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

中秋国庆假期马上就要开始了,大众投资者都面临一道必答题:到底是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其实,每年大众投资者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用几分钟时间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核心在于每个人考量的因素不同。

今天我将从大多数投资者普遍需要考虑的因素出发,先把大众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是中长线投资者,一类是短线投资者。

通常来说,短线投资者会重点考虑假期8天内国内外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波动,这些不确定性可能给A股市场带来潜在的不可控因素。

从历史记录来看,不少短线投资者会在节前一两天选择卖出,以规避假期8天的不确定性风险。这可以看作是短线投资者的典型节前行为逻辑。

而中长线投资者对“假期不确定性”的关注度会低一些,他们更倾向于从中长期视角判断市场后续走势。

我们可以从内外环境进一步分析:10月份是三季报密集发布的时期;节前的9月下旬,中美元首刚刚通了电话,就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相对友好的共识,还展望了11月韩国APEC会议期间的元首会谈,甚至提及了明年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的访问。此外,关于中美关税新阶段的贸易安排,9月17号左右在西班牙马德里也达成了一些共识。综合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

再看国内环境: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国庆假期期间是否会有新政落地?而一旦落地,大概率是对市场有支撑作用的积极政策。也就是说,从国内政策角度看,目前并无会对A股市场造成压力的举措。一言以蔽之,综合国内外环境,我认为假期期间总体不会出现引发巨大不确定性的外部黑天鹅事件。

此外,展望10月份的财报披露,若问投资者最需考量的因素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三季报,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有限。因此,对于中长线投资者而言,十一假期前若市场出现调整,反而可能是加仓的好机会。

另外,假期前后的历史统计数据也能提供参考:过去多年的数据显示,节前一两天市场往往存在小幅调整压力,卖出抛压相对更大;而节后,市场大概率会出现上涨动能。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节前避险资金离场、短线资金兑现,形成抛售压力,导致市场短线调整;节后这些资金重新回流市场,为市场注入新的上涨动能。

从市场风格来看,节前通常消费、旅游、酒店、交通运输、物流等板块更容易出现上涨动能;节后则往往是高科技板块更具上涨动力——这是历史数据反映的假期前后市场典型表现。

此外,无论对于短线还是长线投资者,我在节前有这样几点建议:

若你持有的资产前期涨幅较大,且单纯停留在概念炒作,预计三季报显示企业基本面并无改善——对于这类缺乏业绩支撑、单纯概念炒作且股价处于高位的公司,节前落袋为安、及时离场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对于已触及止损位或动态止盈线的资产,也应落袋为安、及时离场。

而对于你手中持有的优质资产——公司基本面良好、前期涨幅不大,且预计三季报业绩可能有惊喜的,我认为踏实持股过节是不错的选择。虽然节前或许会有小幅波动,但节后首个交易日或节后一周内,大概率会迎来明显的上涨行情。

总而言之,对于大部分中长线投资者而言,十一假期的风险其实并不大。关键在于考量手中持股的品质,而最核心的因素,则是假期后三季报集中披露所带来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建议,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资风险与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投资者   节前   假期   市场   不确定性   节后   因素   动能   大众   中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