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疾病控制】
晚上11点,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有的人则在熬夜玩手机……从健康角度,22点和23点睡觉有以下4个区别:
(1)研究发现,夜间睡眠比平时少,第二天情绪会变差,更易发怒。22点入睡,精神状态更佳。
(2)22点入睡,正好与褪黑素大量分泌的时间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睡眠的作用,提高入睡效率。如果推迟入睡时间,褪黑素已经大量分泌一段时间了,对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出现“困过劲儿反而不困了”的感觉。
(3)22点入睡,更贴合古人讲究的“子午觉”。子时即晚上11点-凌晨1点,“子觉”说的是已经进入睡眠状态,而不是说11点才开始上床。
(4)22点-23点入睡,心梗风险最低。
如何获得好的睡眠?
(1)很多人熬夜,是想为自己争取一点“私人时间”。其实,我们可以把这段时间提前到白天,比如下班后到附近的公园发发呆、饭后拿出20分钟放空大脑等。
(2)还可以制定“睡前仪式感”。比如,睡前1小时放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换上舒适的睡衣,泡泡脚,让身体放松下来。培养见床就困的条件反射。告诉自己,床只用来睡觉,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如看手机、看书。
(3)睡眠尽量规律。成年人推荐的睡眠时长为7-8小时,6小时是底线,上限不超过9小时。入睡/起床的时间尽可能规律,哪怕是周末,也不宜太晚起床。
好好睡觉是善待自己的开始。调整作息后你会发现,不仅精力体力有所改善,更不容易生病,还有助赢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