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见效!又一美半导体巨头倒下,下一个轮到阿斯麦台积电?

文|夜微寒

编辑|夜微寒

前言

伤害中国的事往往更严重地伤害美国,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这句感慨近期在科技圈持续发酵。

从航运业的航线重构到芯片巨头的市场溃败,中美之间的博弈早已跳出单纯的贸易摩擦范畴,演变为一场关乎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战略较量。

谁能想到,当中国拿出稀土和自主创新两张王牌时,曾经凭借技术霸权卡脖子的美西方企业,如今已集体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场较量的背后是全球科技规则的悄然重塑,更是一个东方大国从规则接受者到规则制定者的华丽转身。

中国对美国的反制从一笔港口罚款拉开序幕。

报道显示,美国美森航运曼努凯号停靠宁波港时被收取446万元人民币特别港务费,成为新规生效后的首个案例。

这笔罚款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金额,向全球传递了中国反制绝非空谈的明确信号。

连锁反应迅速蔓延至航运业,丹麦马士基和德国赫伯罗特等巨头,直接将挂美国旗的船只改道韩国釜山。

更多企业选择裁撤美国籍高管只因政策明确规定,有美国资本参股或经营的企业需缴纳该费用。

航线改道的成本增加人力损耗最终都由美国经济买单,这场精准打击让美国航运业陷入被动。

意外的是港口政策调整还引发跨产业蝴蝶效应,国际航运公司为规避风险纷纷绕道第三方国家卸货换船全球航运路线大规模重构。

这一变化直接惠及日韩造船业大量船舶订单接踵而至,成为中美博弈中的意外赢家,而对美国而言这只是反制的开始真正的重拳还在后面。

如果说港务费是开胃菜,那么稀土管制就是中国反制的王炸之一。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发三项稀土新规,重点就是任何使用中国稀土技术在海外生产、稀土成分超0.1%的产品出口前必须获得中国审批。

这一规定相当于给全球高科技产业装上中国控制阀,依赖稀土的芯片、光刻机等行业首当其冲。

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成为首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10月17日美光宣布退出中国数据中心业务放弃每年34亿美元的市场份额。

表面上归因于关税战和网络安全审查,实则核心原因是稀土新规,高端存储芯片制造离不开稀土,在供应链风险下留在中国市场无异于将生命线交予他人。

更关键的是美光2023年就已被中国网信部门立案调查,其退出是长期监管压力的必然结果,而留下的市场空白迅速被长江存储以及长鑫存储等中国企业填补。

英伟达的境遇更为惨烈,从占据中国市场95%的巅峰到如今几乎清零仅用数月时间。

2025年5月,黄仁勋还乐观表示市场份额仍有50%计划降价冲量,没想到遭遇光速清零。

这既源于美国出口管制的反噬也得益于中国国产芯片的崛起,黄仁勋不得不承认中国已有性能比肩H20的替代产品,华为昇腾910C通过双芯片封装技术算力追平英伟达H100。

更致命的是中国对14纳米以下制程所需稀土实施逐案审批,即便台积电全力供货英伟达的生产仍可能受限于稀土短缺。

除此之外欧洲光刻机之王阿斯麦和台积电同样深陷困境,阿斯麦的EUV光刻机依赖中国稀土制造关键部件,稀土库存仅能维持8周生产。

一旦中国审批流程拉长,其交付周期将从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不仅导致全球芯片厂扩产计划泡汤还可能引发巨额违约赔偿,尽管总裁故作轻松实则难掩焦虑。

台积电则陷入两头受气的绝境,其3纳米生产线对特定重稀土依赖度超90%,所需镝元素92%来自中国每年需从大陆进口6000多吨稀土。

供应链卡顿将导致良品率暴跌20%-30%,数百亿美元投入面临每日烧钱的风险。

更糟的是赴美建厂的台积电遭遇补贴不到位成本飙升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苹果英伟达等大客户怨声载道搬迁大陆或许成为其唯一出路。

美国芯片巨头高通也麻烦缠身正遭遇中国反垄断查处,若查处通过可能面临118亿美元巨额罚款,成为又一个在对华博弈中受挫的美国科技企业。

从美光到英伟达再到阿斯麦、台积电和高通,中国稀土管制精准打击着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中国敢于主动出击核心底气在于科技实力的持续突破,长期以来美国凭借技术优势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卡脖子仅出口阉割版芯片。

企图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低端,但封锁反而倒逼中国加速创新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逆袭之路。

中低端芯片领域中国已实现自给自足并抢占海外市场,被荷兰接管的安世芯片就是典型代表。

高端芯片领域突破同样显著,中芯国际在等效7纳米工艺上取得进展,高端芯片已应用于国防领域。

北大研制出高精度模拟计算芯片,清华推出全球首款亚埃米级成像芯片玉衡不断刷新技术高度。

华为的绝地反击成为自主创新的典范,2018年昇腾910问世时中美AI算力尚处同一起跑线,美国断供曾导致其停产。

如今昇腾强势回归,910C算力追平英伟达H100,华为还公布了昇腾950-970路线图通过百万卡集群技术以系统级优势弥补制程差距。

除华为外寒武纪、瀚博、地平线等企业也在自研先进AI芯片,国产AI芯片在AI服务器市场的占有率从2023年不足30%跃升至2025年40%,预计2026年将接近100%。

人才优势同样关键,黄仁勋承认世界过半AI研究人员在中国,这成为突破技术封锁的重要支撑。

同时中国采用换赛道策略,借助AI智能实现弯道超车减少对传统算力的依赖,这种差异化竞争思路,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开辟了新战场。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中国芯片产业的全方位突破正彻底改变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这场中美科技博弈的深层意义是全球科技规则的重新定义,过去美国凭借技术霸权构建芯片+软件的AI生态垄断,通过小院高墙战略掌控话语权。

但中国的反击证明在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脱钩断链只会反噬自身。

中国的战略智慧在于未陷入同质化竞争,而是凭借全产业链优势直击对手命门。

中国不仅稀土储量丰富,更掌握从开采到精炼的全套核心技术占据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这种优势短期内无法替代。

当美国围堵芯片技术时,中国用上游稀土管控重塑供应链规则,实现了从被动防守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AI生态已开始反向输出,马来西亚正式采购华为昇腾芯片打造自主主权AI生态系统,标志着美国依托英伟达构建的AI霸权出现裂痕。

黄仁勋担忧的全球市场分割成为现实,从技术突破到生态输出中国证明科技竞争的本质是适应市场需求、构建包容性产业生态。

这场博弈让世界看清科技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美国的技术封锁不仅未能遏制中国反而倒逼其加速创新,同时让美国企业失去最大市场。

黄仁勋中国市场无可替代的感慨正是对霸权思维的有力回击。

从港务费的精准打击到稀土管制的致命一击,从芯片技术的自主突破到全球规则的重新定义,中国在中美科技博弈中展现的战略定力和创新活力,正在书写全球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的科技竞争是全产业链实力和生态构建能力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中国已从规则接受者稳步走向规则制定者。

而逆势而为的势力终将被时代潮流抛弃,正如黄仁勋所言伤害中国的事最终只会更严重地伤害自己,这便是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时代最朴素的真理。

那么你对于这场科技战争是如何看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1. 新浪财经:《黄仁勋:英伟达AI芯片在华份额由95%暴跌至0%!》2025-10-17
  2. 观察者网《美光被曝退出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业务》2025-10-17

对此,您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赞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科技   反制   见效   中方   半导体   巨头   中国   稀土   芯片   美国   英伟   全球   华为   中美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