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4月21日电(葛佳明)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数据显示,4月18日当周,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全线下跌,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6.14,按周跌1.21,创2023年7月以来新低;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2.14,按周跌1.18,创2023年9月以来新低;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0.44,按周跌0.62,创2020年8月以来新低。
图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截图
上周(4月14日-4月18日)美元指数持续震荡下行,全周累计跌幅达0.54%报99.228点,非美货币上周多数收涨,市场风险偏好回暖的背景下,新元和澳元上周分别大涨1.92%和1.40%;欧洲央行的“鸽派”降息限制了欧元的上行空间,最终欧元仅仅小幅收涨0.33%。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7.3039,全周累计上涨206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2069,全周累计调升18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收报7.3037,全周累计跌224个基点。
中信证券称,市场对美元信用的疑虑和美债避险价值的犹豫是近期美元资产走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支撑美元信用的“美国例外论”叙事框架正遭受挑战。美国政府财政负担持续加重,同时,美国科技巨头所引领的AI 优势亦面临冲击。当前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政府部门,都已经逐渐显现出美元信用的裂痕。
在美元下挫之际,人民币总体体现出了低波动率的避险特征,具有更好的货币韧性。分析师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料呈震荡态势,但相对稳定和具有韧性依然是主基调,对长期走势仍持乐观态度。
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持续发挥,国际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对于稳定汇率预期构成利好。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4月17日发布的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3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4.13%。
从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价来看,4月18日当周报96.14,按周跌1.21,显示出人民币正适度有序地释放对贸易伙伴国货币的贬值压力。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保持汇率稳定有利于支持出口贸易、增强国际信用,推动更多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中金外汇方面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短期走势将取决于市场关注重点的切换以及稳汇率政策的发力情况。如果市场更担忧美国激进关税政策导致的衰退风险增加,美国经济预期弱于主要非美经济体,人民币汇率将得到一定支撑。
【国际方面】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美联储将先观望、待形势更明确后再考虑降息行动。市场希望美联储出手平息波动的预期可能是错误的,目前来看,市场的动荡部分源于对冲基金削减杠杆或债务,短期内可能会继续看到市场波动。目前尚未达到停止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程度;如果出现美元短缺情况,美联储随时准备向全球央行供应美元。
•加拿大央行将利率维持在2.7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此前已连续七次会议降息。
•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这是欧洲央行继2024年6月开始降息以来的第七次降息
•欧元区3月CPI终值同比升2.2%,预期升2.2%,2月终值升2.3%;环比升0.6%,预期升0.6%, 2月终值升0.4%。
•欧元区2月季调后经常帐盈余343亿欧元,前值盈余354亿欧元;未季调经常帐盈余331亿欧元,前值盈余132亿欧元。
•英国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率从2月的2.8%稍降至2.6%。与此同时,3月服务价格指数从2月的5%降至4.7%。
•多家机构下调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国际能源署4月月报称,预计石油需求增长将低于此前的预期。IEA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从之前的103万桶/日调整至72.6万桶/日,并预计明年的石油需求增幅将进一步放缓至69.2万桶/日
【国内方面】
•据国家统计局,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103013亿元,同比增长1.3%,出口61314亿元,增长6.9%;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加快1.0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为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
•16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目前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过去五年,由内需推动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2024年,“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18%。数字产品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达到10%左右。这都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3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92.3亿元人民币。
•据国家统计局,3月,住房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总体降幅收窄;各线城市同比降幅均继续收窄。
编辑:谈瑞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