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脑 “卡壳”,7 招守护长辈脑健康

【来源:华池融媒】

生活中,不少子女会发现父母偶尔会出现 “大脑卡壳” 的情况:手里攥着手机却到处找手机,刚说过的事转身就忘,想表达的话到了嘴边却突然 “断片”……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插曲,或许与大脑衰老息息相关。研究显示,大脑衰老并非匀速推进,而是在57 岁、70 岁、78 岁这三个关键节点容易出现 “断崖式衰老”—— 这与脑内 13 种蛋白质的浓度波动密切相关,当这些蛋白质浓度达到峰值时,大脑衰老速度可能明显加快。尤其对步入中老年的长辈而言,及时发现大脑衰老信号、做好预防,远比 “亡羊补牢” 更重要。

别忽视!大脑衰老的 5 个 “预警信号”

大脑衰老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误认为是 “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但以下 5 个信号若频繁出现,建议尽早带长辈就医检查:

短期记忆 “失灵”:记不住近期的约定、当前日期,反复提醒也没用;甚至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比如爱整洁的长辈突然变得邋遢,擅长做饭的人总掌握不好火候咸淡。

性情突然 “变样”:原本温和的人变得急躁易怒、爱发脾气,或变得淡漠、多疑、不愿出门,对以前喜欢的广场舞、下棋等活动也提不起兴趣。

词汇量 “缩水”:说话时常用模糊表述代替具体事物,比如用 “盛饭的东西” 说 “碗”,用 “那个”“这个” 代替想不起来的词汇。

表述反复 “循环”:频繁向家人问同一个问题,或翻来覆去讲年轻时的同一件事,显得比以前絮叨。

判断能力 “下降”:不能根据天气正确增减衣物,经常买不需要的东西,甚至轻易相信骗子或虚假广告,难以分辨常见陷阱。

7个小妙招,延缓大脑 “变老”

重阳节养生,不仅要赏秋、登高,更要为长辈的大脑筑起 “防护墙”。

1. 吃对 “健脑餐”,给大脑补营养。

建议长辈保持 “高纤维、低脂肪” 的饮食原则,多吃蓝莓、草莓、菠菜、洋葱等果蔬,以及燕麦、糙米等粗粮,它们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助力保护脑细胞;

餐间可搭配核桃、开心果、南瓜子等坚果,或黄豆、黑豆等豆类,其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能促进脑细胞代谢;

每天适量吃鸡蛋、瘦肉,补充胆固醇和胆碱,这些都是大脑神经活动的 “必需品”。

2. 让大脑 “动起来”,越用越灵活。

可以鼓励长辈每天读报纸、看书籍,或尝试记日记、写随笔,锻炼记忆力和表达力;玩一些轻度益智游戏,比如拼图、数独、象棋,既能打发时间,又能激活大脑思维;学习新技能,比如用智能手机视频、学做一道新菜,让大脑持续接受新刺激。

3. 多参与社交,拒绝 “孤独脑”。

缺乏社交会让长辈感到孤独,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甚至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概率。可以多带长辈参加社区活动,比如广场舞队、书法小组、老年合唱班,认识新朋友;让长辈保持与外界的联系。

4. 睡好 “养生觉”,帮大脑 “排毒”。

给长辈的睡眠建议:尽量在每晚 10 点前上床,因为深睡眠多集中在前半夜,每天保证 7 小时左右睡眠;

睡前避免吃太饱、喝太多水,也别做剧烈运动,可通过泡脚、听轻柔音乐、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帮助入睡;保持卧室安静、光线柔和,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5. 戒烟又限酒,减少 “脑损伤”。

帮助长辈制定戒烟计划,若烟瘾较大,可咨询医生寻求专业帮助;

若长辈有饮酒习惯,务必控制量,比如每天白酒不超过 50 毫升、啤酒不超过 300 毫升,最好做到不饮酒。

6. 控好慢性病,筑牢 “健康底”。

慢性病越多、控制越差,后期痴呆的风险越高。因此应经常督促长辈按时吃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不让指标 “跑偏”;陪长辈做轻度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身体代谢;提醒长辈遵循医嘱调整饮食,比如糖尿病患者少吃甜食,高血压患者少盐少辣。

7. 定期做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每年带长辈做一次全面体检,尤其关注认知功能评估、脑部检查(如头颅 CT);

若长辈已出现记忆力下降等情况,可针对性做神经心理测试,排查认知障碍风险。

(来源:甘肃疾控)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养生   长辈   大脑   健康   衰老   睡眠   认知   慢性病   风险   来源   建议   记忆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