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了,又一个中国友国倒向美,通牒将发出,断的就是中方后路

墨西哥,不装了?

这个一直以来都宣称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的拉美国家,

如今却在,即将到来的9月8日的国会审议中,谋划着一场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大战!

而这一次,断的正是中方的重要后路。

关税战升级

让我们先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根据最新消息,墨西哥对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已经不再是空谈,

中国汽车将面临20%的关税重击,鞋类产品25%,纺织品更是高达35%。

都知道,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可是100%,墨西哥这20%看似"温和",

但考虑到墨西哥作为转口贸易枢纽的特殊地位,这个数字的杀伤力绝不容小觑。

这场关税风暴的导火索,要追溯到今年2月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签署的那几个行政命令。

彼时,他以"边境安全和芬太尼问题"为由,

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商品先是10%,后来提高到20%。

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粗暴:你们这些国家没管好非法移民和毒品流入美国,那就得承担经济后果。

有意思的是,就在5月28日,国际贸易法院宣布特朗普的这些"芬太尼关税"行政命令违法,并永久禁止执行相关命令。

但特朗普团队立即上诉至最高法院,执行暂停期延长到10月14日,

法律归法律,现实归现实,墨西哥显然已经被这种法律与政治的博弈搞怕了,

更让墨西哥紧张的是,2026年《美墨加贸易协定》即将迎来审视期特朗普团队已经放话,

要在协定中加入新规则,专门防止中国商品借道墨西哥进入北美市场。

这就是所谓的"北美关税堡垒",

美加墨三国内部零关税,对外特别是对中国筑起高关税壁垒。

经济现实与政治压力

说墨西哥是被逼无奈,一点都不夸张,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墨西哥87%的出口都依赖美国市场,经济命脉几乎完全掌握在美国手里。

特朗普的"非正式通牒"就是一道二选一的题目:要么配合美国封锁中国商品,要么承担更重的贸易后果。

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刚上台时还挺硬气,说要对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但几个月过去了,墨西哥不仅没有真正动手,反而在8月底宣布要对中国货加税。

这个180度的大转弯,背后是残酷的经济现实。

更戏剧性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墨西哥的快速崛起,

从2020年的4%市场份额,到2024年的20%,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扩张速度让美国如坐针毡,

特朗普指责墨西哥成为中国商品的"转口枢纽",这话虽然难听,但确实击中了要害。

今年1月,墨西哥政府推出了"墨西哥计划"产业政策,核心目标就是减少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进口的依赖,

这个计划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却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不谋而合。

墨西哥本土行业协会多次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通过提高关税来平衡市场竞争,

这给政府的政策转向提供了内在动力。

但墨西哥真的算清楚这笔账了吗?

以墨西哥最重要的汽车产业为例,其对美出口的整车中,35%的零部件都来自中国。

一旦对中国零部件加征关税,成本至少上涨12%,这多出来的成本要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但美国车企会答应吗?

他们肯定会寻找其他更便宜的供应商,墨西哥的订单就会流失,

要么墨西哥企业自己承担,那利润就大大减少了,为了生存只能裁员。

连锁反应

墨西哥的这一步棋,立即引发了连锁反应,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贸易和关税战没有赢家","吹灭别人的灯,并不能让自己更光明",

并且中国已经开始实施具体的反制措施,对一系列商品征收高达15%的报复性关税。

要知道,中国是墨西哥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墨西哥是中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国,

一旦关税战全面展开,预计2026年中国对墨西哥汽车、家电等品类的出口额可能下跌15%-20%。

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转口美国的通道可能被彻底堵死。

分析师指出,这会让中国对美出口更难绕道,而拉美市场消费水平不高,很多货品本来就是转销美国的。

与墨西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拉美国家的选择,

巴西总统卢拉面对美国压力,仍然要求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坚持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阿根廷、智利等国也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坚持独立自主的贸易政策。

它们通过与中国开展本币结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方式,不仅稳定了自身经济,还提升了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博弈的深层逻辑

墨西哥的"倒戈"绝不仅仅是一个贸易问题,它反映的是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今年2月开始就是层层加码,

先是以边境安全为名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加税,后来扩展到欧盟和俄罗斯,7月威胁对欧盟和墨西哥加征30%关税。

这种步步紧逼的策略,目的很明确:重塑全球供应链,实现所谓的"去中国化"。

墨西哥政府加强对华投资审查,钢铝出口管制紧跟美国步调,计划中还包括对其他亚洲国家加税,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更深层的考虑是,美国正试图构建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贸易体系,

2026年《美墨加贸易协定》审视时,中国因素必然成为焦点,

美国财政部长已经公开支持"北美关税同盟"的概念,要求加拿大尽快跟进。

这种内部零关税、对外高关税的模式,实际上是要把中国彻底排除在北美市场之外。

面对这种系统性的围堵,中国企业不得不加速战略调整,

分散投资东南亚、非洲成为新的选择,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刻不容缓,

同时,加强与其他拉美国家的合作,

比如巴西、阿根廷、智利等,构建更为多元的拉美供应链体系,成为应对墨西哥"背叛"的重要举措。

时间紧迫

现在,距离墨西哥国会审议提案只剩下几天时间,

墨西哥执政党在国会中占据绝对优势,提案通过几乎没有悬念,

一旦10月生效,涉及数百种中国商品的高关税将成为现实。

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一个贸易伙伴的失去,更是一条重要后路的断绝。

墨西哥作为中国商品进入北美的跳板作用将大打折扣,

而美国商品通过墨西哥绕道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享受相对较低的关税待遇,

这让中国此前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反制关税面临被架空的危险。

让人担忧的是示范效应,

如果墨西哥的"背叛"没有付出代价,那么其他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可能也会选择站在美国一边。

加拿大已经开了先例,现在墨西哥跟进,下一个会是谁?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最终受害的是全球消费者,

从数据看,这种保护主义已经开始推高全球物价,消费者最终为政治家的博弈买单。

结语

从墨西哥的案例可以看出,

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选边站队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对中国而言,墨西哥的"倒戈"是一个警钟,

提醒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更加多元化、更具韧性的全球贸易网络。

同时,也要准备好应对更多"朋友"可能的背叛,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稳扎稳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时间确实不多了。

文编辑:X

墨西哥拟提高对华商品关税,涵盖汽车、纺织品和塑料等产品 2025-09-01 11:49·国际金融报

美国关税,最新消息→ 2025-08-20 08:43·证券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财经   通牒   后路   中方   中国   时间   墨西哥   关税   美国   商品   贸易   拉美   北美   加拿大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