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周光
编辑| 王楠
初审| 高向东
说起马琳这个名字,老球迷都不陌生。
18个世界冠军的成绩单已经够牛了,2022年42岁当上国乒女队主教练也算功成名就。
谁能想到,2025年6月,这位45岁的老将又干了件让人掉下巴的事儿——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的博士!
从球员到教练再到博士生,马琳这是要把"活到老学到老"演绎到极致啊。
刘国梁当年到底看中了他什么,能让这个东北小伙一路开挂到今天?
2025年6月的消息一出来,网上炸开了锅。
45岁的马琳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
多少人这个年纪早就躺平了,每天溜溜弯、打打牌、含饴弄孙,日子过得美滋滋。
马琳倒好,顶着国乒女队主教练的头衔,还要啃那些专业书籍,准备论文答辩。
体育圈里退役运动员转型做教练的多了去了,但读博的真不多见。
训练场上汗流浃背是一回事,坐在书桌前苦读理论又是另一回事。
马琳这三年当女队主教练已经够忙的,训练计划、战术安排、心理辅导,哪样不得操心?
晚上回到家还得翻开书本,这份劲头让多少年轻人汗颜。
有人说他这是瞎折腾,当个教练不就得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
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光靠经验吃饭早就不够用了。
运动科学、心理学、营养学,样样都得懂点。
马琳这是在给自己充电,也是在给中国乒乓球的教练团队树立标杆。
45岁还能保持这种学习热情,这份精神比金牌还金贵。
刘国梁提起马琳,总爱讲一个故事。
那会儿马琳刚进国家队,还是个毛头小子。
队里训练,主力队员需要陪练,马琳二话不说就举手报名。
别人都觉得当陪练丢人,他倒是抢着干。
每天陪着主力队员练,人家练完了休息,他还在那儿琢磨技术动作。
这事儿让刘国梁印象深刻。
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没有抱怨,没有耍性子,就是一门心思扑在球上。
刘国梁当时就觉得,这孩子不一样,有股子韧劲儿。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国梁的眼光确实毒辣。
那个愿意当陪练的小伙子,最后拿下了18个世界冠军。
1996年,马琳16岁就拿了亚洲杯男单冠军,这才正式进入国家一队。
蔡振华是第一个发现他的伯乐,把他从地方队选进了国家二队。
吴敬平教练更是为他量身定制训练方案,把他的长处发挥到极致。
马琳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也离不开这些教练的慧眼识珠。
刘国梁看中的就是马琳这股子拼劲儿。
乒乓球台上不缺天才,但能把天赋转化成实力的,靠的是日复一日的苦练。
马琳从小到大,练球从来不偷懒。
6岁进体校,10岁进省队,每一步都是汗水铺出来的路。
这种对乒乓球的热爱,不是装出来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说到马琳,就不能不提他的直板打法。
现在的年轻球员,十个有九个都是横板。
直板?
那玩意儿都快成博物馆展品了。
马琳偏偏就认准了直板,从6岁开始就没换过。
张继科都公开说过,马琳是"正手体系最强"的选手。
这个评价相当高,要知道张继科自己也是大满贯得主。
直板反胶打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正手凶。
马琳的正手攻击力堪称恐怖,球速快,旋转强,对手接起来特别难受。
他能把直板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反手位也通过苦练弥补了不少短板。
很多人劝他改横板,说横板更全面,更符合潮流。
马琳就是不听,他觉得直板才是自己的根。
坚持直板打法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努力。
横板选手反手可以借助球拍的优势,直板就得靠技术弥补。
马琳每天光是练反手就要比别人多花好几个小时。
手上磨出的茧子一层又一层,胳膊疼得抬不起来也得咬牙坚持。
这种执着在别人看来可能有点轴,但正是这份执着成就了他。
18个世界冠军里,有多少是靠着直板打法拿下的?
马琳用实际行动证明,直板不是过时的打法,只要练到家,一样能站在世界之巅。
他成了直板打法的活招牌,也给后来的年轻选手留下了宝贵的技术遗产。
现在直板选手越来越少,马琳这一代人的经验显得更加珍贵。
2000年前后,国际乒联连续搞了三次大改革,每一次都冲着中国队来的。
球径从38毫米改成40毫米,别小看这2毫米,球速慢了,旋转弱了,马琳赖以成名的正手攻击力大打折扣。
21分制改成11分制,比赛时间从45分钟压缩到20分钟,偶然性增加了,容错率降低了。
最狠的是禁止遮挡发球的新规。
以前发球可以用身体或手臂挡住对手视线,增加发球的迷惑性。
新规一出,发球必须完全暴露在对手眼皮子底下,这对发球技术要求更高了。
马琳的发球本来是他的杀手锏之一,新规实施后,他不得不从头开始练。
那段时间马琳压力大得要命。
规则一改,之前练的很多东西都白费了,得重新适应新规则。
训练馆里,他一练就是大半天,汗水把训练服浸透了一遍又一遍。
有时候练着练着,他会突然停下来发呆,那是在琢磨怎么在新规则下找到突破口。
吴敬平教练看在眼里,专门给他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既然球速慢了,那就练落点的精准度。
既然比赛时间短了,那就练快速得分能力。
既然发球不能遮挡了,那就在球的旋转和角度上下功夫。
马琳就这么一点一点地适应新规则,硬是把劣势转化成了优势。
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琳拿下了男单和团体两块金牌。
这两块金牌的分量特别重,因为是在经历了规则改革的冲击之后拿到的。
很多人在改革面前倒下了,马琳却站了起来,还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
这份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2022年,马琳接过了国乒女队主教练的担子。
从球员到教练,看起来只是换了个角色,实际上完全是两码事。
当球员的时候,只要管好自己就行,把球打好,把比赛赢下来。
当教练就不一样了,得管一支队伍,得考虑每个队员的特点,得制定战术,得处理队内关系。
刚上任那会儿,马琳压力大到睡不着觉。
女队的姑娘们个个都是好苗子,但每个人的性格、技术特点都不一样。
有的队员心理素质好,关键时刻能顶得住。
有的队员技术细腻,但容易紧张。
怎么因材施教,怎么把每个人的潜力挖掘出来,这是马琳必须面对的课题。
训练场上,马琳会亲自示范动作,尽管他已经不在巅峰状态,但那些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依然在。
他会手把手地教队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细节。
比赛前,他会和队员们一起分析对手,研究战术。
比赛中,他坐在场边,眼睛紧紧盯着场上,每一个球都看得仔仔细细。
教练这个岗位不好干。
赢了球,功劳是队员的。
输了球,责任是教练的。
马琳从来不推卸责任,每次比赛失利,他都会先反思自己的战术安排是不是有问题,训练计划是不是需要调整。
这份担当让队员们信服,也让他逐渐在教练岗位上站稳了脚跟。
孙颖莎、林诗栋这些年轻选手在马琳的带领下成长迅速。
马琳把自己当球员时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也把那种对乒乓球的热爱和执着传递给了年轻一代。
三年时间,马琳从一个新手教练成长为成熟的主教练,这份进步有目共睹。
1980年出生的马琳,6岁就进了体校。
那时候的他还是个小豆丁,连球拍都拿不稳当。
教练看他手脚灵活,反应快,就让他试试乒乓球。
没想到这一试,就是一辈子。
小马琳对乒乓球的喜爱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往体校跑。
10岁进入辽宁省体校,这是马琳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省队的训练强度比市队大多了,小孩子吃不消是常事。
马琳咬着牙坚持,别的孩子练两个小时,他就练三个小时。
别的孩子周末休息,他还在训练馆里挥拍。
父母看着心疼,但也支持他的梦想。
1994年,14岁的马琳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广东省运会上,他一个人拿下了单打、双打、团体三块金牌。
同年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他又拿下了男单冠军。
这些成绩让马琳名声大噪,也让他看到了进国家队的希望。
从6岁到16岁,整整十年的苦练,马琳终于在1996年拿到了亚洲杯男单冠军,正式进入国家一队。
这十年里,他不知道挥了多少次拍,流了多少汗。
手上的茧子厚得像铁板,脚上的水泡一个接一个。
每一个世界冠军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付出。
18个世界冠军,这个数字说起来轻巧,拿起来难。
每一块金牌都凝聚着马琳的心血,也见证着他的成长。
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到叱咤风云的世界冠军,马琳走过的路比想象中要艰难得多。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天赋很重要,但努力更重要。
2025年10月,印度举办了亚锦赛。
这次比赛马琳没有到场,但作为女队主教练,他在国内密切关注着比赛进程。
孙颖莎和林诗栋代表中国队出战,他们的每一场比赛,马琳都通过视频认真观看,场边指导虽然不在现场,但战术指导依然到位。
印度办赛能力一直备受质疑,这次亚锦赛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场馆设施不到位,球台质量参差不齐,就连空调都是时好时坏。
中国队的队员们抱怨连连,但专业素养还是让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比赛。
马琳通过电话给队员们打气,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比赛期间发生的一些趣事在网上流传开来。
印度的后勤保障实在让人无语,队员们的饮食都成了问题。
马琳得知情况后,赶紧协调国内,让队员们尽量自己准备食物。
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温暖,也让他们在比赛中更有底气。
虽然马琳不在现场,但他的影响力依然在。
他平时训练时反复强调的技战术要点,队员们都牢记在心。
关键时刻,他们想起马琳的教导,稳住心态,一分一分地去拼。
这种精神传承,比现场指挥更有力量。
亚锦赛的经历也让马琳意识到,培养队员的独立作战能力有多么重要。
马琳这辈子,把乒乓球当成了命。
从6岁拿起球拍,到45岁还在学习进步,他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18个世界冠军是过去,主教练是现在,博士学位是未来。
有人说他贪心,什么都想要。
话不能这么说,这叫上进,叫不服输。
刘国梁当年看中的那股子劲儿,到今天还在马琳身上燃烧。
中国乒乓球能有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有马琳这样的人,一代接一代地传承着拼搏精神。
信息来源:
中国乒乓球协会官方数据库(运动员成绩档案)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信息公示(2025年度博士录取名单)
国际乒联官方网站历史赛事资料
《中国体育报》人物专访报道(2022-2025年度)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