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的一发酒酿,直接加入牛奶,就是一道不错的风味饮品。
但是,如果你没有及时喝完,过半小时再喝,就会发现它会变得非常的浓稠,甚至凝结成块。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化学现象!
在牛奶中加入酒酿导致凝结,主要是由酸和酶的双重作用造成的。
简单来说,这个过程类似于制作奶酪或酸奶,是蛋白质变性的结果。
但是这里,它同时有酸和酶的双重作用。
一,酸的作用
此为主要因素。
1.酒酿是酸性的:
酒酿在发酵过程中,其中的酵母和霉菌,会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乳酸、乙酸等有机酸。
这使得酒酿带有明显的酸味,pH值较低。
2.牛奶蛋白对酸敏感:
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质是酪蛋白。
酪蛋白通常以均匀分散的“胶束”形式悬浮在牛奶中,保持牛奶的液态。
但是,当牛奶的pH值降低到4.6左右时,酪蛋白胶束所带的电荷会发生改变,导致它们之间的斥力减小,相互连接并形成巨大的蛋白质网络。
这个蛋白质网络,会把牛奶中的水分和脂肪捕捉起来,宏观上就表现为我们看到的凝固或结块现象。
这个过程和做酸奶、奶酪的原理非常相似。
二,酶的作用
1.酒酿中含有凝乳酶:
酒酿的发酵剂——酒曲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如根霉、毛霉等。
这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蛋白酶,其中包括类似凝乳酶的酶。
2.酶切割蛋白质:
凝乳酶会特异性地切割酪蛋白胶束表面的κ-酪蛋白,破坏其稳定性,从而使内部的酪蛋白暴露出来并相互交联凝结。这正是制作奶酪的关键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
在酒酿导致牛奶凝结的过程中,酸的作用是主导的,而酶的作用是辅助和加速的。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酶,只要酸度足够,牛奶同样会凝结。
就像挤入柠檬汁也能让牛奶结块一样,酶的存在让这个凝结过程更快、更彻底。
所以,在牛奶中加入酒酿导致凝结,是一个蛋白质变性的过程。
其主要驱动力,是酒酿中的酸降低了牛奶的pH值,使酪蛋白达到等电点而沉淀。
同时,酒酿中的酶也辅助切割了蛋白质结构,促进了凝结的发生。
那么这是坏事吗?
完全不是!这只是一种烹饪手法。
我们吃到的酒酿奶冻、冰花酪和云南乳扇等,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只要使用的酒酿和牛奶是新鲜卫生的,这种凝结产物是安全可食的,口感滑嫩,别有风味。
那么,牛奶和酒酿搭配的的最佳比例是多少呢?
这个还真没有绝对标准,核心取决于你偏好的浓稠度和酒香浓度。
日常制作甜品的常用黄金比例为 牛奶:酒酿 = 2:1 或者 3:1。
若喜欢酒香浓郁、质地偏稠,类似炖奶的,可选择 2:1 的比例,即200毫升牛奶搭配100毫升酒酿。
若喜欢口感清爽、奶香更突出的,可选择 3:1 的比例,即300毫升牛奶搭配100毫升酒酿。
我们熟知的雪花酪,就是用的2:1的比例来制作。
不过需要提前把蛋白质含量在3.2之上的纯牛奶加热至四十度,再降至30左右,最后冲入鲜酒酿,放冰箱冷藏2小时,就做好了。
好了,今天的话题我们就先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观看!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