

李嘉诚的撤退不是头一回了,从2013年开始,他就陆续套现内地和香港资产,总额超两千亿港元,内地部分占七成。 比如2014年卖掉北京盈科中心,58亿港元到手;2016年上海世纪汇广场刚建成就转给中国人寿,200亿入账。

今年三月,他还想把全球43个港口打包卖给贝莱德财团,总值228亿美元,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克里斯托瓦尔港和巴尔博亚港,这些是1998年取得的特许经营权,2021年续约25年。

但交易遇阻,美国那边特朗普威胁收回运河,中国反垄断审查介入,至今没敲定。

政策红利没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大,李嘉诚97岁了,经不起折腾,选择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家族财富传承得提前铺路。

长实集团的土地储备面临审查风险,团队得应对审计,资金赶紧转移海外,转向东南亚物流和美国科技医疗投资。

这波操作,表面看是商业决定,但背后是地产套利模式失效,中央推动用地效能,全国拟回收近3000宗地块,总面积超1.33亿平米,金额超3500亿。

那些买了大湾区房子的香港人,以为捡到机会,其实谁知道是福是祸。

房价差距大没错,但内地楼市调整中,未来增值空间有限,加上政策继续盘活存量,市场止跌回稳还得靠时间。

李嘉诚的崛起靠香港特殊时代,外资撤离和内地开放,通过地产差价攒下巨富,但当资本追求和国家社会需求撞车,只顾眼前利益,早晚会出问题。 他的商业传奇,在时代变迁中,也得面对墙倒众人推的现实。

成都南城都汇那个项目,长实2004年低价拿地,分8期开发,拖延16年只建6期,转手净赚38亿港元,结果被成都市政府列入融资黑名单。

类似案例不少,李嘉诚的模式在过去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在中央亮剑,闲置土地强制收回机制落地,深圳等地的执行力度加大,囤地投机难以为继。 这不光打击了个别商人,还在提醒整个行业,顺应潮流,坚守道德,才能长久。

中央的政策意图清晰,支持地方政府用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土地,截至五月,全国回收规模已近4000亿,回收宅地中民企占比17%。 这对李嘉诚这样的地产大鳄来说,是信号灯亮起,不撤就可能被卷入审查。

家族企业转向海外,氢能和医疗布局增多,显示出对内地地产前景的谨慎。​

李嘉诚的模式,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奏效,但现在全球变局,中美博弈加剧,他的港口出售遇阻,就是例子。


政策推进中,广东发行债券回收闲置土地,规模大,显示决心。

背后是时代浪潮,企业家得顺应,否则难逃落幕。

参考资料

暴跌92%,李嘉诚懵了!避而不谈卖港口 金融界

套现230亿失败,李嘉诚卖港口,央企拿到话语权,外交部火速回应 速看前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财经   房源   准时   危险   中央   疯狂   存量   香港   土地   政策   地产   内地   低价   港口   港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