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几千亿贸易顺差,但为什么外汇储备却没有增加?

中国每年都有数千亿的贸易顺差,但为什么十年之后,中国的外汇储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呢?接下来,我们用几分钟时间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025年初,海关总署发布了202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总体来看,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1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回顾2014-2024这十年,中国几乎每年都有贸易顺差,少则约2000亿美元,多则如2024年高达上万亿美元。2014年,中国外汇储备接近4万亿美元,具体为39900亿美元;而到了2024年,央行公布的外汇储备却只有32000多亿美元。每年贸易顺差带来大量美元流入,可十年后外汇储备却减少了,这一现象让许多人心中充满疑惑。最近,我也收到不少粉丝朋友提出同样的问题。

在我看来,首先大家要了解贸易统计数据的折算问题。海关部门汇总的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万亿美元。但要注意,对外贸易并非都以美元结算,其中还可能用到欧元、日元,以及非常重要的人民币。

根据国家官方部门的数据,2024年中国跨境贸易中有30%使用人民币结算。所以,虽然中国有1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经汇率折算后),但赚回来的并非都是美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人民币。也就是说,这1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非实实在在地给外汇储备增加了1万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实际上美元的增加量可能只有2000多亿美元,这是理解该问题的第一个关键要点。

其次,对于外汇储备,无论是2014年接近4万亿美元,还是现在的3万多亿美元,这都是经过不同汇率折算后的统一口径数据。这意味着央行账本上持有的外汇储备并非全部是美元,还包括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士法郎、瑞典克朗等。

在过去十年里,若以美元计价,其他外汇相对美元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贬值。比如,有兴趣的话可以查看过去十年欧元、英镑对美元的汇率变化,尤其是日元,贬值幅度相当大。而且,为了分散外汇储备风险,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曾经欧元和日元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一度接近半壁江山。这种汇率波动导致的折算损失,是外汇储备减少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自2008年起,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不再强制结汇。也就是说,外汇储备并非都由央行操作积累。贸易顺差产生的外汇,不再强制企业卖给央行。所以,大量外汇储备从2008年之后逐渐沉淀在企业账户和个人家庭账户,且占比越来越高。真正通过结汇方式留存到央行并成为外汇储备的比例逐年降低,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第四个原因,也是几乎所有专家学者都会提到的一点,就是中国在对外贸易结构上存在差异。在货物出口方面,贸易顺差看似很大,但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每年有几百万中国人出国旅游消费,花费大量美元;海外留学支付的美元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中国每年在服务贸易方面大约有一两千亿美元的逆差。

此外,在投资领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海外买矿、企业海外投资,还是购买海外资产、证券、基金等,中国在资本项目上对外也是逆差。近年来,中国对在华经营外资企业资金向外转移的政策也越来越宽松,不少外资企业通过合法途径将每年赚取的外汇回流到总部所在的西方国家,这也导致了资金外流。当然,还有一些统计方面的其他因素,但以上四点是外汇储备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前三点内容,很多专家学者未必能全面解答。

免责声明:以上任何内容均来源于市场公开信息,仅供您参考与学习观摩,该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产品的购买、抛售或持有的建议,不作为您做出可投资的依据,您应自主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资风险与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外汇储备   贸易顺差   逆差   央行   日元   对外贸易   汇率   中国   年中   美元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