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年轻太后,群臣背后哈哈笑。
北魏在胡太后临朝听政之后,画风突变,京都洛阳立马以光速进入了“稳定和谐”的局面。时隔两百多年,西晋的斗富画面又重现江湖了。
这种高端游戏,普通老百姓肯定是玩不了的,玩家是谁呢?北魏宗室和所有掌权的大臣。
当时的宗室王爷(元恪唯一在世的亲弟弟)元雍成功当选全国首富。为啥呢?因为元雍跟“汉四姓”的清河崔家是联姻关系,是胡汉之间的沟通桥梁。再加上这货能力一般,没有太大的威胁性。这是他比元澄混得好得本质原因。
这货之前差点被于忠给干掉了,是他的亲家崔光给保下来的。掌不了权,那就大肆敛财呗!元雍的宅子都是按照皇家园林的规格打造的。家里有男仆六千、艺伎五百,出门时的礼仪队那必须是专属占道开路。这货一回到家里,那必须是要不停奏乐不停地舞,一顿饭没有几万钱都是侮辱他那张嘴。富豪行内对他的评价是:同为富豪的李崇甘拜下风,说元雍一顿饭的钱抵得过他一千天的消费了(这话大家听听就行了,因为李崇不可能就这消费标准)。
时魏宗室权幸之臣,竞为豪侈,高陽王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侔于禁苑,僮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食直钱数万。李崇富埒于雍而性俭啬,尝谓人曰:高陽一食,敌我千日
大家要记住这个细节,更要明白这背后的寓意——腐败的是北魏皇室,咱们士大夫可是很清正廉明的。
逗哏出来了,捧哏绝对不能遮遮掩掩的了。河间王元琛,你赶紧给我上!
元琛对元雍表示不服,同为宗室,你凭啥比我优秀?我要跟你斗富!他的十多匹骏马连马槽都是用银子做的,窗户上都雕着玉凤衔铃、金龙吐旆。他曾召集众王爷一同赴宴,酒器里有水精盅、玛瑙碗、赤玉杯等精巧的外国货,吃完饭随后又上艺伎、名马和各种珍宝给王爷们看,随后又带众王爷参观他家的钱库。最后,还装上了,感慨自己没有跟石崇生在一个年代,不然自己非得让石崇见识一下什么才叫真正的有钱人。
顾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被刺激到了元融什么反应?回家伤心难过了三天。京兆王元继特意去开导他,元琛家是有钱,但你家也不差,不比他家差多少,嫉妒他干啥呢?
融素以富自负,归而惋叹三日。京兆王继闻而省之,谓曰:卿之货财计不减于彼,何为愧羡乃尔
元融表示,我本来以为只有元雍比我有钱,他是首富,我北魏福布斯的老二,结果没想到元琛排在我前面,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融曰:始谓富于我者独高陽耳,不意复有河间
元继继续哄他开心,说当年袁术在淮南的时候,因为刘备抢占了徐州,他心里不舒服,说自己混高级圈子这么久了,从来没听说刘备这号人,您也可以学袁术,就当元琛他们不存在不就行了。阿Q精神胜利法都用上了,元融开心了起来。但这货的脑袋瓜子估计也是被铜臭味给蒙蔽了,被人比作死前喝杯蜂蜜水都成了笑话的袁术,居然还笑得出来。换我,我得祝他们全家都是袁术!
继曰:卿似袁术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耳。融乃笑而起
那么,像这种宗室王爷极端斗富,其实都是小case,因为他们斗不斗富,钱都进入他们的口袋了。他们斗富真正的伤害在侮辱性上面,在于刺激百姓的心理不平衡。真正要祸国殃民还是得胡太后亲自出马。
胡太后咱们之前介绍过了,她是有极深的佛教背景的。一衣带水,你因佛教而飞升,得为佛教发展回报点什么才行呀!当然,胡太后变成极端的佛教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本身就跟一尊佛像一样,掌控不了实权,就是一个摆看的。
516年,胡太后在皇宫边起建了永宁寺,又建石窟寺于伊阙之口,穷尽了当世土建工程的最高工艺水准。
是岁,胡太后又作永宁寺,皆在宫侧;又作石窟寺于伊阙口,皆极土木之美
其中永宁寺尤其壮丽,有一座高一丈八尺的金佛,十座一人高的金佛,两座玉佛,还建了一座九层佛塔,塔高九十丈,顶上面的柱子还有十丈高,每当夜深人静,塔上的铃铎声闻十里,佛殿如同皇宫太极殿,南门如端门,有千间僧房,珍玉锦绣,骇人心目。
咱为什么要单独列出永宁寺的奢华程度呢?因为这座永宁寺在历史上都是很有名的——史载“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也就是说它是目前为止的第一奢华佛寺。大家去想一想这背后要消耗多少财力物力就行了。其实只要大家认真去看看那些金玉用料以及规模做工,也不难理解这背后隐含了多少人的血泪。
咱从来不反对大家信教,也不反对现在有些人对一些文化遗迹的顶礼膜拜。只是希望大家看问题的时候理性一点、深刻一点、全面一点,不要漠视背后的累累白骨而一味地歌功颂德。中国的“四大石窟”,哪一座不雄伟壮观?哪一座不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感受文化雄风的地方。但它们哪一座不是用白骨筑基、用血泪浇灌而成的?比如洛阳的龙门石窟,其实很多佛像都是以北魏的皇帝为模型的,他们代表的是佛吗?并不见得,或者不全是,它们更多的是代表皇权,是给北魏皇帝在塑造永享人间烟火的“金身”。
咱们还是那句话,领导人的兴趣爱好是能决定很多东西的,所以大家如果真的走到了领导岗位,一定要慎重地去对待自己的私人爱好。千万别让“恒大歌舞团”遍地开花了!
北魏的皇室这么任性奢华之后,扬州刺史李崇(前面提到的富豪)上书道:高祖迁都近三十年了,明堂还没修呢,太学也荒废了,城楼府庙也很多都残破了,这不是发祥祖宗基业的样子,事情不能两全哪哪都占着,应该有取舍,咱先停了那些斗富和建寺的事吧,把咱该建的政权硬件都修修吧。
李崇讲这个话肯定是有私心的,他的私心其实就是弘扬儒学。但尽管李崇有私心,他提的这个方案其实也胡太后破局的正确选择。儒学这种东西,很多人对它误解很深,但其实从治世安邦这个角度来讲,它就是法家、兵家、道家、释家这些思想都要好使一些。看过咱们解说的东晋史的朋友都可以回顾一下,东晋一朝真正能够称得上国之重器、经世济民的人其实也就祖逖、桓温、陶侃几个深受儒学熏陶的人,其余如王导、殷浩、谢安这种信奉玄学的人都是在玩摆拍。
胡太后表示,你这位同志意见提得很好,因为你代表的是士大夫,得罪不起。但我就是不听,因为我是北魏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你拿我也办法。
太后优令答之,而不用其言
在胡太后亲自打样之后,北魏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当和尚了。出家当和尚才是北魏的第一热门专业,包分配、待遇高!
太后好事佛,民多绝户为沙门
这里即便被各种限流,我也要再说说某些网红。你们不要得瑟,什么凭自己的本事敛财不寒碜,狗屁!一个人在享受到一定的个人权利之后,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你们用年入千万的样板效应,使得无数的年轻人不愿意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削尖脑袋要当网红……这跟胡太后是一样的孽障。
普通的老百姓为了寻求一个出路,连当太监都有很多人抢着干,更何况是当和尚呢?但是和尚真的是一般人可以当的吗?这些纯粹是想吃上一口安乐饭的人当了和尚之后,他们有普渡众生的意识和能力吗?僧侣淫乱、杀生等各种破戒就是这么来的。大家去想一想,大量有生劳动力的流失,这对一个社会意味着什么?原本是要化缘的僧侣,为什么有些会变成需要老百姓主动献祭的吸血鬼?为什么普渡众生的神圣职业会变成肮脏无比的收费项目?
有些事情,咱们以后还会聊到的。比如南朝的萧衍、比如唐朝的武则天……不是所有人都对历史失忆的,咱们会尽量客观地把我们应该记得的历史都说出来的,提到的这两位为了自己的福报,特意曲解佛教教义,全民吃素,把全国的养殖户就差没有直接挖坑埋了。
518年,胡太后又给太上老君建了跟永宁寺一个规模的寺庙。为什么呢?大家还记得“太武灭佛”的事吗?道教当时在北魏的影响力还很大。相当于胡太后同时交了两个男朋友,一个也不想得罪。反正讨男朋友开心的钱又不要自己掏腰包!
太后为太上君造寺,壮丽埒于永宁
但是,胡太后丢人现眼的时候马上就到了,越是敬佛敬道,老天越是不给她好脸色看。结果这货跟西门豹治邺里面的故事一样,拿已经当尼姑了的高太后去挡灾了。你不是信佛吗?佛不是不主张杀生吗?你这个外围佛教徒怎么就拿高后这个正式佛教徒去挡灾了呢?真幽默!
魏胡太后以天文有变,欲以崇宪高太后当之。戊申夜,高太后暴卒
然后,胡太后为求心安,派使者宋云和僧人惠生去西天求取真经了。
魏胡太后遣使者宋云与比丘惠生如西域求佛经
眼瞅着北魏就要崩盘了,宗室元老元澄终于上书劝谏了,说僧尼可以给编制、可以批道场,但要尽量安排在城外。因为人家出家人要追求一个清净嘛!
司空任城王澄奏:昔高祖迁都,制城内唯听置僧尼寺各一,余皆置于城外;盖以道俗殊归,欲其净居尘外故也
元澄的话还没完:正始三年时,沙门统(北魏佛教事务领导)惠深公然犯禁对抗,从此之后,洛阳城中的寺庙已经超过了五百座,三分之一的民房都被占了,寺庙和屠宰场、酒馆这堆污秽之地当邻居。
正始三年,沙门统惠深,始违前禁,自是卷诏不行,私谒弥众,都城之中,寺逾五百,占夺民居,三分且一,屠沽尘秽,连比杂居
(继续):其实,北魏之前已经多次发生过僧侣叛乱了,所以僧俗隔离是进了北魏宪法的。现在发展到这地步,其实已经失控了。所以,不管是哪个城市,没修好、可以搬迁的寺庙都应该都迁到城外去,不足五十个僧人的寺庙并到大庙里。
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恋著城邑,正以诱于利欲,不能自己,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内戒所不容,国典所共弃也。臣谓都城内寺未成可徙者,宜悉徙于郭外,僧不满五十者,并小从大;外州亦准此
元澄这番话讲得多透彻呀!但然并卵,胡太后一如既往地不搭理!不给你盖公章,你再好的建议也是白搭!
然卒不能行
胡太后后面对于造寺修福报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了,下令各州都要建五级佛塔,民力因此疲敝。在她崇佛的顶级时尚引领下,诸王也将斗富的思路转到了修庙上,比着看谁修的福报最拉风。
太后好佛,营建诸寺,无复穷已,令诸州各建五级浮图,民力疲弊。诸王、贵人、宦官、羽林各建寺于洛陽,相高以壮丽
可能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这背后的恐怖性和荒唐性,看看下面这张图吧。
在北魏那个时代,全国有200万僧尼,咱就不说什么道教黄巾起义、孙恩之乱的事情了,就问问你北魏的财政负担,还能承受得住吗?
胡太后多次开设斋会,给僧人的布施动辄数以万计,赏赐左右无节制,老百姓喝西北风。
太后数设斋会,施僧物动以万计,赏赐左右无节,所费不赀,而未尝施惠及民
释迦穆尼创建佛教的初衷是推广悲悯之心,可是,这个时候的北魏佛教呢?悲悯之心何在呢?替而代之的是天下民生凋敝,生灵涂炭!
忧国忧民的元澄再次劝谏,咱们消停一会吧,再这么折腾下去,咱们北魏得财政崩盘了。
胡太后表示,你别闹了,大不了我给你也提点待遇。
与胡太后不过了也要修建佛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阳的明堂和太学却已经十多年没有竣工了。
起部郎源子恭为此也上书胡太后要分清楚轻重缓急,但还是被胡太后高度认可而就是不安排落实。
诏从之,然亦不能成也
胡太后为什么要玩命地崇佛呢?典型的生意思维呀!因为她这一辈子的目前所得都是因为崇佛,在她的生意世界中,这种福报是可持续的。什么彰显国家政权的明堂、知识分子道场的太学、民生多艰的悲悯,那对她来说都是没有直接回报的垃圾生意。
不是穿上袈裟都可以成为高僧、拿起菜刀都可以成为厨子的,形式主义害死人。胡太后如果心存悲悯之心、心向佛门,她应该向吕雉、冯太后那样的榜样学习,要扛得住国家稳定的责任,要有百姓安康的意识,要想方设法地缓解各种社会矛盾,要心存悲悯地让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掌舵人,只要国家富强、百姓安乐了,不需要这种形式主义,也会有很多人将其视为活菩萨的。
咱们对于昏君的印象一般都有“大兴土木”这一条,但是为什么对于北魏广建佛寺就有点转不过弯来呢?佛学其实一门净化人心的好思想文化,但凡事过犹不及,当佛教被打造成一个欲望的黑洞,各种良莠不齐的人大量涌入佛门,佛教的性质和意义也就跟着变味了。
其实胡太后的老公元恪也信佛,但因为没到胡太后这种丧心病狂的地步,对北魏的伤害没有那么大。比如元恪给他爹孝文帝修的宾阳中洞就干了24年、用工十八万两千尚未完工。看着挺劳民伤财的,但跟胡太后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魏景明之初,世宗命宦者白整为高祖及文昭高后凿二佛龛于龙门山,皆高百尺。永平中,刘腾复为世宗凿一龛,至是二十四年,凡用十八万二千余工而未成
比如她修的永宁寺占地大约九万平米,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单纯永宁寺木塔就高九层达百丈,一百里外都能看见。这种震撼的感觉需要多少人力和财力的支撑?想想心里就凄凉。
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胡太后的其他大手笔,咱们就不展开说了。总而言之,胡太后这种不惜一切代价地维护宗教之光,是带着整个北魏过把瘾就死。大量的土地、人口遁入空门,佛门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护国安民的战略资源被佛门疯狂虹吸,北魏很快就要被抽干血液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烈火烹油的疯狂和欲念,永远是如此的可怕!
最后,慎重申明一下,咱不是反对大家合理信佛哈,反对的是胡太后这种形式主义的无端盲目信佛。各位佛教信徒请嘴下留情,别胡搅蛮缠。
繁华声,遁入空門,折煞了世人;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容我再等,历史转身。旧故里草木深,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胡太后,这就是你修的福报,这就是你专属的烟花易冷。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