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今年是中共七大召开80周年,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大的有关信息,以更好地理解七大的重要意义。
于1928年7月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全国大会是党的最高机关,按通常规例,每年开会一次。”按此规定,中共七大应于1929年召开。但事实上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召开,此时距六大召开已经相隔了将近17年之久。
实际上,早在1929年7月,中共中央鉴于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准备在1930年内召开七大,后又改为1931年召开。但是,随着国民党反动派连续发动五次“围剿”,中央主要领导人都忙于反“围剿”的准备与组织指挥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又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七大的召开一直没顾上。全面抗战爆发后,在1937年12月、1938年春、1939年、1941年3月和1943年7月,中共中央多次做出召开七大的提议。但由于抗战初、中期我党我军开展敌后游击战和建立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军事、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根据地反扫荡作战形势严峻,加之国民党反动派接连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以及整风、大生产等运动,七大不得不一再推迟。直到1944年5月,整风运动基本结束,七大才又被提上议事日程。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终于开幕。
《解放日报》报道中共七大召开
七大以前,党的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在上海,三大在广州,五大在武汉,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七大时,因为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会址自然选在延安。从八大开始,会址都是在首都北京。
七大会址早在1940年就进行了勘察比较,最后确定在延安的杨家岭。随着各根据地日益壮大,原有的代表名额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各地党组织根据中央的要求又补充选举了一些代表。这样就必须要有个大一点的礼堂。于是中共中央决定在杨家岭修建一座能容纳上千人的中央大礼堂,由当时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杨作才设计,除当地的建筑工人外,中央机关以及部队院校的干部职工也参加了义务劳动。中央大礼堂1941年开始修建,1942年完工,占地1056平方米,在当时可称作“宏伟建筑”。
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中共七大会场
在七大开幕式上,朱德总司令向大会致开幕词。他的第一句话是:“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了!这次开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我们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过去是租的人家的房子秘密开会。”朱总司令朴实又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话赢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1947年,国民党部队进占延安,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遭到严重破坏。1954年人民政府依照原样予以修复。60年代也曾进行过一些零星的维修。1996年,为迎接党中央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活动,对党中央领导人和党中央机关在杨家岭的居住与办公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对中央大礼堂又作了部分整修。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对七大会址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修缮。
整修后的七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次开多长时间,党章上没有具体规定。回顾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期长短并不固定,早期从8天到10多天不等,六大代表人数比前几次大幅度增加,又因为是在莫斯科召开,环境比国内安全多了,因此会议开了24天,大大超过了前五届。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九大时间比较长,有24天;十大时间最短,只开了5天。自十四大开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开会时间基本固定在一周左右。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正式开幕,而且一开就是50天。其实,七大原定会期较短,没有安排那么多次会议,也没有准备那么多发言。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除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先后在大会上发言的还有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张闻天、李富春、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彭真、聂荣臻、朱瑞、陆定一、乌兰夫、博古、高岗、吴玉章、徐特立等,他们的发言受到大会的普遍欢迎。大会主席团作了专门讨论,决定延长会期,会议议程也不断改变。
任弼时在中共七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由于七大和六大相隔17年,需要讨论解决和明确的问题很多。同时,考虑到出席会议的700多名代表是历尽艰辛才到达延安的。由于战乱,代表们去延安的路程可谓困难重重,很多是要通过敌占区,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有的代表甚至是从头一年冬天就出发了,走了好几个月。来回一趟很不容易,大会也有意安排代表休整一下,会期安排得比较宽松,中间还有休会日。因此,七大会议一再延期,直到6月11日结束,会期长达50天,创历次党代会之最。
中共七大会场
七大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而在之前的中共六大,参会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
七大代表进入会场
从中共六大到七大,相隔了17年。这17年间,中国革命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印证了中共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1930-1934年,党员快速发展到30多万人,红军也发展到30余万人。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党员及红军人数都急剧下降80%多,到1937年初党员只剩4万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面对日军侵华的严峻局面,中共迫切需要壮大规模,增强抗日力量。1938年,中共中央首次做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要“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在中央全会上亦强调:“敌后方应大量的发展党、创立党。速度要快,量要多。”这样,到了1938年年底,党员已发展到50多万人;1940年达到80多万人;到七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达到121万人。
朱瑞中共七大代表证
谢觉哉中共七大代表证
朱德总司令在七大讲话中说,“这是与已往的六次大会都不同的。我们的党经过二十余年的斗争,才有今天这样多的党员和军队,也才有今天的大会。”
1945年4月25日,朱德在中共七大作题为《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有一个主要的、重要的报告,即主报告或主题报告,被党史理论界称为政治报告,早期也称工作报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主旨是概括总结党在前一阶段的工作,向全体党员阐明今后党的工作方针,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政治报告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作报告。
中共一大没有政治报告;二大、三大、四大、五大作政治报告或工作报告的都是党内最高领导人陈独秀,他也是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政治报告最多的领导人;六大政治报告由新任中共领导人瞿秋白作,他是第二个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政治报告的人。
七大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报告共分五部分,即: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比较了抗战中国共两党的不同抗战路线,全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政治报告
此时,毛泽东已确立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十年之久。七大也是毛泽东主席唯一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政治报告
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1945年5月14日—15日,刘少奇连续两天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七大党章共有十一章七十条。它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在党章发展史上第一次增加了党章的总纲部分。总纲是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和组织纲领,是党章的前提和总则,是每一个党员“一切活动的准则”。总纲总结了党成立二十四年来的斗争经验,以简洁的文字阐明了党的性质与理论,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任务和特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方针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二,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四,更加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扩大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作了详细的规定。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题为《愚公移山》,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并称为“老三篇”,收录于《毛泽东选集》。毛主席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以愚公自称,表示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帝国反封建的决心。
“老三篇”
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中对七大做了总结,“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
毛主席那段著名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也是在《愚公移山》里讲的。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现在中国正在开着两个大会,一个是国民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一个是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两个大会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一个要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把中国引向黑暗;一个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中国引向光明。这两条路线在互相斗争着。”
《愚公移山》全文1602个字,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党的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要积极贯彻党的七大路线,特别是提出了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状态去生活、去战斗的问题,激励人民夺取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讲话的核心要义,至今意义非凡。
大会首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主席;选举任弼时为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七大会场:毛主席、朱总司令坐在台下和代表一起听报告
七大选举的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人数比上一届大幅度增加,中央委员会77人,中央政治局13人。七大党章延续了六届五中设立书记处的制度,规定中央政治局是党的中央指导机关,指导党的一切工作。中央书记处在中央政治局决议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由此,七大没有选举产生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党的中央机构为三层结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5位书记组成,这就是著名的“五大书记”。从人员组成和担负的任务来看,书记处实际上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实际上相当于政治局常委。
七大主席台上即为“五大书记”
1950年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委员合影
七大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每半年召集一次,但中央政治局得按情况延期或提前召集之。
七大距八大相隔11年,中间开了七次中央全会,分别于1945年6月、1949年3月、1950年6月、1954年2月、1955年4月、1955年10月、1956年8月召开。按照当时党章规定,都属于延期了。其中七届二中和七届四中因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的形势,都推迟召开了将近4年。
在这七次中央全会中,最重要的是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中央候补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由“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毛泽东、朱德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朱德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1949年3月26日,《新华日报》关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道。
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毛主席在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中提到:“我们坚决相信,中国人民将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大会的路线的领导之下,得到完全的胜利,而国民党的反革命路线必然要失败。”事实正如毛主席所预料,仅仅过了4年半,新民主主义革命赢来了全国的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被彻底打倒,建立了新中国!
开国大典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