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曾是亿万观众心中的“刘罗锅”,也是“神医喜来乐”,更是让观众心中的老戏骨。
就连,张艺谋都称李保田是“中国最伟大的男演员”,甚至李雪健的名气都一度被他压过。
然而,如今79岁的李保田,却被人拍到衣衫褶皱、住处凌乱、喝着10元一桶的便宜桶装水,活得像一个最普通不过的退休老人。
有人惊讶他的“落魄”,也有人感叹这是另一种“清醒”。
为了演戏,李保田连投资方都能告上法庭,甚至拒绝与张国立演戏。
那么,李保田当真的是“戏霸”?当年的事,究竟是怎样的呢?
李保田朴素现状
2024年10月初,一名上门维修工在社交平台晒出与李保田的合影,引爆舆论。
照片中,李保田穿着一件颜色褪旧的蓝绿色长袖。
外面套着格子短袖,膝盖泛白的牛仔裤和模糊不清颜色的旧布鞋。
完全不像曾经叱咤影坛的老戏骨,更像是街坊里的普通老爷子。
网友更注意到照片背景中,他家墙角鞋柜上堆满了鞋,地上则凌乱地放着瓶瓶罐罐.
2桶显眼的“10元桶装水”被摆在一边,生活质感可以说是“毫无讲究”。
有人惊讶:“他不是得过那么多奖吗?怎么混得这么清贫?”
但也有人留言:“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是的,和如今流量艺人刷存在感不同,李保田从不经营“艺人形象”,他只演戏,只演他认定的好戏。
这一点,从他早年的“三不”就能看出端倪——不接广告、不演烂剧、不上综艺。
曾有数百家品牌向他抛出橄榄枝,开出百万酬劳希望他为酒类或保健品代言,但李保田一概拒绝。
他的理由很简单:“我不喝酒,也没吃过那些药,不能为了赚钱昧着良心胡说八道。”
他也从未在综艺或颁奖晚会上“刷脸”,因为他认为演员不该靠娱乐自己搏眼球,而是要藏在角色之后,靠作品说话。
可正因这份“不合时宜”的执着,他渐渐被主流圈子边缘化。
资本不愿意合作,平台觉得他“不配合”,戏路越走越窄。
坚持原则得罪人,导致戏约减少
其实,李保田不是“不会变通”,他只是从不愿“配合”,哪怕这份“较真”曾让他几乎得罪了半个圈子。
2004年,李保田主演电视剧《钦差大臣》,合同写明30集,可等剧播出时却变成了33集。
制作方为多赚广告费,私自加戏。
这在当时已是行业潜规则,没人会追究。
但李保田不干了,他当即表示抗议,拒绝为多出的3集宣传,甚至将剧方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最后他胜诉了,获得赔偿,却也因此被十几家影视公司联合抵制,贴上“戏霸”“难合作”的标签。
更早之前,在观众还沉浸于《宰相刘罗锅》的余韵中时,导演组本打算乘胜追击拍续集。
张国立和王刚皆欣然应允,唯独李保田坚决拒演。
他直言“剧本质量不过关”、“某些人不再合作”。
后者显然是指,拍摄期间频频请假的王刚(为拍卖收藏宝物),还有“八面玲珑”的张国立。
在他看来,演员必须把剧组放在第一位,不能因为私事耽误整个团队。
而在别人看来,这不过是“钻牛角尖”。
他的固执不仅体现在同行眼中“较真”,更体现在家庭中令人难以理解的“无情”。
2009年,儿子李彧在北京举办婚礼,李保田却没有出现。
理由是他正在拍戏,而且不愿为私事让剧组改档期。
即使工作人员主动提出调班,他也婉拒:“我是演员,我不能耽误剧。”
那一年,李彧没有父亲在婚礼上拥抱祝福;李保田,也错过了做父亲最重要的一刻。
然而,其实是父子俩因为演戏问题,关系早就闹僵了。
之前,李彧在未告知父亲的情况下,签下一部劣质剧本并以“父亲出演”为条件达成合同。
李保田怒不可遏,最终选择妥协接下剧,却和儿子冷战4年不联系。
他认为,“做事不能投机取巧,就算是自己儿子,也不能例外。”
这种对“原则”的执着,似乎是从他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延续下来的。
小时候,他因想学戏而与父亲彻底闹翻,十几岁离家投奔剧团,父子多年未见。
直到李保田病重住院,父亲悄悄现身探望,两人默默对视、却一言未发,终究未真正和解。
不久后,父亲离世,他未能见到最后一面。
这种错失与遗憾,也许正是他后来“戏比天大”理念的由来,也成为了他生命中无解的执念。
他在艺术中倾尽温柔,却在亲情中格外冷硬。
不是他没情感,而是他把最深的情感,都压进了角色里。
沉入生活的背影,才是演员最后的锋芒
被封杀之后,李保田没有转行、没有写书、没有靠晚节“消费自己”。
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回到生活本身。
没有搬进大别墅,也没有频繁露面卖情怀。
他依旧住在老房里,书架上摆满了戏谱和画册,地上常年搁着2桶10元的便宜桶装水。
他每天的生活节奏简单到几乎重复:读书、画画、雕刻、练字。
朋友形容他“比退休干部还简单”,但他自己却说:“现在的日子,比我拍戏那会儿还充实。”
他喜欢画戏脸谱,也曾为已故的弟弟画下整整一本画册。
那些画从未拿去售卖、也不愿展览,只是挂在家中书房。
有人问他为何不参加一些文化讲座或艺术沙龙,他说:“我怕浪费别人的时间,也怕浪费我自己的精力。”
2020年,中国文联授予他“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奖”。
领奖那天,全场起立致敬,这种“万众起立”的礼遇,上一位是李雪健。
他上台时没打官腔,只说了一句:“我这些年没怎么演戏,不是没人找,是没看到好的角色,观众值得更好的作品。”
这句话一出,现场掌声雷动。
有人说这就是老戏骨的“倔”,但也有人明白,这才是演员最后的锋芒。
他不是退圈,更不是归隐。
他还在等待一个能打动他的剧本。
只要剧本好、角色好,哪怕是个只有几分钟的小人物,他也会倾尽全力出演。
他的“清贫”,是对职业的尊重;他的“孤傲”,是对艺术的保护。
李保田活得不“体面”,却极其干净。
他不愿陪跑这个时代,但他始终站在演员这两个字的原点上,一步不退。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