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42岁的汤先生像往常一样泡了一壶浓茶。茶香袅袅,仿佛一天的疲惫都能被驱散。然而,近半年以来,左腰的阵阵钝痛却越来越频繁。
刚开始他以为只是“受凉”,直到那天痛得汗流浃背,才到医院做了个B超,双肾结石,右肾还有中度积水。

医生严肃地说:“再不控制,肾功能可能就保不住了!”这让汤先生回想起多年来每日数杯浓茶代水的习惯,忍不住心生疑虑:难道喝茶喝多了,真会“喝出”结石?
为此,他专门向医生请教,长期喝白开水和长期喝茶,到底哪种习惯更健康?又有哪些隐藏的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用茶代水”成为很多中年或老年人的日常,甚至被某些人当作养生法宝。可是,像汤先生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
茶到底能不能每天当水喝?喝多了究竟对身体是好是坏?又该如何科学选择日常饮水方式?
今天,就带您拨开谣言迷雾,还原一个更真实的饮水健康真相。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都忽略了,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在中国,喝茶历史悠久,白开水也是补充水分最传统的方式。很多人会好奇:茶水与白开水,到底谁更胜一筹?

从科学角度看,水是人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比高达75%以上。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应摄入1.5-1.7升水,以维持新陈代谢、废物排泄和体温调节等功能。白开水不含热量,不含添加剂,是补水的最佳选择。
茶叶则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适量饮用对健康有益。
据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医院团队分析,连续5-13.6年随访亚洲72万人发现:喝绿茶与脑出血风险降低23-34%有关,尤其以绿茶最为显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量、无限浓度地喝茶。
为什么有些人喝茶喝出了结石?关键就在于饮用习惯的“度”,茶叶本身含有较多的草酸,尤其是浓茶。
如果长期大量饮用浓茶,“以茶代水”,加上日常饮水量不足,草酸与体内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时间长了就可能引发肾结石。

不仅如此,茶水中的咖啡因还可能导致心慌、失眠、胃部不适等副作用。对于部分肾脏原本就有问题的人群,过量饮茶更容易使肾脏“雪上加霜”。相比之下,白开水则不会带来这些额外风险。
不少人在养生时忽略了一个现实:茶虽有益,却绝不能代替人体最基础的水分需求。
坚持以茶代水,身体可能出现这几种明显变化:
肾结石风险升高
如汤先生那样,“水不沾,只喝茶”容易因草酸摄入过多,和体内钙结合生成结石。卫生统计数据显示,肾结石患者中,长期“茶代水”者比例远超普通人,个别病例最大结石甚至直径可达3.3cm。

增加身体负担及尿频
茶叶所含咖啡因、草酸摄入过量会让身体代谢负荷加重。部分人出现心悸、夜间失眠甚至便秘等症状。吉林市中心医院营养师提醒,相同饮水量下,茶水比白开水刺激尿液排出更多,反而诱发脱水、便秘,尤其老年人更要警惕。

慢性肾损害和肾功能减退
因为结石和高负荷的代谢压力,肾脏易损伤。医学检查发现,部分以茶代水者的肌酐、尿酸异常升高,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减退。
影响铁等微量元素吸收
茶多酚易和食物中的铁结合,降低铁的吸收利用,易诱发缺铁性贫血。女性、儿童和素食者尤其需注意。
比起以茶代水,长期、规律地喝足量白开水通常更安全健康。但适量饮茶,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威胁,还能带来认知、心血管等方面的益处。关键在于“量”的把控和“度”的选择。
如果已经出现肾结石,日常饮水和饮食如何调整,对广大中老年朋友尤其重要:
科学饮水量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每日饮水达到能排出2升尿液,以稀释结晶和冲刷尿路。优先选择白开水,少饮浓茶、咖啡、含糖饮料。

饮茶需适量,茶不宜太浓
饮茶每天3-5克茶叶为宜,不建议用茶水完全替代水。如有肾结石、肾功能异常或高草酸尿患者,建议严格限茶或根据医生建议控制种类和饮用量。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草酸、高蛋白饮食,如菠菜、坚果、动物内脏、豆类及过量肉类。控制盐分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
定期体检复查
即使身体无异常、无疼痛,也要每半年复查肾脏情况,监控结石变化和肾功能。

养成健康饮水习惯
均匀分次饮水,避免临睡前大量饮用,防止夜间频繁起夜加重肾脏负担。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茶叶与健康》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饮水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肾结石临床诊疗指南(2021年版)》
《天津医科大学绿茶研究随访报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