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8 日,英伟达官网一则消息炸响了全球芯片圈:将以 356 亿人民币(50 亿美元)收购英特尔股票,每股折算价 23.28 美元。
隔天凌晨的线上发布会上,一向以黑色皮衣为标志的黄仁勋换上了笔挺西装,而上任不足半年的英特尔 CEO 陈立武,用带着中式口音的英语反复致谢,提及两人三十余年的交情时满是感慨,这场 “两英” 牵手的大戏,从一开始就透着不寻常。
这笔投资远不止现金往来那么简单,本质是两家巨头互相借道开拓新战场。英伟达的 NVLink 72 系统要搭 72 颗 Blackwell GPU,还得配 36 颗 Arm 架构的 Vera CPU,可英特尔 CPU 靠 PCIe 连接,一直不支持 NVLink,在 300 亿美元规模的数据中心 CPU 市场没占到多少便宜。
接下来双方要做的,就是把 NVLink 技术引入英特尔体系,帮它在这块市场撕开缺口。反过来,英特尔也握着英伟达想要的钥匙。笔记本电脑年出货量高达 1.5 亿台,集成显卡市场规模超 200 亿美元,可英伟达的高性能 GPU 一直因设计、成本、续航等限制难以渗透。
现在英特尔计划用 Chiplets 芯粒技术,在自家 X86 处理器里整合英伟达 GPU,等于给它打开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大门。
黄仁勋透露,双方技术团队已磨合近一年,陈立武更是直言,自己上任第一天就推进这事,还让全公司 “加快节奏” 适配英伟达的企业文化,目标很明确 —— 瞄准那块近 500 亿美元的联合市场。
外界的疑问紧跟着冒了出来:英伟达会不会转投英特尔代工?会不会放弃 Arm 架构?黄仁勋很快给出回应,说芯片生产还会交给台积电,但不排斥评估英特尔的先进制程;基于 Arm 的 Vera、Grace 等 CPU 产品也不受影响,合作是并行拓展而非替代。
比起商业合作,更耐人寻味的是背后的政治考量。英特尔这些年过得并不顺,错过移动芯片、ARM 崛起、GPU 布局等机遇,CPU 市场被 AMD 用 Zen 架构和 Chiplet 赶超,芯片代工业务又落后台积电两代,还经历了裁员、CEO 更替、制程推迟等风波。
但它押注的 IDM 模式正对美国政府胃口,在亚利桑那、俄亥俄等州建芯片厂带动了就业和产业链,成了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的关键棋子,美国政府不仅以 89 亿美元收购其 9.9% 股权,加上芯片法案等扶持,投入已超 100 亿美元。
英伟达的处境则是另一番光景。作为 AI 芯片巨头,它一边要应对美国严格的芯片管控,一边舍不得中国市场,既要推出特供芯片上交 15% 利润换出口许可,黄仁勋还得频繁斡旋求谈判空间。这次投资英特尔,无疑是向美国政府释放友好信号。
当被问是否有政府推动时,黄仁勋说 “政府没参与但大概率会支持”,转头就向美国商务部长汇报,对方 “非常兴奋” 的反应,更坐实了这场合作的政治价值。
对英伟达来说,这笔钱算不上负担,其 2026 财年二季度末的现金及等价物就有 567.9 亿美元。黄仁勋直言相信投资 “回报可观”,而英特尔也靠着这笔钱和合作预期,让股价在盘前一度大涨 30%,止住了跌势。
这场巨头联姻,没有谁是纯粹的 “救星” 或 “依附者”。英特尔拿到了追赶 AI 时代的船票,英伟达收获了长远的政治收益,在各自的困境里,他们找到了最务实的共赢方案。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