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第三轮中美经贸谈判刚刚结束的当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当着全球媒体的面,语气强硬地对中国放话:只要中国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美国就会毫不犹豫地挥下关税大棒,加征最高可达500%的惩罚性关税。
就在外界还在分析这场谈判是否释放出“缓和信号”时,贝森特这番威胁性的表态,瞬间浇灭了所有期待。不到24小时,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就犹如一记重锤,直接砸向了华盛顿的幻想。
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铿锵有力:中国的能源采购问题,属于自身国家事务,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这一回应不仅措辞严厉,更在时机上拿捏得恰到好处,直接将美国所谓“关税威胁”的遮羞布撕了个粉碎。
其实早在7月14日,特朗普便已放出风声,对莫斯科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其在10至12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否则将对俄实施100%的关税制裁。这份威胁的背后,矛头直指中国和印度等仍在进口俄罗斯能源的国家。
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乌克兰问题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中方支持通过对话解决危机,反对任何形式的胁迫和施压。7月22日,贝森特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透露,计划将中俄能源合作问题作为中美谈判议题之一。
这为28日至29日举行的中美瑞典经贸会谈埋下伏笔。而果不其然,会谈结束后,贝森特便抛出关税威胁,直指中国的俄罗斯石油采购行为。面对这场精心编排的政治施压,中方非但没有退让,反而主动出击,打出两记“组合拳”:外交和军事双重回应。
7月30日,中国外交部连发两次声明,首次由郭嘉昆强调中方立场,呼吁美方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展开对话,这既是礼貌也是警告。
紧接着的第二次声明语气明显升级,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治威胁。短短一天之内的两次表态,既有温度,也有力度,让华盛顿所谓的“能源限制战术”彻底破产。
与此同时,中国国防部公布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消息:中俄海军将于8月联合举行“海上联合-2025”军事演习。此次军演不仅是年度例行计划,更将延伸至太平洋相关海域执行联合巡航。
虽然中方在声明中强调此次演习不针对第三方,但从时间节点和演习规模来看,这无疑是对美国关税威胁的一种战略回应。行动胜于言语,联合军演传递的不只是合作信号,更是坚定立场:中俄关系无惧风浪,背靠背的战略协作不会动摇。
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07亿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近19%,这一数字已将俄罗斯推至中国第二大原油供应国的位置。“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开始通气,年输送量预计将达到380亿立方米。
这些实际合作项目不是纸上协议,而是以基础设施为支撑的长期战略布局。美国若妄图用“禁油”手段来离间中俄,显然低估了这层合作的深度和韧性。
中方的底气不仅来自能源合作的成果,更源于多元化的全球能源布局。中国的油轮早已穿梭于中东、非洲、拉美、俄罗斯等多条航线,形成了稳定的全球供应网络。
在关税威胁发出前,中国已连续数月暂停从美国进口煤炭、原油和天然气。这种“静默操作”不仅让美国能源企业陷入焦虑,也让华盛顿的威胁显得软弱无力。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煤炭进口总量同比下降11.13%,LNG进口量更是暴跌20%,创下近三年来最大跌幅。在美媒看来,这一数字的背后不只是市场选择,更是中方对美施压策略的“无声反制”。
美国页岩油气商失去全球最大买家之一,面临的不是“暂停”而是“长期流失”的风险。这场“关税施压”事件,实则暴露出美国三重误判。
第一,美国误以为中国会在压力下屈服,而中国恰恰在能源安全领域布局多年,底气十足。
第二,第二,美国妄想用能源牌离间中俄,却忽略了两国之间早已建立的高强度互信机制。
第三,美国低估了自身结构性困境,幻想单边制裁能形成约束,却未曾料到其盟友早已各行其是,内部裂痕日益扩大。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中国的回应始终清晰明确:合作可以,前提是平等、尊重、互利;威胁无用,强压难行。在国际多边秩序频遭挑战的当下,中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和应对能力。
普京总统将在9月访华,出席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这场访问不仅象征中俄关系的坚定,更是对外界质疑的有力回应。据俄方透露,普京此行“意义重大”,将进一步推进两国在能源、高科技、农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俄外长拉夫罗夫更是直言,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高度”,不是靠口号堆积而成,而是在一次次政治风浪、一次次制裁博弈中,用行动铸就的信任之基。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不只是经济互补,更是战略协同。
美国关税大棒挥得再狠,也砍不断这条以互信为基石的能源动脉。中国坚定维护自身利益的态度,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准备和深思熟虑的结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交锋中,中国展现出的不仅是实力,更是战略定力。
那些试图通过极限施压逼中国让步的幻想,注定只会化为泡影。面对关税威胁,中国没有慌张,没有妥协,而是用沉稳和果断,粉碎了美方的如意算盘。俄石油中国照买不误,这不仅是态度,更是行动。
一场外交较量胜负已见分晓。中方的回应,既是对美方挑衅的有力回击,也是对国际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捍卫。美方若还执迷不悟,只会在一次次碰壁中,逐步失去主导国际秩序的话语权。
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而主动权,已不再掌握在华盛顿手中。从外交回应到军事演习,从能源数据到贸易布局,中国在这场美方施压之下的系列应对,既有力量也有智慧。不到24小时的迅速反击,不仅击碎了美方的幻想,也让世界看清:中方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绝非空谈。
信息来源:
[1]美方威胁中国若继续买俄罗斯石油将面临更高关税,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
[2]美国财政部长竟威胁: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得谈谈 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8-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