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贸易密码:每天至少1500辆货车,满载越南75%的水果入国门

每天清晨,在广西友谊关附近的崇左市,满载火龙果和榴莲的越南货车排成长龙,等待通关进入中国。

据越南海关统计,出口至中国的越南农产品,几乎每年都会以超过30%的速度增加

而中国市场上,每5个进口水果中,就有1个来自越南。

这条绵延千里的贸易动脉,不仅承载着越南75%的水果出口量,更引发了人们的疑问:

作为水果出产大国的中国,为何要花那么多钱,从越南进口水果呢?

这背后,隐藏着一步惊天的商贸大棋

中国作为全球水果产量第一大国,在2023年,就收获了3.1亿吨各类水果。

然而,我们的水果,大多数是温带水果,瓜果梨桃特别多。但相比之下,热带水果的出产就相对较少了。

从地理气候看,中国热带水果种植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2%,出产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对热带水果的需求,却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老百姓兜里有了钱,所以就特别喜欢吃点热带水果尝尝鲜。

慢慢地,如榴莲、菠萝蜜、莲雾之类的,就都成了我们口中的新宠

于是,热带水果的需求量开始节节攀升,有研究说,中国人吃掉了世界上93%的榴莲。

产量和需求量之间,就这样产生了巨大的缺口。

和中国不同,越南地处北纬8°-23°的黄金气候带。

其榴莲、火龙果、红毛丹等特色的热带水果,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高,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很难找到类似的东西。

以榴莲为例,越南2024年,向中国出口了将近74万吨,达到了中国进口总量的将近48%。

其总产量,我们可想而知,而且,越南榴莲是“树熟”的,糖度和口感远超泰国榴莲。

所以在市场上,两者没有可比性。

而且,越南距离中国比较近,可以走便宜的陆路运输,这样一来,越南水果的运输成本,就要比动不动空运的其他东南亚水果要便宜。

越南榴莲在中国的售价最高可达128元/公斤,但仍比空运的马来西亚猫山王便宜60%。如此一来,自然会有大量的消费者乐于购买。

另外,季节的错位,也让越南水果和中国水果,形成了天然的互补。

越南火龙果每年6-11月集中上市,恰好填补中国本土水果出产旺季之后的市场真空

这种时间差,也能创造惊人价值,而且正好可以满足中国老百姓在淡季对水果的需求。

以上,仅仅是在市场方面,中国选择越南水果的原因。

而在这个美国反复横跳、国际贸易情况不明的状态下,中国和越南通过各自的优势产品形成互补的贸易状态,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时,两国的边境贸易仍停留在肩挑马驮的原始状态。

在广西东兴市的北仑河大桥建成前,边民需涉水或乘竹筏往来,日均交易额不足万元。

而在200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开始发力,基础建设越来越好。

凭祥附近的道路,从泥泞小道升级为柏油路,这就让贸易往来更加方便顺畅。

没用多长时间,中越边贸的规模便激增了300倍。

2010年,南宁至河内的国际列车开通,首次将中越陆路运输的时间,压缩到了12小时以内

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与越南“两廊一圈”战略对接。

在很短的时间内,两国就已经建成了12个国际口岸和35条跨境公路。

2024年,中越跨境铁路货运量突破800万吨,占越南国际物流总量的23%,较2014年增长470%。

这条供应链的升级效果,直接反映在了贸易数据上:

1991年双边贸易额仅0.32亿美元,2024年预计突破26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7.3%,远超同期全球贸易5.2%的平均增速。

在这样巨大的贸易量中,中越商品之间的互补性非常突出。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分析,两国在4300种商品中,呈现出了很强的互补性。

越南对中国出口的榴莲、火龙果、咖啡豆等热带农产品,而中国则向越南输出棉纱、农业机械、太阳能板等工业品。

中国购买越南的农产品创造的财富,正好可以形成越南对我国商品的购买力,双方的贸易,就这样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这种互补性,如今已经细化到了产业链的每一个节点。

越南进口的纺织机械中,76%来自中国浙江;而中国进口的咖啡豆,直接采购自越南,或者经越南海港转运的,比例也相当之高。

这种紧密的耦合,使中越贸易抗风险能力变得非常强。

即使在2020年,全球贸易萎缩9.7%的情况下,两国的贸易仍逆势增长了18.7%。

2022年生效的RCEP协定,为中越贸易装上“双涡轮增压器”

协定生效首年,越南输华农产品关税从12%-25%直降为零,直接让2023年越南榴莲对华出口量暴增一百多倍,相当于每分钟有数吨榴莲跨越边境。

中国则借机打通“技术换市场”的通道,向越南输出水稻种植技术,使越南北部稻区单产从每公顷5.3吨提升至7.8吨。

借着这股东风,双方在2024年启用了“智慧口岸”系统,通过区块链的溯源能力,将生鲜通关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

在广西龙邦口岸,搭载北斗导航的跨境冷链车,可实现温度波动控制在±0.5℃以内,这使得鲜果的损耗率从15%降至3%。

如今,中越边境上每天1500辆的冷链车,运输着多达1.2万吨的水果,足够装满30列中欧班列。

水果带来的双边贸易,不过是中越之间关系的一个起点,如今,这种合作正在全面升级。

2018年,美国掀起了针对中国的第一次关税战,而中国在反制美国的同时,还将越南当作了重要的支点,做起了转口贸易。

中国把自己的商品先运到越南,贴上当地品牌的标签,然后再对外出口。

这种方式,让中越双方都赚了大钱。

仅仅在2023年,经越南转口的中国商品价值就达到了420亿美元,较关税战前的2017年增长了620%。

而其中,72%都是机电产品和光伏组件,这种贸易模式,既规避了美国关税壁垒,又使越南得到了实惠。

借此机会,中越两国开始加速产业链的融合。在越南的北宁省,中国光伏企业隆基绿能投资5.2亿美元建厂,在当地生产成品。

这使得我们的产品,可以绕道东盟出口到美国,最大程度上规避关税风险。

而越南的电子巨头VinFast,也通过引进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使其电动车实现了对欧洲出口。

如今,中越两国正在谋划更宏大的合作版图。

在2024年5月启动的“数字丝绸之路”计划中,在中国广西和越南广宁省,将建设跨境数据中心集群。

预计到2027年,算力规模将可以支撑起650亿美元的跨境电商市场。

而在绿色能源领域,两国规划的3条跨境特高压输电线路,也将把越南的近海风电与中国西南水电联网,形成年输送电量400亿度的清洁能源走廊。

如今,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再次举起来的时候,越南一度被其46%的关税税率吓得有些懵,成为了第一个“跪”的国家。

但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策略,经过多年的互惠互利,中国制造和越南制造早已不分彼此。

如果越南真的能摆脱美国的关税枷锁,我们自然乐观其成;如果不能,中国也会给他们强大的支持

正如越南工贸部某官员所说:我们向中国输送水果,换来的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在未来还会继续复制到其他国家身上,让世界最终连接成一个整体。

参考资料:

1、“一带一路”视角下广西区中越边境贸易创新机制研究——《中国商论》 2017年第7期84-85,共2页

2、金台资讯《智慧口岸助力中越跨境贸易“不打烊”》

3、环球网《降低关税 扩大市场 促进融合 RCEP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越南   水果   贸易   榴莲   广西   国门   美国   关税   口岸   中国   货车   热带   密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