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花旗集体“抄底”中国!A股震荡行情下,牛市的底气在哪?

市场震荡不用慌,牛市核心逻辑没改变

最近A股一直处于窄幅震荡中,不少投资者心里犯嘀咕,忍不住琢磨牛市是不是要跑偏。

但有意思的是,高盛、花旗这些国际大投行反倒动作频频,要么重申 “超配” 中国股票,要么上调评级,透着对中国资产的看好。

其实震荡只是行情的短期表象,这轮牛市能站稳脚跟,核心是有实打实的支撑,今天就来拆解它的真正底气。

内部双轮驱动:资金+制度

你发现没,现在身边越来越多人不把房子当“理财首选”了。“房住不炒”的定位越来越严,不少城市房价回调,加上人口结构变化,房地产的投资属性越来越弱。

反观银行理财、国债这些传统理财,收益也越来越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都降到1.8%左右了,银行理财收益率普遍跌破3%。

钱总得有地方去啊,于是居民资产配置开始历史性迁移

2024年A股净流入资金就有2.57万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的4.5%,创了近年新高。

股票型ETF份额一年就增加了9640.64亿元,截至2025年9月,公募基金规模更是冲到了36.7万亿元,比2018年翻了3倍。

这可不是短期炒作,而是居民财富从房产向权益市场转移的大趋势,这个动力能持续很多年。资金愿意进来,还得有好的市场环境托着。

咱们的资本市场制度正在经历十年一遇的升级,2024年新版“国九条”明确了资本市场是“新质生产力融资主渠道”,就是要让钱精准流向创新产业。

注册制改革越改越完善,科创板、创业板给科技企业开了绿灯,2024年战略新兴产业IPO募资占比高达62%,比2014年提升了41个百分点。

同时退市制度也在“动真格”,2024年退市公司数量创了历史新高,让市场能“优胜劣汰”。

还有2025年5月推出的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方案,推动行业从“冲规模”变成“拼回报”,每年能给投资者省超500亿元成本。

加上个人养老金、社保基金这些“耐心资本”不断进场,市场生态越来越健康,资金进来也更放心。

外部+产业:估值+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轮牛市的“底气”还来自实体经济的硬实力。

以前咱们经济靠要素投入,现在早就转向创新驱动了。

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不仅在国内卖得火,还在海外攻城掠地;创新药企业从仿制走向原创,研发成果不断落地;人工智能、半导体、机器人这些前沿领域,也冒出了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实体经济的升级,直接反映在股市里。

2025年1-9月咱们出口同比增长6.1%,其中高技术产品占比越来越高,中国制造正在往全球价值链上游走。

这些优质企业就是股市的“压舱石”,让行情上涨有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而不是单纯靠资金炒作。更重要的是,全球资金也在盯着中国资产。

现在“去美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不少资金都在找新的配置方向。人民币资产既有新兴市场的成长性,又有发达市场的稳定性,自然成了香饽饽。

高盛一直重申“超配”中国股票,还搞了“民企十杰”组合,看好民营经济复苏;花旗直接把中国股票评级上调到“增持”,反而下调了美股评级;摩根士丹利也说,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是今年亚洲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

这些国际大投行的判断,本质上是看到了人民币资产的估值优势和长期潜力,加上咱们持续开放,全球资金进来的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结语

短期震荡都是行情的“小插曲”,真正决定牛市走向的,是那些长期不变的核心逻辑。

居民资产迁移、制度持续升级、产业创新突破、全球资金增持,这四大动力相互配合,构成了这轮牛市的坚实根基。

这些趋势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会因为短期波动就逆转。

咱们普通投资者别被短期涨跌带偏节奏,与其天天猜指数,不如聚焦那些真正有业绩、有技术的优质企业,或者通过优质基金参与市场。

中国经济在转型,资本市场在成熟,这轮牛市本质上是时代红利的体现。

抓住长期趋势,忽略短期噪音,才能真正赚到时代的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财经   花旗   抄底   底气   牛市   中国   集体   行情   资金   资产   市场   趋势   全球   资本市场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