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第一期今天闭幕 中国“智造”硬核实力吸引大批采购商到会

广交会第一期今天闭幕,没有一个参展商和采购商能数清楚自己一天能有多少次“握手”。当人们双手紧握、笑脸相对,全球贸易阴霾在这一刻逐渐散去。也许,本届广交会开幕前,人们对这一届广交会乃至全球贸易的前景还有担忧,但当64530位境外采购商在4月15日广交会首日积极“报到”;当到17日中午,已有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参展商和采购商的焦虑烟消云散。

广交会的人潮涌动,就像一个稳固的锚点,展现着中国产业的韧性,托举了人们对贸易回归全球化正轨的信心。客商国籍、肤色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识:“广交会和中国是做生意的最好地方。”因为,这里“握手不挥拳”“拆墙不筑垒”“联通不脱钩”。

“握手不挥拳”中国有韧性

世界上总有人肆意“挥拳”,富有韧性的中国外贸将如何应对?

“仅一天时间,我们展位就收到了56张采购商的名片”,金华市海威船艇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婷茹惊喜地说,“通过广交会,我们成功收获了来自非洲、南美洲、欧洲等多个地区的新订单,有马来西亚采购商现场就支付了定金。”

中国参展商需要更多采购商朋友,采购商也需要中国。“我们需要中国的货物供应,因为目前中国技术在全球领先。毫无疑问,所以我们绝对、必须与中国合作。”卢旺达采购商赛义德苏尔坦语气坚定地说。哥伦比亚客商ThomasGutierrez直言,贸易壁垒越多,我们就越需要与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合作。

面对关税战,不少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近两年他们已经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销售比重。未来他们将继续积极寻找开拓更多新的出海市场。贵州忠辉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林阳轩告诉记者,本届广交会人流超乎预想,订单收获也不错,“可能是因为美国的关税政策确实不得人心,反而推动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生意人都来到中国、来到广交会。”林阳轩说。

四川诺乐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管渊告诉记者,美国市场本来占到了其产品销量的60%,但他们正在为其高尔夫球车产品开拓中东的新市场。“本届广交会上,我们已经收获了来自沙特客商一百台车的订单,价值约六百到七百万元。”

由于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外贸的韧性更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另一方面,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从2018年的19.2%已经下降到去年的14.7%。

北京华联集团已连续多年作为“超级采购商”深度参与广交会,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华联正积极布局食品零售赛道,本届广交会重点聚焦食品板块采购,而广交会作为一站式采购平台很好地满足公司的需求。在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实施后,部分外贸企业提出将出口产能转向内销市场的诉求。本届广交会,华联也收到了相应参展商的需求,想要将此前对海外的出口转至内销,“目前正在对接,很欢迎中国的外贸企业向我们供应更多商品。”该负责人表示。

更多企业在展馆外行动了起来。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0家国内电商平台、零售企业相继公布了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政策与措施,永辉超市、京东、阿里巴巴、美团、百度、东方甄选、苏宁易购、抖音、唯品会、广百股份、正佳广场、华润万家等大商超大平台迅速出手,不仅为外贸企业入驻提供快捷审批的“绿色通道”,把出口商品快速上架;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多元的新业态以及丰富的品牌营销经验,帮助外贸企业加速转型,适应内销市场,扩大内需市场。

“拆墙不筑垒”企业有自信

“贸易高墙”既存,外贸企业的破题思路是什么?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苦练内功,通过持续优化供应链体系压缩成本,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和议价力。”广州企业金海纳大客户销售总监徐洪表示,他们还将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本届广交会上,金海纳首次展示了其新款的呼吸防护面罩,还带来了拥有数字广播收听功能的新款耳罩,“希望客商们能参观我们的工厂和研发中心,现场感受我们的研发制造实力。”徐洪对自身的实力充满信心——截至4月16日下午,该公司已经带了十几批客户到工厂参观,洽谈了多个意向订单,落地了多个项目。“我们将持续加大欧洲、南美、中东等地区客户的渗透和开发力度,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修炼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内功’。”徐洪说。

许多站在外贸“最前线”的中国企业积极行动,“创新驱动”正是他们应对挑战、信心不减的不二法门。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一直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展位在广交会首日就吸引了超过2000位采购商,业务员跟过百位客商有了洽谈,有的客户当场就购买了10台样机。产品之所以大受欢迎,无疑与其技术独创性有关。据介绍,强脑科技已开发储备了60余项技术,涵盖孤独症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等领域,无惧脑机接口领域的国际竞争。

在很多客商眼中,中国企业的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TomaxAsia总裁PhilippeSamuel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此次到广交会计划采购厨房电器、清洁设备等全品类小家电,目标采购额达2000万美元。

如此大额的采购计划,是因为Philippe对“中国智造”的信心:“中国工厂在质量、设计、价格上的迭代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让人信心十足。”

“联通不脱钩”人心有向背

“联通不脱钩”,“双向奔赴”的动力何在?

近二十年来,法国Ysend智能供应链集团CEONathalieBardin几乎没有缺席过广交会,而本届广交会Nathalie还有了一个新身份:参展商。之所以有这样的角色转换,是因为Nathalie发现,在过去20多年间,有很多买家和卖家都有中欧之间物流的需求,尤其需要精准的全链路物流方案,因此决定今年直接在广交会“摆摊”,希望为更多中国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在前三天的广交会第一期展会上已经与多个中国以及全球买家达成了意向订单,总金额达到四百万到五百万欧元。

法国Ysend智能供应链公司对外合作总监金佳麟是Nathalie的中国合作伙伴,金佳麟认为,法国企业在中国有投资和贸易的双重机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方面,消费品的潜力也很大,“中国企业在法国能够非常好地帮助法国加快碳中和步伐,例如好几家中国的新能源电池厂已经在法国设厂,帮助法国汽车制造业进行电动化转型。”

Nathalie的身份转换,正是中国与世界双向“联通”的缩影,也是全球人心向背的体现。

对于美国采购商威廉来说,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造成了大麻烦”,正因如此,“我更不能错过广交会。”

威廉从1986年就开始参加广交会,在中国供应链的支持下,如今他的公司在美国代理了十余个小家电品牌。“我们非常迫切希望能尽快解决问题,希望美国政府能及时纠正这种做法。广交会上有很多供应商,这对我们来说非常有价值,我们也将持续和中国企业保持合作关系。”

前瞻:全球化潮流终将归来

近年来,贸易摩擦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织乃至交锋还会持续多久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熊爱宗认为,从长期来看,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从各国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应来看,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得人心,美国内部也有大量反对的声音。这预示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长期来看必然破产。

熊爱宗还观察到,贸易战与金融战紧密相关。“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加速发展。以美元为主导的传统国际货币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有所下降,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国际货币影响力上升,这有利于相应国家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更多使用本币,促进这些国家之间贸易的韧性。”

在许多商界人士看来,中国和各国共同塑造的这种贸易韧性,将成为全球化潮流归来最大动能之一。

文/钟达文 许晓芳 文静 夏铭

(广州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广交会   中国   参展商   法国   中国企业   美国   韧性   客商   外贸企业   财经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