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刚从中国回来,就给俄罗斯未来定调,中俄远东大开发成真?

刚从北京起飞,普京的专机径直落在海参崴。没歇多久,人就出现在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的大会舞台。他开门见山,把俄罗斯未来几十年的方向,定在一张远东的大地图上。

远东和西伯利亚,整个21世纪都是国家的优先方向。这不是一句口号,他紧接着摆了落地的抓手:两条横贯俄罗斯的命脉铁路,要继续现代化改造;要把通往远东各港口的铁路通道再扩一遍;要给港口“上设备、上系统”,自动化、数字化、机器人仓储一套带走。还不止,海参崴到圣彼得堡的“跨北极交通走廊”,要搞;远东要大胆用无人驾驶,别再犹犹豫豫。

俄乌冲突爆发后,中俄之间的经贸往来一路窜升,从2021年的1468亿美元,飙到2024年的2448亿美元,提前一年越过2000亿美元的槛。贸易越热,货得走、人得走。中国这边的基础设施,很能扛压;俄罗斯这边,短板一下子被放大。西部老工业区的设施本就吃着苏联老本,放到远东,更是绷不住。物流一拥而上,哪儿最堵,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

这两条线,历史太长了。西伯利亚大铁路能追溯到沙皇时代末期,百年老桥、百年老站,今天被拉着跑马拉松。俄罗斯内部也有人提出过,要不要再修一条横贯东西的新铁路,从根子上疏通。听着提气,可真算账就知道,这口子太大了。现在的俄罗斯,资金、人力、材料,三样都不宽裕。普京的选择更现实:把现有两条线翻新到位,扩能、提速、换设备,先解决“卡脖子”的当务之急。

他在台上把逻辑说得很直白,远东地区的交通运输负荷这些年持续上升,对外联系越来越紧。这就逼着大家去扩主干线、扩车站、扩港口,把仓库做成自动化、数字化,还要用上机器人。听起来很“工地味”,但这恰恰是中方最熟的赛道。修铁路、造桥梁、上岸电、铺光缆、做港机系统、搞智慧仓配,中国企业在亚洲、非洲、中东都干过,成套输出不是新鲜事。就看俄罗斯想不想让、让多少、怎么让。

普京宣布,要开发一条连接海参崴和圣彼得堡的“跨北极交通走廊”。说白了,就是在现有北极航道的基础上,织一条更稳、更顺的超级通道。大家对“冰上丝绸之路”不陌生:从俄罗斯西北部的港口出发,穿过冰海,绕到白令海峡,再南下日本海,最后抵达中国东部沿海。和传统一路从苏伊士走的路线比,这条路天然短,船期能省出一大截。常规45到60天的航程,走北极航线,能提前20天左右。不用交过路费,还安全,不用担心海盗或者什么武装袭扰。

听上去完美,可问题在于天。北极的自然条件苛刻,一年能跑的窗口,基本就夏季那三个月。冬天一到,冰封海面,冰级船也费劲。运力天花板摆在这儿,想要把“向东看”的大盘子压在这条线上,还差火候。普京此时抛出“跨北极交通走廊”,多少带着破题的意思。怎么破?是靠更多破冰保障,是靠港口布局的再优化,还是靠海、陆、铁的联运组合拳,这次他没摊开。外界盯着看,看他接下来拿出什么施工图。

普京点名远东要“积极运用无人驾驶技术”,他的原话很有画面感:远东不像人口稠密地区那样风险大,这里应当用起来。意思很明白,地广人稀、路长车少、环境可控,是测试和推广无人驾驶的天然场景。俄罗斯在无人驾驶上的进度,和中美比是慢了一截。如果从零起步,摸着石头过河,个把十年都未必跑得出来。中国这边,头部公司已经把车开到欧美、中东、东南亚,多地落地。但俄罗斯市场,还没见到大规模动作。摆上桌子的这句话,称得上一个邀请。只要克里姆林宫点头,路权、准入、标准一放开,这一块的合作是可以深挖的。

要把宏观战略,变成实打实的流量、吨位、周转率,绕不过三个坑:钱、工期、协同。钱从哪来,工期卡多紧,跨部门怎么配合,这不可能靠一两句动员解决。眼下俄方明确继续投资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开了一个口子;港口要扩能,仓库要自动化、数字化,要上机器人的场景,这些都得靠产业链的成套能力。中方有这套手艺,也有成熟项目经验,下一步看双方怎么对表。是以项目公司参股的方式推进,还是以总承包+融资的组合带动落地,官方层面需要把规则讲清楚,市场层面需要把收益算明白。

对中国而言,一个真正动起来的远东,不只是新订单。短距海运加长距铁路的组合,能打通更多出海口;经贸合作走向纵深,背后的战略纵深也就被动员起来。对俄罗斯而言,远东要的不光是新车新路,还要外部的“活水”。人要回来,项目要持续,产业要落地,区域的自我造血能力才会起来。两边的诉求,其实是一拍即合的。

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明确“向东看”,并不是一次短期的姿态,而是把远东当成了国家的战略支点。跨北极通道这一笔,是把俄罗斯的西北和远东用一条新轴线串起来;铁路现代化和港口自动化,是把货和人安稳送出去、送进来;无人驾驶,是把基础设施的效率再往上拧一圈。对中方来说,这些全部都是熟悉的赛道。愿不愿意深度参与,参与到什么程度,怎么兼顾商业回报和长期战略,这是接下来要抉择的事。

时代的齿轮在向前拧,远东这颗齿轮,卡了太久。如果真能顺起来,东北亚的物流版图会重画,企业的算账方式会改变,老百姓看世界的路径也许会多一条。中俄之间,既有巨大体量的贸易,也有常年磨合的默契。只要把规则做扎实,把工程做扎实,把安全做扎实,所谓的“远东大开发”,不是一句喊话,是可以落地的一串动词:修、改、扩、联、测、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财经   远东   俄罗斯   中国   成真   未来   北极   铁路   西伯利亚   海参崴   港口   组合   中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