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真不能吃鸡蛋了,没想到鸡蛋也能造假!”说完这句话李阿姨就准备把家里的鸡蛋给扔了。
原来李阿姨早前在家族群里看到亲人发的一篇所谓的“报道”,那篇“报道”说现在市面上很多鸡蛋都是用激素制成的,有些更是人造蛋,成本只要一毛钱,不仅有毒还致癌。

看完那篇“报道”后,李阿姨吓坏了,这才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大量激素蛋流入市场,成本才一毛钱?
传言称,常见的双黄蛋其实就是激素蛋,并且打了激素的鸡蛋,蛋壳会比较软,蛋清质地稀薄,经常吃这种激素蛋,不仅有毒还致癌,成年人吃了会扰乱激素水平,小孩吃了会影响生长发育。
殊不知,双黄蛋不过是随机出现的概率性事件,和激素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之所以有双黄蛋,是因为母鸡在下蛋时产了一个卵黄后,大脑的控制中心没有及时收到信号,所以又产了一个卵黄导致的。
蛋壳软和激素也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只是因为下蛋的母鸡缺钙了而已。

当然,蛋清稀薄和激素也不存在任何关联,蛋清稀薄只能证明这个鸡蛋不是很新鲜,除此之外并不能证明其他任何东西。

虽然上面这些说法不是很靠谱,甚至有制造恐慌的嫌疑,但需要承认的是,激素蛋确实是存在的。
鸡蛋里的激素主要分为内源性激素和外源性激素这两种,内源性激素指的是鸡蛋本身就含有的激素,比如黄体酮,这种是天然产生的,一般对健康也没有多大影响。
外源性激素,则是通过外力人工摄入的。比如商家为了增加鸡蛋产量,会加一些激素类饲料来喂鸡,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激素沉积在鸡蛋中。
外源性激素对人体确实存在一些影响,但由于这种我们通过肉眼几乎无法辨别,所以只能要求我们平时买鸡蛋时,尽量选择在正规渠道去买。
人造蛋泛滥,已流入市场?
早前,一条标题为“揭露用化学原料制作人造蛋全过程”的短视频在网上流传。
视频中的“人造鸡蛋”看上去和真鸡蛋十分相似,此外视频上还用醒目的字幕标注出了“人造鸡蛋制造全过程”、“一小时生产6万个”、“鸡蛋生产车间,每天八十万粒”...

不仅有文字,还有正儿八经的视频,并且视频看起来还十分逼真,也难怪很多人会信以为真。
殊不知,这些看起来十分真实的视频,实际上是移花接木、避重就轻。因为在这些视频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鸡蛋制造的过程,能看到的,也仅仅是一晃而过的镜头。
有相关机构曾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发现人造蛋在合成后内部是坑坑洼洼的,并且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哪怕就是这种看起来一眼假、让人没有任何食欲的“假蛋”,其成本也是真鸡蛋的4倍。
所以,商家就算再傻,也不可能傻到提高几倍的成本去造假。
提醒:这6种鸡蛋 ,真的要少吃
①裂纹蛋
裂纹蛋其实很常见,比如鸡蛋在运输、储存和包装过程中,因为震动和挤压等缘故,导致鸡蛋出现一些缝隙或裂纹。
如果这个裂纹是刚刚出现的,比如我们在买回家途中因为不小心导致的,那是可以吃的,但需要尽快吃掉。
如果无法确定裂纹出现的时间,则最好不要吃,因为如果裂纹产生的时间比较久,那么很可能已经被细菌入侵了,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内部可能早已成为细菌的温床。

②散黄蛋
导致鸡蛋散黄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鸡蛋在运输时,因为剧烈摇晃等,导致蛋黄膜破裂引起的,这种一般可以吃。
还有一种是因为变质了,蛋白结构被破坏了导致的散黄,这种不能吃。
③霉点蛋
鸡蛋壳表面看起来是十分严实的,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结构,无法完全彻底阻挡外来污染物进入鸡蛋内部。
因此,当我们发现蛋壳表面有零零散散的霉点,或者有明显污染物质时,这种很大可能是受到潮湿或雨淋引发细菌入侵导致的,也不建议吃。
④毛鸡蛋
毛鸡蛋指的是没有完全成型的鸡,我们在打开蛋壳后能看到血管和即将成型的头颅、翅膀等部位。
很多人喜欢吃毛鸡蛋,有人觉得这种蛋味道好,还有人觉得这种蛋营养价值高。
事实上,从胚胎到发育过程中,蛋里面的营养基本上已经被消耗殆尽了,并且这种蛋往往还存在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以及伤寒杆菌等微生物污染,真心不建议吃。
⑤炸鸡蛋
炸鸡蛋不仅没有任何影响,而且热量还很高,经常吃炸鸡蛋会加重心血管和肝脏等负担。
更重要的是,鸡蛋在高温油炸后,可能会产生杂环胺类等有害物质,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⑥溏心蛋
溏心蛋指的是那种半生不熟的鸡蛋,很多人都觉得这种鸡蛋更有营养,却不知这种鸡蛋却是引起细菌感染的一大诱因,因为鲜鸡蛋本身就有携带病菌和寄生虫卵等风险。
如果不将鸡蛋彻底煮熟,那么也就无法保证里面的病菌能被彻底杀死,食用后可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学会3招,挑选好鸡蛋
照一照:
将鸡蛋对着光线照一照,如果鸡蛋呈半透明状,那么就是新鲜鸡蛋,不透光的则很可能不新鲜。

看一看:
仔细观察鸡蛋表面,如果表面比较粗糙而且还有霜状物的,就是新鲜鸡蛋,如果表面很光滑,那就需要当心了。
摇一摇:
轻轻摇晃一下鸡蛋,一般听不到声音的就是新鲜的。
最后提醒一下,肾脏病患者要少吃鸡蛋,否则可能会出现体内代谢物无法全部排出体外的现象。服用磺胺类药物的患者也要少吃鸡蛋,因为鸡蛋中的蛋白在体内代谢后可产生较多酸性物质,这类患者食用鸡蛋后可能导致结石。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