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风风火火的变革期。那时候,经济改革搞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广东这个地方,靠着挨着香港的地利,成了全国改革的排头兵。
就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广东省委书记林若骑着自行车去光明日报社,结果被门卫给拦住了。
80年代末,改革开放已经搞了十来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还没出来,但经济改革的步子已经迈得挺大了。全国上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试着把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
广东呢,因为离香港近,成了特区建设的桥头堡。深圳、珠海这些地方,工厂冒出来跟雨后春笋似的,外资也一股脑儿涌进来。那时候的广东,不光经济上跑得快,思想上也挺开放,各种新政策、新想法都在这儿先试水。
林若1985年上任广东的省委书记,一直干到1991年,算得上广东改革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位的时候,广东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推动出口贸易和外资引进,干得挺有声有色。
不过,林若这人跟别的领导有点不一样,他不太摆架子,作风比较接地气,这给后来的事儿埋了个伏笔。
光明日报是全国知名的党报之一,专门负责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也关注文化、教育这些领域。
80年代末,光明日报的广东办公室虽然不算总部,但地位也不低,经常有领导去那儿调研或者开会。所以,林若骑车去那儿拜访,按理说不算什么稀奇事儿。可问题就出在,他骑车去的这件事儿,怎么就跟门卫杠上了呢?
林若1935年出生,广东潮州人,年轻时参加过革命,后来一步步爬到广东省委书记的位置。林若干事儿有个特点,就是务实,不太喜欢那种官场上的繁文缛节。
他上任的时候,广东正需要一个能带头冲的人,他也没让人失望。比如,他特别支持深圳特区的建设,还推动了不少农村改革,让农民能多赚点钱。
林若还有个特点,就是为人低调。据说他在广东当领导那会儿,经常不坐专车,而是骑自行车到处跑。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常见景象,毕竟那年头,能当省委书记的,谁不是前呼后拥啊?
可林若偏不,他觉得骑车方便,还能跟老百姓拉近距离。这习惯后来就成了他的一大标签,也直接导致了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桩事儿。
80年代末的某一天,林若有个公务要跑一趟光明日报社的广东办公室。林若那天跟往常一样,没叫司机,没坐车,自己蹬着一辆自行车就去了。
光明日报社的办公室在广州,地方不算偏,但也不是随便谁都能进的单位。那时候的机关单位,门口都有门卫站岗,进出得登记,甚至有时候还得看证件。
林若骑车到门口,门卫一看,这谁啊?一个穿得普普通通的中年人,骑个破自行车,怎么看也不像个大领导。门卫估计也没多想,就按规矩把他拦下来了。门卫问他是干什么的,林若说自己是来办公事的,结果门卫压根不信。毕竟,谁能想到堂堂省委书记会骑个自行车跑来呢?这要是换成坐着轿车来的,门卫估计早放行了。
这事儿后来传开,有人说是门卫太死板,有人说是林若太低调。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挺能说明问题。
那时候的机关单位,规矩多得要命,门卫的责任就是看住门,不让闲人进去。林若没带证件,也没什么显眼的身份标志,门卫不认识他也正常,结果一个省委书记愣是被挡在了门外。
林若被拦之后,这故事在广东官场里传开了,大家拿来当笑话讲,也有人觉得挺佩服林若的,说他这作风真够平民化的。
这事儿对门卫也没什么影响。没人说他做得不对,毕竟他就是按规矩办事。那年头的门卫,不像现在有监控、有系统,全靠一双眼睛和一本登记册,能拦住省委书记,某种意义上也算尽职尽责了。
但这件小事儿,后来却被不少人拿来说事儿。有人觉得,这说明林若是个好领导,不搞特权,连被门卫拦都能接受。还有人说,这反映了那时候的官僚体系有多僵化,连省委书记都得按规矩走。不过,这事儿没给林若的仕途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他后来一直干到1991年才退下来。
这件小事儿看着不起眼,但细想想,还真能反映出点东西。首先,林若骑车被拦,说明他确实跟一般领导不一样。那时候的官场,讲究排场的人不少,像他这么低调的还真不多。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觉得他亲民,连被门卫拦都能一笑了之,挺有肚量。
再一个,这事儿也让人看到80年代末的机关作风。那时候改革虽然搞得热火朝天,但很多地方的规矩还是老一套。门卫拦人,不是因为他不讲理,而是因为制度就这么定的。林若碰上这情况,也算是个缩影,说明改革不光是经济上的事儿,官僚体系的习惯也得慢慢改。
这故事后来传得广,可能是因为它接地气。大家听多了领导坐轿车、摆架子的故事,突然来这么一个骑车的,还被门卫拦了,觉得挺新鲜。再加上林若本人的口碑不错,这事儿就成了他形象的一个加分项。
80年代末离现在也不算太远,但那时候跟现在比,差别还是挺大的。现在的领导,别说骑车了,连出门都得安排好几层安保。这倒不是说现在的领导都摆架子,而是时代变了,安全问题、社会环境都不一样了。林若那时候能骑车到处跑,一方面是他个人风格,另一方面也是那时候的社会氛围还相对宽松。
这事儿放到今天看,可能有点让人怀念。那时候的领导,虽然也有官僚作风,但像林若这样愿意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还是挺让人觉得亲切。现在回头看,这故事不光是个笑话,更像是个提醒——不管当多大的官,接地气、守规矩,都是挺重要的东西。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改革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更推动着干部作风的转变。林若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理念,彰显出老一辈领导干部一心为民、踏实肯干的精神风貌,也折射出当时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社会风气。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