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觉得,间谍、内鬼这些都离自己很远,但最近的一则新闻告诉我们:原来间谍离我们一直这么近!
近期,官方媒体通报,境外间谍机构正以隐蔽手段,悄然将自己的黑手伸向这些关乎14亿人的饭碗。

生活中有些人被高额利益诱骗,将严禁出口的机密种子偷偷夹带出境,还有人打着“走访调查”的幌子,在田间地头探查敏感信息。
这些窃密行动如何突破防线?普通人又怎样成为关键守护者?

熟悉农业的人都知道,亲本种子是杂交水稻育种的根基,水稻的抗病性、产量、口感等关键特性,全由这些不起眼的种子决定。
正是因为它们如此重要,所以被严格列为国家机密,严禁非法出口。

可树大招风,这些好东西早被境外那些势力盯上了,既然正规路子拿不到,他们就开始想歪门邪道。
这个境外势力先是伪装成了要洽谈生意的合作商,然后找到了国内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某某说要“一起合作制种”。朱某某一听有生意上门,就动心了。

境外势力看他态度松动了,就抛出了“杀手锏”,说:“只要你能把亲本种子拿出来,我们给的价,比市面上高好几倍,你卖一次顶得上平时干大半年。”
这话一出口,朱某某眼里就只剩钱了,国家规定早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从那之后,朱某某就开始了偷偷摸摸搞小动作,先后5次把亲本种子运了出去。
为了躲开海关和国安的检查,朱某某想了个特隐蔽的招儿,他拆开种子的包装袋,然后混进装大米的编织袋里。
这还不够,旁边还要再塞几把锄头、镰刀之类的农具,之后借着公司出口农产品和农具的名义,往境外运。

可这样每次偷运出去的种子量太少了,满足不了朱某某,也满足不了境外势力的胃口,所以朱某某干脆注册了一家新公司。
想用新招牌做掩护,攒够一大批种子再一次性运出去,以为换个马甲就能瞒天过海。

朱某某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国家安全机关早已通过货柜流向锁定了他的异常行踪。
当调查人员把铁证摆在面前时,他不得不认罪了。
最终,合肥中院以“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判处朱某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参与其中的17名公司员工和物流人员也分别受到行政处罚。

这起“朱某某偷运亲本种子”的案件并非个例,而是境外势力觊觎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
他们的黑手不光抢有形的种子,更瞄准了无形的粮食核心数据。
那么,到底什么是粮食核心数据?

这核心数据,包括水稻种子为啥抗病、为啥高产、口感为啥好的原因。
还有咱们国家那些 “产粮大户”,比如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一年能收多少粮、仓里还存着多少粮的数据。
还包括哪块地土肥、适合种籼稻,哪块地偏碱、种粳稻更划算等详细划分标准。

看似是田间地头的“琐碎信息”,实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晴雨表”。
而亲本种子与核心数据的结合,就构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完整密码体系,直接关系14亿人的饭碗。
一旦他们将我国的优良亲本种子抢先注册专利,我们的农民种自己培育的品种反而要支付专利费,不交就不能种,不然种了就得吃官司。

更有可能出现他们把国内的种子换个包装,再贴上“进口优质种”的标签,价格直接翻十倍卖回来的情况。
到时候国内的种业企业要么被迫买高价种,要么被挤垮倒闭,慢慢就失去了自主培育的能力。

这种控制手段在国际种业竞争中并不罕见,南美就有个国家因为优质玉米种子被偷了,结果全国90%的玉米田都得用进口种子。
种子价格被境外牢牢掌控,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境外公司说涨价就涨价,甚至还可以暂停供应,导致当地玉米大面积减产,粮价飞涨。

最近这些年,境外势力偷偷摸摸的小动作越来越频繁。
曾经就出现过一支号称“农业调研”的境外团队,专挑没人走的田埂小路绕,还爱跟田里劳作的农民唠嗑。
而且看见长势好的稻田就停下来,一直举着相机对着稻穗、土壤拍个不停。
手里的笔记本上也是写得密密麻麻,连“稻穗粒数”“土壤干湿程度”这种细节都记着。

幸好有一个农民大爷,看着调研团队“偷偷摸摸”的模样,立刻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的举报电话。
国家安全机关的人来得很快,当场就把这伙人控制住了。
打开他们的背包一查,所有人都惊了,除了记满数据的笔记本,还有专业的GPS定位仪、土壤检测试纸。

甚至有一份标注着“高产水稻种植区分布”的手绘地图,上面标着的产量、灌溉情况,比乡镇农技站的记录还详细。
后来经过调查才知道,这些人全是境外机构派来的间谍,所谓“调研”,根本就是搜集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情报。

针对这些顽固的境外势力,我国早已构建起了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首当其冲的就是海关,作为进出口的“守门人”,这里可是把得最严的一道关。
我国海关部门启用了智慧海关技术,实现了“远程鉴定”和精准查验,对种子来源、运输温湿度等信息实时监控,形成“查验—检测—处置”的闭环管理。

这种智能化监管不仅保障了合法种子的高效通关,更让非法夹带的种子无所遁形。
有次青岛海关正是靠着这套智能系统,从一批出口的农具里,查出了藏在锄头木柄夹层里的亲本种子。

而对于已经渗透进来的间谍势力,国家安全机关更是没有手软,常年开展“利剑行动”严打。
近5年光粮食领域就破获了20多起窃密案,不光有朱某某这样的企业负责人,还有伪装成科研人员、留学生的境外间谍,每一次查处都像敲警钟,让别有用心的人不敢再妄动。

最让人安心的,是我国构建了“专业防控+全民参与”的防护网。
12339这个举报电话早就家喻户晓,打过去不用绕弯子,直接就能对接国安部门。
国家安全部的微信公众号更方便,拍张照片、写段情况就能一键举报,信息秒送达。

越来越多普通人的“随手举报”,织成了粮食安全的“群众防线”。
就像海关一线人员常说的:“一粒种子攥在手里,连着的是千家万户的锅碗瓢盆。”
守护粮食安全从来都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既需要海关的智能设备把好门,也需要国安的干警斩黑手,更需要每个普通人多份“心眼”。
参考消息: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