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年前的广西美女:最早驯稻,旧石器晚期华南首个墓葬者

文/万物君

《万物史话·本纪二·史前时代》系列文章,将整理和解读我国的史前时代。

今天聊聊1.6万年前的广西美女。

近期,一项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布,这项研究成功地还原了距今约1.6万年的娅怀洞遗址中的古人类头骨。这是一位广西美女,先来看看她的长相。

你可能会好奇,这么久远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首先来看下她生活的环境,是在广西南宁隆安县大仓头山的半山腰里。她居住的洞穴分为前洞和内洞,前洞宽9米、深10米,内洞宽3米、深8米。加起来大概有120平,也算是豪宅了。

这个遗址的文化遗存分为4期,第1到3期为旧石器时代,距今45 000年至16 000年;第4期为新石器时代,距今5 000年至4 000 年。这位美女生活在第三期,距今约1.6万年,她去世的时候被埋在一个墓里,这是这个遗址唯一的一个墓葬。不仅如此,它还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第二处墓葬。第一处比较知名,那就是山顶洞人墓葬。

再来看看这位美女吃啥。她竟然吃上了野生稻米。根据此前的研究,1.4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野生稻,这个遗址的挖掘,让我们把驯化野生稻的时间提前到了1.6万年前。

根据报道,这位美女使用的是打制石器,还不会使用陶容器和磨制石器。相比两万年前就已经会制造陶容器的江西仙人洞遗址人群,她们还是有些落后。

注疏:

1、两万年前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人群发明了陶容器,从而开启了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也开启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不久之后陶容器开始四处传播。1.7万年前传播到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1.2万年前传播到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看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广西南宁隆安县距离广西桂林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此,1.6万年前,娅怀洞遗址没有出现陶容器,是很正常的事情。

2、娅怀洞遗址的第四期,距今5 000年至4 000 年,出现了陶器。

3、关于水稻起源的历史记录,1993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了1.2万年前的野生稻植硅石和栽培稻植硅石;1995年,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距今约1.4万年的人工栽培稻标本;2013年,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4万年的非籼非粳水稻硅质体;2018年,娅怀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6万年的稻属植硅体,应该处于驯化过程中。

4、关于稻作农业的起源,曾出现过印度起源说、日本起源说、东南亚起源说、长江下游说、长江中游说、华南说甚至淮河流域说等多种说法。上述遗存的出土,让华南说更加靠谱。

5、根据考古报告,娅怀洞遗址还出土了距今28 000年的疑似水稻植硅体。时间过早,应是野生水稻。

6、娅怀洞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制品,绝大多数属于旧石器时代,总体上属于“石片石器工业系统”,个体比较细小,类似于华北地区的早前发现。过去,岭南地区发现的打制石器,属于“砾石石器工业”。故此,娅怀洞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制品,属于岭南地区晚期旧石器文化中的另一种新类型。研究人员猜测,北方的古人类曾因气候变冷南迁并由此带来了他们惯用的工具和技术。

7、娅怀洞遗址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极少。磨制石器应该位于第四期,距今5000-4000年,说明此时住在这里的人群不多。

8、关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截至目前,只发现了两处。一处是山顶洞人墓葬,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第四层),距今1.8万年,另一处就是娅怀洞遗址的墓葬了,距今1.6万年。

9、山顶洞人墓葬特征:发现3具完整人头骨及部分躯干骨,推测为有意识埋葬的实例。人骨周围撒有赤铁矿粉,并随葬穿孔兽牙、石珠、骨针等器物。赤铁矿粉的撒布可能与“血液”或“生命”的象征有关,表明可能存在象征性仪式或原始宗教观念。随葬穿孔装饰品(如兽牙、贝壳)可能用于沟通神灵或标识身份,体现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墓葬形式为简单土坑葬,无明确葬具,推测为单人葬。

10、关于娅怀洞遗址的墓葬,目前没看到更多资料。

11、总之,距今1.6万年前的广西美女,不会制陶,不会磨制石器,虽然吃上了野生稻,但没有驯化好水稻。因此,还是旧石器时代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墓葬   隆安县   旧石器   山顶洞人   年前   旧石器时代   华南   广西   水稻   石器   晚期   遗址   起源   容器   美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