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双乡七月七絮语·系列(三):巧饼染彩话农情,双乡俗韵胜春浓
图1:花花巧饼
农历七月初六的晨光刚漫过招远的田埂,空气里已飘着几分七月七的热闹气。
明日便是七夕,而辛庄镇于家村的于大姐一句话,让我恍然发现,这辛庄百姓为七夕忙活的节奏,竟比招远南乡早了小半拍,藏着细腻的乡土巧思。
早在农历七月初三、初四,辛庄人家的烟囱就比往常冒得更早。不是为了寻常三餐,而是要烙那本真的原味巧饼。
为啥这么早动手?于大姐笑着解释,全因家里那口尖底大柴锅。柴锅烙饼最是香,可尖底受热慢,一张饼要等火候慢慢裹匀,不提前几天开工,哪能备足给孩子们的“显摆粮”?
图2:颜色浅一些
待巧饼烙得金黄,晾凉后便用棉线串成串,挂在堂屋显眼的墙上,风一吹轻轻晃,像一串串藏着期待的小月亮。
孩子们放学回家总忍不住瞅几眼,盼着七夕当天能攥着串儿,跟伙伴们比谁的饼更圆、谁的串更长,那股子雀跃劲儿,比饼还甜。
等日子翻到七月初五,辛庄的七夕准备才算真正“出彩”——这一天要做的巧饼,可比南乡的讲究多了。
南乡做巧饼,多是摘几朵南瓜花、方瓜花揉进面里,添几分自然气息便够了;可于大姐端出的巧饼,竟像把田埂上的春色、夏韵都揉了进去,红的明艳、黄的温暖、紫的雅致,还有种紫中泛黑的独特色泽,看得人眼生欢喜,也勾起满肚子好奇。
图3:炸熟的花花巧饼
“红的是胡萝卜汁揉的,黄的是方瓜花、南瓜花榨的,这你准能猜到。”
于大姐指着紫色巧饼卖起了关子,见我猜了好几回都没中,才笑着揭开谜底:“这是路边常有的打碗碗花呀!就是你们说的喇叭花、牵牛花,挑那紫得透亮的花瓣榨了汁,和进面里就成这样了。”
我更惊讶了:“打碗花还能当调料?”于大姐点点头,语气里带着老辈人的智慧:“村里老人说,这打碗花可是味中药呢!以前饥荒年,山里野菜都扒光了,挖这野生喇叭花,焯水去了涩味儿熬粥喝,救过不少急呢。”
再看那紫中泛黑的巧饼,于大姐又揭开一层惊喜:“这是玉米长的乌米呀!蒸着吃喷香的那种,榨了汁和面,就有这独特的颜色了。”
图4:各种图案
我着实愣了愣——方瓜花、南瓜花入面还能理解,可打碗花、乌米也能用来做巧饼,这辛庄人的巧思,真是颠覆了我对七夕吃食的认知,原来乡土里的美味,从不会被“常见”困住。
正盯着巧饼琢磨,我又想起个疑问:“那绿色的巧饼,是用啥做的?”
于大姐笑得实在:“以前农村条件有限,就摘芸豆叶榨汁;现在方便了,多是用新鲜小菠菜,榨出来的汁鲜绿,烙出来的饼也好看。”
聊着巧饼的颜色,我忽然想起老邻居的故事。#晒图笔记大赛#
图5:麻花
她老家在招远阜山镇扒山蒋家村,小时候父亲跟着一批工人去了中国镍都金昌工作,家里五个孩子,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却凭着一股韧劲儿,领着孩子们横跨千里到甘肃寻夫,在那里安了家。
邻居是在甘肃长大的,也带回来甘肃的花馍,一吃就让人记挂。那花馍像极了南乡的花卷,却摆得精致,花心是红的、花瓣是黄的、花叶是绿的,咬一口满是麦香和花味儿。
后来才知道,那花馍的配料里,藏着两地的心意:花心是用招远春季山里开的野玫瑰,加糖腌了制成的;黄色是药房里买的姜黄,碾成末和进面里;唯独绿色的配料不好找,是托甘肃老乡寄来的,据说是甘肃当地一种叫“香豆”的植物叶片磨成的粉。
以前总以为花馍是陕西的特色,因着当地的地理文化才诞生这样的美味,却没想到,咱招远的土地上,也藏着这样土生土长的精致,连远方的牵挂里,都裹着家乡的味道。
图6:各种颜色
话说回来,辛庄七月初五做的这些彩巧饼,跟初三、初四烙的原味巧饼可不一样——它不用大柴锅烙,而是下油锅炸。
金黄的油花里,巧饼慢慢鼓起来,捞出来沥干油,外酥里软,透着股子油香,当地人都叫它“花花巧饼”。
等原味巧饼、花花巧饼都备妥当,孩子们的七夕礼物就齐了,家里人还会装几袋花花巧饼,捎给城里的亲戚朋友,让他们也尝尝辛庄七夕的鲜味儿,把乡土的热闹捎到远方。
到了七月初六这天,辛庄人家又开始忙活炸面鱼,或者炸点麻花,下油锅炸得金黄酥脆,摆进竹篮里,等着初七早上蒸火烧。
图7:炸出来的美味
面鱼的香、火烧的暖,裹着巧饼的甜,把七月七的仪式感拉得满满当当。
以前总以为,招远南乡的七夕已经够隆重了,却没想到辛庄、蚕庄一带的风俗,内容更丰富、仪式感更足。
细想起来,这也难怪——农历七月七恰逢农村的农闲时节,大人们有闲心琢磨吃食、筹备节日,把对生活的热爱揉进面团里,把对孩子的期待裹进巧饼里。
而孩子们呢,早早就盼着这一天,看着大人们忙活,守着墙上的巧饼串,等着炸面鱼、吃火烧,乐得上蹿下跳,整个村子都飘着欢喜的味儿。
图8:烙火烧
原来招远的七夕,从来不是某一乡的独舞,而是双乡共谱的俗韵。#我在头条晒家乡#
南乡有南乡的质朴,辛庄有辛庄的精巧,都藏着咱招远人对节日的重视、对生活的热忱。
明日便是七月七,看着辛庄人家窗台上摆着的巧饼、面鱼,忽然觉得,这乡土里的节日,比星空下的传说更动人。
图9:原味巧饼
因为它藏着烟火气,藏着几代人的记忆,更藏着咱招远人骨子里的温暖与巧思。#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
@头条本地通@头条农友会@头条三农
更新时间:2025-08-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