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一部代表作都没有,却高高在上当评委,小丑闹剧何时才能停止

如今的选秀节目里,总有几个评委让人忍不住皱眉——自己连代表作都拿不出手,却敢对台上的选手指指点点,甚至摆出一副“我是权威”的姿态。

这种现象早已不是个例,而是娱乐圈“流量至上”逻辑下的必然产物。

比如华晨宇,选秀出身,靠着综艺和绯闻刷足存在感,却在《明日之子》里对毛不易的《消愁》评头论足:“我从来就没期待过你。”

可他自己呢?代表作《癌》被网友调侃“听完需要心理治疗”,连沈腾被问及他的歌都尴尬卡壳。

再比如金武林,一个连专辑都卖不动的幕后制作人,却在《全能星战》里给陶喆打零分,骂张韶涵“人歌分离”,结果被观众轰下台。

更魔幻的是,连国际影星章子怡也来凑热闹。

2013年,她顶着“电影咖”的光环坐上《中国最强音》评委席,点评选手时只会复制其他导师的话,再挤两滴眼泪糊弄观众。那英一句话点破:“隔行如隔山,我祝她成功!”

这些评委的共同点是:实力撑不起野心,流量盖过了专业。

跨界当导师:资本与流量的“合谋游戏”

为什么这些“半瓶水”能坐上评委席?答案很简单:资本需要话题,节目需要热度。

华晨宇的粉丝战斗力强,金武林敢骂人,章子怡自带热搜体质——这些人或许专业不行,但能带来点击率和讨论度。

节目组要的是收视率,骂声越大,广告费越高。比如《全能星战》,金武林每骂一次张韶涵,节目热搜就涨一波,制作方躲在背后数钱偷笑。

孟美岐就是个典型。唱跳偶像出身,演技被嘲“五官乱飞”,却敢在综艺里指导科班出身的演员演戏。

为什么?因为她背后有资本力捧,评委身份成了抬高身价的工具。

鞠婧祎更离谱,被包装成“四千年美女”后,连国风节目都敢当评委,点评选手时只会说“像仙鹤”“像燕子”,被网友调侃“不懂装懂”。

如今的选秀节目,早已不是“凭实力说话”。

选手要立人设,评委要造冲突,剧本比音乐更重要。金武林骂人、华晨宇“毒舌”,都是设计好的戏码。

编剧汪海林所说:“平台只看流量,演技和唱功根本不重要。”

德不配位的代价:劣币驱逐良币

德不配位的评委,伤害的不仅是选手,更是整个行业。

毛不易差点被华晨宇一句话否定,张韶涵被金武林羞辱到泪洒舞台。

这些有才华的选手,本应得到专业指导,却被评委的私心和偏见耽误。

当评委的点评变成“看人下菜碟”,观众只会对节目失去兴趣。

《中国最强音》收视高开低走,章子怡的“眼泪战术”反而成了笑柄。

流量明星当评委,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实力不重要,会炒作就行。

年轻艺人不再钻研业务,而是绞尽脑汁立人设、买热搜。

张凯丽批评的:“现在的小孩觉得有流量就是成功,品德和专业都是次要的。”

谁在纵容这场闹剧?

娱乐圈评委乱象的根源并非单纯的“评委不专业”,而是一场多方势力共同推动的合谋。从资本、平台到观众,每个环节都在为这场闹剧添柴加火。

平台与资本:流量即正义,争议即财富

“节目招商只看导师名单,品牌方见到流量炸子鸡就砸钱。” 平台和资本是这场乱象的核心推手。

选秀节目的商业模式早已从“内容为王”转向“流量为王”,资本逻辑下,专业评委反而被边缘化。

2025年某音乐节目为请顶流明星,砍掉原定声乐教授的预算,导致选手唱功集体滑坡。

粉丝经济:无脑护主与数据造假

粉丝既是受害者,也是助推者:当评委争议爆发时,粉丝用“哥哥真性情”“姐姐努力了”等话术洗白。

行业失范:监管滞后与标准缺失

“韩国出道五年才能当评委,我们连资格证都没有。”国内至今无评委资质认证体系。

章子怡跨界当音乐评委、抖音网红教京剧等现象,暴露行业标准真空。

尽管2023年广电总局要求“导师需具备相关领域代表作”,但平台通过“飞行导师”“特邀观察员”等名义规避审查。

艺人浮躁:赚快钱心态侵蚀专业精神,“三个月集训就能出道,谁还愿意练十年基本功?”

纵容这场闹剧的不仅是某一方,而是整个娱乐工业的畸形生态。

要打破僵局,需从评委资格认证、资本导向纠偏、观众审美教育三管齐下。

正如网友讽刺:“若连评委席都成镀金台,娱乐圈还剩多少真东西?”唯有让专业回归本位,才能终结这场“小丑殿堂”的荒诞剧。

破局之路:回归专业,拒绝“跳梁小丑”

要终结这场闹剧,光靠网友骂几句远远不够。

音乐节目就该请李宗盛、那英这样的实力派,演技节目需要张颂文、郝蕾这样的戏骨。

《中国好声音》,刘欢、庾澄庆的点评既专业又中肯,这才是评委该有的样子。

平台和广告主要清醒一点:靠炒作撑起的节目,红不过三个月。

爱奇艺《乐队的夏天》能成功,就是因为尊重音乐本身,而不是搞噱头。

如果观众不再为“评委互撕”的烂戏买单,资本自然会被迫改变。

《演员的诞生》后期口碑下滑,就是因为观众厌烦了章子怡的“我哭故我在”。

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严控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考试科目增加《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就是要从源头筛掉不专业的人。

娱乐圈不需要“小丑殿堂”

评委席上的魔幻现实,不过是娱乐圈乱象的冰山一角。

当资本把专业变成生意,把艺术变成套路,受害的是所有认真做事的人。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

如果连评委席都沦为流量明星的镀金台,娱乐圈还能剩下多少真东西?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评委   章子   高高在上   闹剧   代表作   小丑   导师   选手   娱乐圈   流量   观众   资本   节目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