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来往这事儿,在咱们中国人眼里头,一直是大事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随份子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习俗了。它本意是表达心意,拉近关系,可现在社会节奏快,人心杂乱,有些礼随出去不光没啥用,还可能给自己添堵。
老人家常挂嘴边的“礼有两不随”,说的就是这种事儿。不管你多爱面子,多不好意思,这两种礼最好别碰,因为它们压根儿没啥实际意义,只会让你白扔钱,还落不着好。
先说第一种,多年没联系的旧识礼。你和老同学、老同事,毕业或者跳槽后就断了音讯,好几年不打招呼,突然有一天微信弹出一张请帖,婚礼、生日,邀请你去捧场。

表面上看,这是老交情,可仔细想想,你们之间早没互动了。这种请帖多半不是真心想请你,而是借着名头收份子钱。随了,你心疼钱包,不随,又觉得尴尬。可现实是,这种关系淡得像白开水,随出去的钱换不来啥回报。
生活中,不少人随这种礼后,发现对方下次有事儿根本不记得你,或者干脆拉黑删除。为什么说它没意义?因为人情讲究互惠,你单方面付出,等于白搭。别被面子绑架,关系不紧密的,别硬着头皮凑热闹。
再说第二种,目的不纯的攀附礼。这种更坑人,你明明经济一般,却非要随大份子,去参加那些高大上的圈子聚会。亲戚朋友里有人混得风生水起,办个啥事儿,你挤破头想去随礼,觉得能沾光,拉关系。可实际上,你融不进那个圈子,随的钱多半是打水漂。

为什么没意义?因为这种礼本质上是交易,你想通过钱换取机会或尊重,可对方看重的不是你的心意,而是你的价值。如果你没啥资源可交换,随出去的钱就白费了。有人为了巴结上司或合作伙伴,硬着头皮随高额礼,结果呢?人家收了钱,转头就把你忘了。
这两种礼为什么最好别随?根儿上说,人情是双向的,随礼该是心甘情愿,不是被迫或图利。社会上,人情债越积越多,不少家庭为此愁眉苦脸。国人每年随礼总额上千亿,可其中不少是无效支出。
随了这些没意义的礼,不光经济压力大,还影响心态。比方说,第一种旧识礼,让你觉得关系虚伪;第二种攀附礼,让你觉得自卑。长远看,坚持不随,能帮你筛选真朋友,省下钱做更有用的事儿。

当然,有人会说,不随礼会不会得罪人?其实不然。现在社会开放,很多人理解这种选择。微信婉转回复,说最近手头紧,或者直接说关系疏远了。
关键是态度诚恳,别硬怼。网上有不少经验帖,教大家怎么拒绝随礼,还保持体面。提前打招呼,或者送个小礼物代替大份子。总之,别让面子毁了里子。
生活中,避免这些礼,能让你日子过得更自在。把省下的钱投资自己,学技能、旅游。或者,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像父母、密友。老人家的话不是迷信,是经验总结。听进去,能少走弯路。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