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非洲地图。
除了埃塞俄比亚,基本全都处于欧洲国家控制下。
尤其是中间这硕大的一个地方,今天的刚果金,竟然被欧洲小国比利时整个吃掉,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这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政治、文化、科技,这些看似正面的词汇背后,如何讲述了一场帝国跑马圈地征服世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回到这一切的开头,一个人的好奇心,一个人的野心,和一场 104 天的秘密会议。
这是 1805 年,英国出版的非洲地图,除了沿海贸易地区外,广大的内陆都被标注为,未知区域“unknown part”。那么非洲地图是如何逐渐被填满的呢?
打开这个时代的人叫,利文斯通。
他出生在英国苏格兰工业小镇布兰太尔的一所工人公寓里,他10岁就开始在棉纺厂做童工,每天工作14个小时。
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所以上大学后,他报了医学和神学,毕业后成为牧师。
19 世纪,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随即立法禁止奴隶贸易,并且给扩张提出了新的话术,3C 方案。哎,数码区的朋友别激动哈。这是三个 C 打头的英文单词。
Commerce 通商、Christianity 传教、Civilization 文明
利文斯顿就希望走上传教的道路。
他的第一志愿其实是去中国,结果鸦片战争爆发了。随后听说在南非以北的地方,有大量人烟稠密、从来没有传教士去过的村庄。
1840 年,他就踏上了非洲大陆,一待就是 10 多年,是第一个从西向东横跨了非洲大陆的人。他发现了恩加米湖。成功标注了赞比西河,发现并且命名了维多利亚大瀑布。
等他回到伦敦,出版了《非洲南部的传教士旅行和研究》。
他的书和事迹让他一下成了顶流红人,他去开讲座的地方,门庭若市,高朋满座,无数人因为利文斯通而对非洲这片大陆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当然,利文斯通可以去非洲,不单单是因为有信仰,关键还是科技的发展。
以前白人不去非洲内陆,不仅是不了解,而且还危险,得个疟疾随随便便人就死掉了,很多人直接管疟疾就叫非洲热。1788 年的时候,英国人就成立了非洲协会,他们赞助探险家,去西非,沿着尼日尔河找传说中的黄金之城廷巴克图,前后折了三波人。后来技术发展,1820 年的时候,法国科学家就从金鸡纳树皮里头分离出了奎宁,但是掌握不好剂量。
利文斯顿带的奎宁不单单自己吃,还给土著治病,治好了就传教,还确定了正确剂量。不但如此,他还记录了象皮病、钩虫病、麻风病、黄热病。很遗憾的是,他一直以为疟疾的病因是沼泽的臭气,不知道是蚊子,反复发病,药品消耗极快。他的太太就是因为奎宁断药,死在了探险的路上。
言归正传,利文斯通实在是太红了,只过了一年,在政府的支持之下,再次踏上了非洲之旅,但是他干涉葡萄牙殖民地的奴隶贸易,差点给英国弄出国际纠纷,被喊回来了。
1865 年,他踏上最后一次旅程,他在之前的探险中发现了卢阿普拉河,他认为这就是尼罗河,只要找到源头,就能找到尼罗河的源头。
很多探险队员不想送死,每天都有人溜走,为了掩盖逃跑的事实,到处宣扬他已经死了,但是到底死没死,太神秘了。
美国人觉得这是一个好故事,《纽约先驱报》就找到一个战地记者,名叫亨利 · 斯坦利,给他充足的经费,让他找到利文斯通。斯坦利走了 2 年,最终他在坦噶尼喀湖附近找到了一个白人,方圆几百公里,只有这一个白人。斯坦利说了他那句著名的话:Dr. Livingstone, I presume?
传说中的斯坦利和利文斯通相见
利文斯通最终拒绝和斯坦利离开,他在日记里写到:世间尚无事能迫使我绝望地放弃工作。我以我主自励,继续前进。
1873 年 5 月 4 日清晨,随从们看到利文斯顿跪在床边,身体前倾,头埋在枕头里,双手抱头,一动不动,他们以为他在祷告,摸了摸,已经凉了。
随从希望把他的遗体送回英国,但是缺少补给,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英国探险家卡梅伦。卡梅伦当时也很狼狈,但是他依旧给运尸队提供了补给,交换了利文斯通的航海仪和经线仪。
当利文斯通的遗体回到伦敦,英国人为他在西敏寺举行了宏大的葬礼。
葬礼一年半以后,那个帮助过利文斯通运尸队的卡梅伦终于走完了卢阿普拉河,成为了第一个横跨赤道非洲的白人。他终于证明了这条河不是尼罗河,而是刚果河。
卡梅伦的发现在英国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但是被一个有心的欧洲小国国王给盯上了……
这个人,就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利奥波德二世贵为比利时国王,但他志不在此。
比利时是 1830 年从荷兰分裂出来的。当时欧洲列强下场调停,要求比利时成立一个君主立宪制政府,并且在国际事务上保持中立,就支持他们独立。
于是比利时人转头从东边小国林立的德意志地区选了个贵族,利奥波德的爸爸就这样当上了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继位的时候才 30 岁,他不想当虚君,想大展宏图。
19 世纪末的欧洲,需求增长完全跟不上生产力,1873 年全欧洲陷入大萧条,价格、利润、投资进入萧条。小企业纷纷倒下,大工厂、卡特尔纷纷崛起,自由竞争正在走向集中垄断。大家都想占领更多土地,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便宜的原材料。这也就是列宁所说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了最高阶段,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利奥波德二世,也想搞帝国。
问题来了。
第一,比利时独立的基础是承诺做一个中立国,搞殖民地属于违法。
第二,世界已经被列强分的差不多了,比利时太弱小了,不是对手。
一开始他先是打别人的主意,想跟西班牙购买菲律宾,人家压根没搭理他。
1876 年 3 月 17 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卡梅伦中尉的探险报告上写到:
他强调刚果河内陆是一片美丽富饶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土地,他有一小块优质煤样本,其余矿藏,如金、铜、铁、银亦十分丰富。他相信,在充足的资本支持下,一个全球最好的内河航运系统将能投入使用,只要前期有 100 到 200 万斯特林(旧英镑)的投资,一个伟大的公司就可以良好运作。
利奥波德从报纸上看到这则消息,太兴奋了,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法律不同意,政府不支持,利奥波德心一横,老子自己干!
他 1876 年召开布鲁塞尔地理学会开年会,邀请各路科学和慈善大佬,说咱们讨论讨论,怎么把文明带向非洲。
大家聊得起劲,他大笔一挥,宣布:这个项目,我王多鱼投了!随后他自掏腰包,成立了国际非洲协会,再之后更明确更名为国际刚果协会。
随后利奥波德二世以建立科考站的名义,派了 4 个比利时探险家,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
他觉得不行,还是得找个懂行的带队。于是目光就锁定在了当年见过利文斯通最后一面的探险家,亨利 · 斯坦利。
斯坦利那时也没闲着,他横跨过中非,并且从刚果河的源头一直走到了出海口。但是他对黑人太残暴,名声不好,没人用他,这一下子两个难兄难弟就碰上了。
他私下嘱咐这斯坦利,你拿钱办事儿,别嚷嚷。我明面搞慈善,但是目的很简单,就是吃掉刚果。斯坦利随后进入非洲,在刚果河上建立了大量工作站,拿着欧洲的工业品和土著们交换在条约上签名,条约都是用法语,土著看不懂,按个手印主权就让出去了。
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来不及了。
有了从利文斯通开始的这些探险家们填补地图空缺,象牙、橡胶、木材还有黄金都带来了新的需求和市场,促使列强深入非洲。
在北非,法国人说服埃及政府修建苏伊士运河,英国人试图控制埃及王室,两国明争暗斗。
在西非,英国探险家戈尔迪联合英国贸易商成立国民非洲公司,快速和土著签署协议,抢夺法国贸易权,打算把法国从尼日尔河上游寄出去。1871 年,德国统一,迅速出击,占领了多哥兰和喀麦隆。
而刚果这里,由于还是一片殖民空白,大家都杀过来了。
法国派了布拉柴去探索刚果,建立了布拉柴维尔,升起了法国国旗。
1879年,英国发动祖鲁战争,进入南非,英国商人塞西尔 · 罗德斯成为矿业巨头,呼吁帝国向北扩张,想把加丹加地区直接吃掉。
英国为了恶心法国,直接宣布承认葡萄牙对刚果的主权,并且派出舰队和葡萄牙一起封锁的刚果的出海口。
整个非洲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只是抢殖民地而已,如果继续争下去,利奥波德的梦就要碎了,而且没准搞成世界大战,得赶紧开个会聊一聊。在他的运筹之下,俾斯麦同意开会聊聊。
但是如果会议室的门一关上,那就都完了,得赶紧在开会前把各国给疏通好。
英国民主化程度最高,民间舆论比较强,利奥波德就撒钱发动媒体造势,让社会关注英国盟友葡萄牙的奴隶贸易问题。搞得大家很尴尬。
但是转头又去和葡萄牙说,你吃刚果,法国人肯定揍你,如果支持我们刚果协会去刚果传播文明,那么出产的原材料,我给你最惠国待遇。再然后他又跑去和德国人说,我不会给任何国家特殊待遇,德国人绝对会享受平等待遇。
最后他又跑去和法国人说,首先我支持你们拿走刚果河北边,就是今天的刚果布和中非共和国,另外大哥你是懂我的,我主要是想传播文明,我自己就这么多钱,我保证,如果我的钱未来不够建设刚果,我如果要出售它,你们法国有优先购买权。
对于在非洲没有利益的美国,他强调,刚果协会是搞慈善组织,是为了帮助黑人实现现代化,最终是要把国家交还给他们的。美国人看利奥波德这么诚恳,就宣布支持了。
最牛的是,他甚至说服了不支持搞殖民的比利时国内政府,当时的比利时首相都说,比利时不需要殖民地,但是我想国王陛下保证,只要刚果不给我们造成国籍问题,我全心全意支持他的计划。
有人装,有人信,反正利奥波德是把大家都给忽悠瘸了。
1884 年,在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召集下,14 个列强来到柏林,柏林会议正式召开,比利时没来,刚果协会来了,是唯一一个非国家机构,相当于是国际承认。
对于其它地方,列强们只是做了模糊认定,也就是所谓的有效占领,至于你如何论证有效,是升旗、是签约、是征服,各凭本事。
唯独确认的,就是刚果,利奥波德美梦成真,一口气吃掉了 234 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 万人口。由于刚果边境确认了,所以北边边境的法属地区就确认了,也就是今天的刚果布和中非共和国。南边葡属也确定了,就是今天的安哥拉。
1885 年,利奥波德的刚果协会宣布正式成立刚果自由邦。
而列强瓜分非洲,也正式走上了快车道。
柏林会议到底有没有意义,其实历史学家已经论证了。参会的不是各国一把手,也没确定什么领土,所谓的有效占领,也是一个模糊概念。
唯一实现的,就是告诉大家,快点抢,现在大家都盯上了。
对于那些中央政府的高官来说,他们其实不想抢,花的都是国家财政,赚钱的是资本家。
柏林会议之前,法国政府每年从西非殖民地赚 1500 英镑。大家去看看福尔摩斯,他哥是个英国公务员,年薪 450 英镑。你说说法国政府,费劲巴力,一年只赚 3 个英国公务员的钱。
在欧洲,德国和意大利刚刚统一,国内市场机遇多,不需要背井离乡。
葡萄牙和西班牙,江河日下,守着已经占领的地方就很难了。
唯独英法,国内充分开发,需要抢劫,对于基层来说,尤其是有野心的扩张主义者,这简直就是给他们开了一张抢劫许可证。
底层军官,渴望去非洲刷经验,带着机枪就冲锋。从塞内加尔,一路向东走,先是廷巴克图,再是法属苏丹也就是今天的马里。这些内陆地区全都是伊斯兰教地区,当地人掀起圣战,法国国内的基督教和民族主义者就十字军精神上头。这就是基本盘,这就是支持率,这就是选票!政客也兴奋了!结果就是巴黎的老爷们被前线的军官们牵着鼻子走。
柏林会议10年以后,吃到了非洲红利的人,都逐步走上了权力中心。1894年,法国的德尔卡塞成为殖民地部长,1895年,张伯伦成为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矿业巨头罗得斯就任英属开普殖民地总理。他们都急于用非洲殖民地来推行帝国主义。
来各位,如果在听视频,请拿起手机,我们这里要高强度上地图了。
法国人看着地图,塞内加尔、廷巴克图、上沃尔特、尼日尔河、达荷美,那再连一连,不就到红海了吗?当时法国人的想法就是从西非进去,一路打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建立一个横向帝国。
英国人,通过巧取豪夺,把法国人挤出了埃及,又征服了南非,他们希望南北夹击,让火车从开普敦一路通到开罗,建立一个竖向帝国。
这一横一竖,注定要撞到一起,这个交汇处,就在今天南苏丹东部的法绍达镇。
法国兵分两路,派出了马尔尚将军带队,从布拉柴维尔出发,坐着轮船,穿越非洲腹地,抵达尼罗河。
英国早有防备,派出一个叫卢加德的商人,前往乌干达,加强对尼罗河河源区的控制。谁承想,卢加德想要通过干预土著政治来扶持傀儡,结果自己把钱花光了,跑路了。
没辙,代理人白手套用不上,那就打吧。
皇家海军起草了战争命令,英国元帅带兵直接杀到第一线,并且派出舰艇,杀鸡用牛刀也要打。英法两军在法绍达碰头,但是国内迟迟没有到底打不打的消息。两军指挥官甚至在前线喝起了威士忌。
最后,法国人怂了。
法国政府认为法德必有一战,需要和英国保持好关系。法军最终撤退。
1899年,英法正式签订协议。法国一口气占下今天乍得、中非、法属刚果、加蓬,连成了法属赤道非洲。
讽刺1899友好协议的漫画
英国连成了南北大轴线,成了瓜分非洲最后的赢家。
那么,利奥波德呢?他不吭不哈,把刚果整成了人间地狱。
利奥波德完一开始卖象牙,奢侈品市场太小,很快就债台高筑。等自行车和汽车产业成熟了,橡胶成了重要的现金流。
橡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利时人口太少了,直接用当地人。
但是问题又来了,利奥波德在当地只有大概不到1000个雇佣兵,如果当地人不好好干活怎么办?那就杀鸡儆猴。
可是有的雇佣兵也摸鱼,不好好执行镇压的工作,反而跑去打猎。当地没有兵工厂,子弹都要远洋进口,太昂贵了。雇佣兵长官就发明了一套变态玩法,士兵去镇压摸鱼土著劳工的时候,要把人手给砍下来,一只手交换一个子弹。
而且全都给你算好了,左手等于0.3个有效劳动力,右手等于0.7个有效劳动力,达到了威慑目的,也不耽误现在劳作,还不影响后代繁衍。太变态了!
从刚果地狱里榨出来的钱,供养了比利时天堂般的生活,在利奥波德的统治下,比利时成为钢铁强国,基建狂魔,布鲁塞尔圣心圣殿、杜登公园、跑马场、皇家美术馆、中非博物馆、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等等辉煌的建筑拔地而起。他施行普选、允许工人结社、禁止童工、设立了周末休息和工伤保险。
而在刚果,不单单是砍手,屠杀、恐吓、瘟疫,前前后后死了1000万人。利奥波德想要赚取更多钱,他想了个“空地概念”,宣称没白人的地,都可以是刚果土地。
彼时的英法对瓜分非洲有着熊熊野心,不会容忍另一个国家分蛋糕。
随后媒体曝光利奥波德二世的暴行,英国再次召集14个签署国召开会议,控诉利奥波德的暴行,要求国际调查。
1908年,公众压力和外交手段最终导致利奥波德二世的个人统治结束,刚果自由邦由比利时议会接管,成为“比属刚果”。
至此,整个世界被列强给瓜分殆尽,他们再也找不到更多的可以释放他们野心的土地,帝国主义最终将在零和博弈里走向世界大战。
好了,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学习,超越情绪,找到看世界的角度,用一种更加理性乐观的态度去拥抱多极化的世界。
最后,欢迎点赞进入私货时间:
利文斯通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探险之路竟然打开了欧洲列强如恶魔般的野心,给非洲人民带去了悲惨的遭遇。但是历史也并不全都是惨痛。在另一方面,利文斯通的事迹激励了大量苏格兰人去研究热带病。
利文斯通有一个表妹,叫伊丽莎白 · 利文斯通,伊丽莎白生了个儿子叫帕特里克 · 曼森。曼森最终确认了疟疾是蚊子传播的,成为热带病之父。曼森有个中文名,叫白文信,因为他在中国工作了 23 年,两岸三地都去过,可以说流利的中文。在台湾他的中文名叫万巴德,在香港,他的中文名叫白文信。
1885 年,把老家苏格兰的奶牛引进香港,建立了薄扶林牧场,后来发展成了香港牛奶公司。
1887 年,他创办了香港华人西医书院,而第一届学生里面有一个人,就是孙中山。孙中山在这里接触到了现代思想,他以第一届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之后上书李鸿章,走上了他的革命道路。1896 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就是曼森联络英国外交官把他救了出来。这个西医书院后来并入成为香港大学医学院,但是很遗憾,2005 年,港大医学院为了拿超人的一笔巨款,把名字改成了李嘉诚医学院,让不明就里的人错过了这段历史。
1889 年,曼森回到英国,1892 年,他创办了热带病学院,后来升格为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2014 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这所学校 500 多名师生自愿奔赴前线。这个学校的旁边就是亚非学院,一文一武,共同形成了大英帝国殖民体系的两大根基,直到今天都还在影响世界。
在一个思想、技术、政治都在快速迭代与重塑的时代。得意的不单单是野心家,也有那些愿意去冒险的普通人。
不管是利文斯通,还是曼森,他们都来自底层工人家庭,但是他们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出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
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任何规则的重塑都会带来混乱,混乱就是阶梯,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投入到市场扩张和试错的活动,既得利益者是不愿意冒险的,而爬上阶梯,需要的更多是勇气,强国的小民在海外也可以大展宏图,他们没有辜负这个历史时代,写下了自己的故事,没有白白来这个世界走一趟。现在,我们的历史又到了这样一个时候,如果你在看这个视频,那么不关你来自什么社会阶层,你应该是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出生在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你要怎么写你的故事?你要做一个野心家,还是一个给社会甚至世界做出正面贡献的人,这都是属于你的机遇。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你有更多的研究资料,有过更多一线亲身体验,非常期待您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干货和故事,有了更多的干货评论,才能让我们的节目更加完整。
祝大家变得更强,我们下周再见!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