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暂停日本水产!高市早苗一张嘴,日本千亿补贴打水漂

6吨北海道扇贝刚刚运到中国港口,日本媒体那头还在兴奋地说这是水产贸易“破冰”的好兆头,结果没几天,风向突变。

中国这边突然叫停了相关水产品的通关,原本一脚迈进的“市场之门”直接关上了。

就在这批扇贝抵达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的一番言论,彻底把这场本该缓和的贸易关系搅成了新一轮博弈。

一场未成气候的“贸易回温”

事情的起点其实挺简单,日本这边想恢复对华水产出口,扇贝作为尝试性产品先行一步。

中国接收了这批货,媒体也随即放出风声,说这是两国冰封已久的水产品贸易“试水”,但这“试水”,试得并不顺利。

中国方面并没有放松要求,而是明确提出必须提供放射性检测报告和产地等相关证明材料,合规才放行。

这些标准早在几个月前就说得清清楚楚,日本企业也不是没接到通知,可结果呢?除了极个别企业提交材料合格,大多数根本没达标,等到货到了港口,发现手续还没办齐,自然就被扣住了。

从操作流程上看,这是一次典型的“没准备好就出发”的错,但问题不只是技术环节出问题,更深层的,是日本政府对中方态度的误判。

他们一边派货过来试探市场,一边在政治上越界,这种“两头下注”的做法,最终结果就是两头落空。

高市早苗一句话,把市场推远了

就在这批扇贝靠岸不久,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说了句让人听了难以下咽的话,她把台湾问题直接定义为日本“存亡危机”,话中意思非常明显:如果台海局势紧张,日本会考虑武力介入。

这番话一出,国内外反应都很强烈,日本国内政界有人批评她违宪,民众抗议声更是四起。

而在中国,这番表态激起的反应更直接,民众愤怒,市场失望,政府也明确表示:这类言论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日本水产品在华市场前景堪忧。

说到底,市场是有情绪的,尤其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产品背后的国家立场看得越来越重。

高市的讲话,不仅让中方政府难以继续推进对日水产贸易的恢复,也让普通消费者对日本商品的接受度再次降到冰点。

而中国的回应也没有模棱两可,外交发言人直接指出,日本不仅在技术材料上没做到位,政治言行也引发了广泛民众不满,就眼下形势来说,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进口,也没有市场。

这两条,哪一条都足以让市场大门关上,更何况两条一起踩雷,这贸易自然是谈不下去了。

千亿补贴救不了出口的命

其实从2023年开始,日本就已经意识到水产出口问题严重,为了救市,政府下了不小的本钱,多次投入补贴,希望撑住整个水产产业链,但现实是,市场不是砸钱就能砸开的。

中国原本是日本高端水产品的主要市场,扇贝、海参、海胆这些品类基本靠中国人消费,一旦这边市场关了门,日本水产企业就像失去了呼吸口,即便政府补贴再多,也难以找到匹配的替代市场。

有些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美国等地,出口确实有一点增长,但结构差异太大,美国人吃扇贝的习惯跟中国不一样,而且消费量也远远达不到中国的规模。

补贴只能解决一时的库存问题,解决不了市场长期的供需错位。

而且就算找到新市场,运输、销售渠道、消费习惯都要从头来过,这对本来就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二次创业。

很多企业挺不过去,只能选择倒闭,地方政府也束手无策,有的甚至开始贴钱让企业“出海”找客户,但收效甚微。

政府前脚刚批了补贴,后脚首相就说了不该说的话,这种前后不搭调的操作,只会让企业更没信心,市场更没耐心。

技术门槛只是表面,政治信号才是关键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次暂停不过是中国以技术为由的“贸易手段”,但事情真没那么简单。

从时间点、事件顺序来看,技术问题只是明面上的理由,真正让市场失去耐心的,是日本不断释放的政治信号。

中国对日本水产品的技术要求并不突然,早在今年年中就已经对外说明,各家企业也清楚得很,但高市的讲话,把本来就敏感的中日关系又往紧绷的方向拉了一把。在这种氛围下,中方更不可能放松口子。

市场从来不是无条件开放的,尤其像中国这样规模庞大、消费能力强的市场,更看重的是合作的稳定性和政治信任。

如果一个国家一边想靠中国市场吃饭,一边在外交场合挑衅中国立场,那别说扇贝了,哪怕是再大的生意,也不会有好结果。

而今的中日水产贸易,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问题,而是一次关于态度的博弈,日本政府如果真想恢复出口,就得先解决信任的问题,不然,就算放开技术门槛,市场也不会自动回来。

这次扇贝事件,更像是一次信号放大:中方已经不再愿意忍受“嘴上说合作,行动上挑衅”的双面操作。

日本政府必须明白,商业合作需要政治基础做支撑,哪怕是水产这种看似与政治无关的行业,也不可能在政治氛围高度敏感的环境中独善其身。

高市早苗的一句话,表面是在谈安全战略,实则是把整个产业链的命运都绑上了战车,一句话拉高了风险,也让中国市场的耐心耗尽。

日本政府若不能在政治立场上做出调整,那就别指望靠补贴把市场救回来。

水产出口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这种政治态度不改,后面可能受到影响的,不只是扇贝、海参这些产品,也可能是更多与中国高度互依的产业。

市场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地方,而是用信任和规则换来的通行证。

中国市场从不排斥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和信任,日本如果一再试图踩线越界,那就只能眼看市场门关上,再想进来,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参考来源:

外交部回应日本水产品输华问题: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进口,也没有市场 2025-11-20 环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财经   日本   中方   水产   打水   中国   市场   扇贝   水产品   政治   贸易   企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