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年轻人这几年活得很压抑,压在三样东西底下:房价、失业,还有一个更沉的——财阀。有人说这是“三星共和国”,这话真不夸张,三星一家营收就能撑起韩国GDP的五分之一。
你穿的、用的、看的、住的,背后都有财阀。大学毕业生花三年都找不到一份正职,求职成功的,还要靠“Blind”网上匿名讨公道。
这可不是宫斗剧,这是现代资本剧本。财阀吃下国家的根,年轻人连呼吸的缝都难找。
韩国人对财阀的印象,用一个词形容:“空气”。看不见,躲不开。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的数据摆着:全国有45家典型财阀集团,其中仅三星、现代、LG、SK四家,其总资产就占了国家的 26%。三星集团一家的营收,占韩国GDP的20%以上。
“死亡、税收和三星”成了韩国人三件躲不开的事。三星电子、三星生物、三星物产、三星火灾、三星医院、三星传媒……
铺天盖地,连韩国人的出生医院、上学用品、毕业简历都绕不开它。到了股市,财阀影响更大。2014年,四大财阀在总市值中接近一半占比。可就业贡献呢?只有12%。
财阀吃下利润,吐出就业碎渣。2017年,财阀企业营业利润同比飙升54.8%,占全国利润40.8%,却只占企业总数的0.2%。
而那年韩国就业人口增长率,是负数。大企业能拿奖金,小公司没活干。再细看制造业,集中度高到让人惊讶,半导体等行业创造利润,却几乎不给年轻人留下岗位。
三年没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在韩国有36万人。他们有个专属代号:“蹲族”。他们既没读书,也不求职,被官方分类为“非经济人口”。还有8.6万人,三年内一次工作也没找过,直接从就业市场消失。
这群人不是懒,是无能为力。因为大公司只要“Spec”:好大学、外语满分、实习经历。
全韩国每年有数十万大学毕业生参与“Spec竞争”,考完试又考证,结果99%的岗位集中在极少数财阀集团手中。系统封闭,门槛高筑,普通人根本进不去。
而进去了,就能上岸吗?未必。即使进了大公司,年轻人也并不比“蹲族”轻松。
2021年1月,SK海力士全体2.8万名员工收到一封内部邮件,发件人是入职第四年的年轻工程师。邮件内容不是请假,不是投诉,是问:“当初说和三星一样给绩效,现在不给,什么意思?”高层没人回信,基层却炸了锅。
年轻人转到“Blind”——韩国最大的职场匿名社区,上面全是大公司员工,没人用实名,全靠编号发帖。有人直接留言:“不如跳去三星。”信息一传十,十传百,舆情压力上来了,SK会长崔泰源宣布放弃自己薪水,公司社长出来道歉,最后补发10个月工资奖金。
这事儿让财阀企业慌了。三星电子2021年平均年薪达76万元人民币,比上一年涨了13%。SK跟着涨,NAVER跟着涨。不是公司想涨,是年轻人撕开了“论资排辈”的布。
过去,韩国企业讲资历。工作年限长就升职加薪,新人得熬。财阀员工按部就班,像军队编制。年轻人进公司,是拿着一张门票站岗,排十年才有一口饭吃。但现在他们不认了。韩国劳动研究院的吴桂泽说,“这届年轻人对公平极其敏感,对收入极其敏感。”
Blind成为发泄平台,也是维权武器。年轻人不信工会,不靠组织,全靠实名曝光与群体共鸣。现代汽车五年工资涨幅2%,但NAVER涨了86%。涨没涨,不再由老板说了算,而由网络风向说了算。
这是财阀第一次在内部被年轻人“用邮件搞定”。可问题在于,只有财阀员工能写邮件,能引爆Blind。那些进不去大公司的普通年轻人,连发邮件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连维权的资格都不具备。
在这种“局部加薪”的操作下,整个国家的收入结构变得更畸形。韩国总统大选时,“缩小贫富差距”成了最大争议点。结果,保守派候选人提出“先发展,再分配”,击败了主张社会保障的执政党。说明年轻人连“制度改良”的希望都失去了。
这些财阀怎么养出来的,为什么管不住。
财阀怎么起家的?韩国人不愿细说,但历史写得清楚。20世纪50年代,韩国政府把日本遗留资产和美国援助资源,直接分给了企业。
三星、现代、LG这些公司就靠政府转手的地皮、工厂和贷款起了家。1961年朴正熙上台后,重点扶持财阀企业进军重工业,全部国力倾斜一个方向。
重化工业不赚钱?不要紧,政府包销。外资限制?没关系,银行低息贷款接上。于是,财阀们做大了。大到什么程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30家大财阀倒了一半,国家差点破产。
那之后,韩国向IMF借钱,换来一个改革套餐。整顿财阀结构,推动企业治理,限制关联交易。结果改了一阵,又卷回来了。因为政治离不开财阀。韩国每一任总统几乎都栽在政商关系上。李承晚流亡,朴槿惠锒铛入狱,卢武铉自杀,文在寅失民心。财阀是背后推手。
2016年,朴槿惠闺蜜干政,三星副会长李在镕被指行贿。法院一审判五年,二审缓刑,当庭释放。所有人明白,这不过是财阀在法庭走个流程,罪名不会真落地。
政府动不了他们,因为他们掌控经济;民众动不了他们,因为他们给了大公司饭碗;媒体动不了他们,因为财阀有自己的电视台和广告市场。三星有医院、学校、新闻社、法院顾问、政党赞助名单,整个国家是他们的生态系统。
财阀不是企业,是规则。不是巨头,是剧本。而剧本里,没有普通年轻人的名字。韩国青年就业率2023年降至47.0%,青年人口减少,老年岗位反增。年轻人“就业空心化”,空的是岗位,是未来。
财阀绑架经济、操控权力、扭曲就业,靠的不是一两次贪腐,而是一套几十年不变的结构。这个结构吃的是国家命脉,挤的是年轻人生路。
韩青年就业与老年就业“冰火两重天”.人民网.2023-08-16.
【RCEP资讯】韩国年轻人就业市场:就业岗位增加但挑战增大.财经时报综合.2023-09-19.
调查:韩国约36万名青年花费3年才首次就业,求职时间拉长.央视新闻.2022-10-20.
韩国年轻人对论资排辈说不,大企业纷纷加薪.日经中文网.2022-05-26.
深度 | 政客、明星、商人...这是一个被财阀绑架的韩国经济.华尔街见闻.2019-04-05.
韩国财阀经济探析:起源、发展、影响与挑战.经纬世界观.2024-11-13.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