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夜市掀起茶饮养生潮

今年夏天,从山东济南到陕西西安,从贵州习水到湖南湘潭,一股融合草药香与烟火气的“中医夜市”热潮悄然兴起。与传统夜市的热闹不同,这里飘散的并非烧烤与奶茶的香气,而是一缕缕清新的草本药香。健脾轻身饮、菊花茯苓气泡水、陈皮洛神花饮……一杯杯色泽清亮、口感独特的中式茶饮,正在成为年轻人手中的“养生新宠”。

“中医+茶饮”融合创新

夜市刮起养生风

夏至节气当天,在陕西省中医医院与华商报联合主办的“华粉生活节——中医夜市”上,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中式养生新风潮在都市年轻人中兴起。活动现场,由医院多科室专家团队精心调配的洛神乌梅饮、清喉利咽饮、杞菊明目茶等八款养生茶饮成为焦点,这些融合中药材与时尚口感的饮品,吸引了大量年轻市民驻足品尝。现场火爆的人气证明,当千年智慧遇上当代需求,传统中式茶饮正在年轻人的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

这股融合传统智慧与烟火气息的风潮绝非孤例。湖南湘潭窑湾历史文化街区、贵州习水东风湖夜市、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等地,类似的中医药茶饮摊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多地夜市管理方粗略统计,这类特色饮品的消费者中,80%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夜市,这个充满烟火气的传统场景,正被飘散的中草药香和年轻的面孔重新定义。

“中药养生饮品和食品火起来的背后,折射出年轻人越来越强烈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是非常好的现象。”陕西省中医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尹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艾媒咨询《中国中药茶饮行业消费行为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尝试中药茶饮,购买意愿不断攀升。75.47%的消费者表示,相对于传统茶饮而言,更愿意购买中药茶饮。此外,有超七成的消费者满意中药茶饮的功能效果。

中式茶饮破壁出圈

年轻人迷上“轻养生”

当“中草香”融入烟火气,当“夜市局”变身“养生趴”,专家们精心调配的消暑解渴、调理脾胃、淡斑美颜等功效的中式茶饮,在这个夏天成了夜市里当之无愧的“解暑神器”。当然,夜市中火爆的中式茶饮,绝非简单的药材冲泡,它们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活美学、消费习惯深度碰撞后的“新物种”。

这些茶饮在原料上既坚守“药食同源”的古训,又深谙现代人的味蕾偏好:薄荷的清凉撞上柠檬的酸甜,消解了药材的苦涩;茯苓的温润搭配椰奶的醇厚,让健脾功效藏进丝滑口感;玫瑰与洛神花的嫣红碰撞,既带来淡斑养颜的期许,又用明艳色泽俘获视觉,让每一口饮用都成为一次传统与现代的温柔对话。

“晨起练一段八段锦,将咖啡换成中药代茶饮,挎包上挂一枚草本香囊……在夜市上,我们看到喜欢中医药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与现代人进行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不谋而合。”在“华粉生活节”上,不少人对年轻人的新养生法表示赞同。这种“轻养生”理念,强调不拘泥于时间地点,通过日常饮食实现健康管理,正与中式茶饮的便捷、实用特性高度契合。在西安夜市尝试了“枸杞桂圆暖颜饮”的00后大学生小刘兴奋地表示,“以前总觉得中药是妈妈辈煲的苦汤药,没想到在夜市能喝到这么好喝的‘养生快乐水’!”像小刘这样的年轻人,正成为“轻养生”潮流的主力军。

守正创新

中式茶饮成特色产业亮眼名片

当草药的清香融入夜市的烟火,当千年的智慧邂逅青春的活力,中医药文化正在这场夏夜奇遇中悄然焕发新生。中式茶饮火爆的背后,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生活的创新融合。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与现代人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相契合,中式茶饮的市场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夜市上,西安市民陈女士道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我看到有夜市活动,就想来看看。在这里,不仅品尝了养生茶,还给我进行了耳穴压豆治疗。这种中医夜市活动很新颖,也适合我们上班族。”

“中医药夜市的火爆反映出人们健康观念、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新变化,正从治病转向防病、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吕晓东说。

中医药与茶饮的融合满足了健康需求,而年轻化的消费趋势则引领着创新方向,中式茶饮有望在坚守传统底蕴的同时,持续创新突破,成为特色产业中的亮眼名片。

温馨提示

个体存在差异切勿过量食用

中医药理论讲究“君臣佐使”,即强调整体观和个体化治疗。养生爱好者在选择中药茶饮的时候,也需谨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陕西省中医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尹薇表示,考虑到每个人身体的不同,一般都会进行简单问诊,再根据情况进行适量调配。如果是需要药性较强的药材,则需要出具医生开的处方。

业内人士表示,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化,不同的中药食材炮制的茶饮,适用于不同的体质。比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酸梅饮,而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体寒易腹泻者不宜饮网红生发茶,它比较适合经常熬夜、脱发、口气重、易疲劳者……任何药物或食疗都应警惕长期或过量使用,在享受中药茶饮带来的便利与益处的同时,建议请医生把关,规避健康风险。

高温天气 代茶饮看这里

要说这个夏天还有什么十分火热却让人趋之若鹜的,“养生代茶饮”必拥有一席之地。西安市中医医院推荐几款专供独属于咱“老陕”的代茶饮(适用人群:年龄6-70岁,没有严重慢性病人群)。

乌梅饮1号方

——清凉解渴就靠它!

组成:乌梅、山楂、陈皮等。

功效:健脾开胃,生津止渴。

介绍:夏季暑湿之气并重,暑热伤阴,湿碍脾胃。酸甘化阴,故夏季养阴生津亦当时,此款袋泡茶甚佳。

用法:加水1000ml浸泡半小时,大火烧开转小火煮二十分钟,加入另包的薄荷、桂花煮五分钟,建议加入30g冰糖溶化,也可根据个人口味酌情加减。

禁忌:孕产妇、经期妇女忌服,胃酸过多者慎用,糖尿病患者慎用。

五仙饮

——帮你赶走暑热,赶跑湿气

组成:菊花、陈皮、山楂等。

功效:解暑化湿,消食养阴。

介绍:夏季暑湿之气并重,湿邪最易伤人。脾脏喜燥恶湿,故夏季健脾亦当时;湿阻易碍气生痰,痰留日久而生浊毒,故此款袋泡茶甚佳。

用法:加水1500mL浸泡十五分钟,大火烧开维持三分钟,转小火煮十到十五分钟后关火,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冰糖(糖尿病患者可加入木糖醇等矫味剂)。

禁忌:孕产妇、哺乳期和经期妇女忌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严重慢性病人群忌服。

明目清金饮

——喉咙清爽,眼睛明亮

组成:枸杞、陈皮、甘草等。

功效:解暑利咽,养阴明目。

介绍:炎炎夏日暑邪正盛,肝阴、肺阴被灼以至双目干涩不适、咽部不适,方中以枸杞养阴润肺利咽,伍以陈皮、甘草等药理气和中。全方共凑解暑利咽,养阴明目之功。

用法:加水1500mL浸泡十五分钟,大火烧开维持三分钟,转小火煮十到十五分钟后关火,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冰糖(糖尿病患者可加入木糖醇等矫味剂)。

禁忌:孕产妇、哺乳期和经期妇女忌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严重慢性病人群忌服。

荷龙饮

——强健脾胃,和中安神

组成:麦芽、山药、桂圆肉等。

功效:解暑安神,益气健脾。

介绍:暑热时节,除了炎热外,气候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夜卧不安等症状,所以方选麦芽、山药、龙眼肉等药,起到祛暑健脾、和中安神作用。

用法:加水1500mL浸泡十五分钟,大火烧开维持三分钟,转小火煮十五分钟后关火,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冰糖(糖尿病患者可加入木糖醇等矫味剂)。

禁忌:孕产妇、哺乳期和经期妇女忌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严重慢性病人群忌服。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曲丽莉 实习生 周立 采写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美食   夜市   中医药   中药   乌梅   年轻人   传统   陈皮   洛神   功效   慢性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